張喜民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勝利農場有限公司,黑龍江 饒河 156324)
節水灌溉就是在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階段對水量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控制水資源用量,實現節約用水目標的一種技術措施。黑龍江地區以寒地水稻種植為主,由于當地的降雨量比較少。故此,必須保證灌溉用水充足,以此來促進秧苗的正常生長發育。節水灌溉技術非常適合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使用,其通過對田間水分盈虧有效調節及控制,使水稻自身的調節機能得以全面發揮,增強秧苗對水分的適應能力,提升水稻的耐旱性,這樣既可以節約水資源,還能實現優質、增產的目標。
2.1.1 灌水技巧
在寒地水稻種植過程中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運用時,應當了解并掌握相關的灌溉技巧,即淺水灌溉、干濕循環。其中淺水是指稻田灌溉水層不超過3.0cm;干則是確保水稻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期,土壤的含水量均為規定要求的下限;濕指的是田間土壤的含水率為100%,但水層的高度為零[1]。這個灌溉技巧的運用要點如下:灌水只灌淺水,并在土壤含水量達到下限后進行灌溉,如果始終達不到下限,那么就一直不灌溉,以此來實現節水的目標。
2.1.2 苗期節水
寒地水稻的種苗培育階段對水量的需求相對較大,充足的灌溉水能夠達到培育壯秧的效果,秧苗越健壯,自身的生命力就越頑強,不但能夠與田間的雜草爭躲養分,而且還能抵抗各種病蟲害。不僅如此,壯秧能夠結出更加飽滿的稻穗,對于優質高產目標的實現非常有利。為達到節水灌溉的目的,可在培育種苗的過程中,采取旱育秧技術,借助配比適宜的營養液,充分利用種植環境的溫濕度,從而使秧苗處于最佳的生長環境當中,在節約灌溉用水的前提下,促進秧苗根系及葉片的生長發育。同時,營養液的加入還能使秧苗的抗倒伏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1.3 利用雪水灌溉
黑龍江地區的冬季非常寒冷,并且還會降雪,為實現節水灌溉的目標,可對冬季的冰雪加以充分利用,為寒地水稻育苗及播種時期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未經污染的雪水是清潔度比較高的水資源,并且其中還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比一般的水資源灌溉秧苗效果更好。在利用雪水對水稻進行灌溉時,應當對如下事項加以注意:①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修建蓄水池、開挖溝渠,并對現有的蓄水設施進行維護維修,為冰雪融化后的蓄水工作提供保障。②要做好提前規劃,由于雪融化成水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必須抓住這段時間,收集用于秧苗灌溉的水資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1.4 節水灌溉要點
在對寒地水稻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應當將節水灌溉技術運用于水稻的各個發育期,在保證灌溉水量滿足水稻生長需要的基礎上,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
①返青期是水稻秧苗生長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在該階段秧苗會生長出新根。為使返青后的秧苗能夠健康、快速地生長,應當對其進行科學灌溉,可以淺灌為主,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當秧苗進入返青后期時,可適當減少灌溉次數。
②當水稻秧苗返青完畢后,便會進入分蘗期,該階段的灌溉方式與返青期相同。為使水稻順利完成分蘗,除了要保證充足的灌溉水量之外,還應當提高地溫,可以采用曬田的方法。在節水灌溉的前提下,應當使田間的水自然落干后進行曬田,如果是保肥保水能力較差的地塊,則應當進行輕曬。
③當水稻進入拔節期后,為促進結實,并形成大穗,可以采用輕灌的方式進行灌溉。水稻抽穗之前,應當確保灌溉水層的高度在5.0cm 左右,并在水稻開花后改為淺水灌溉。該階段應當對水溫進行控制,若是水溫低于18℃,則應當進行加水,使水層深度達到10cm 以上,以此來促進水稻成熟,并在水溫升高后,使水層降至原本的高度。當水稻進入收獲期的前1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溉,為收獲提供有利條件。
黑龍江地區在種植寒地水稻的過程中,通過對節水灌溉技術的運用,能夠達到如下效果:
2.2.1 提升品質
節水灌溉技術的合理運用,使水稻的糙米率與精米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比正常灌溉的精米率高出1.2%-1.5%左右,米粒的長度增加0.2mm 左右,膠稠度大約提高了1.2%-1.3%左右,粗蛋白含量增加6.0%-6.3%,脂肪含量提高的最為明顯,約為20%。由此可見,在寒地水稻種植中,運用節水灌溉技術,能夠使稻米的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
2.2.2 提高產量
采用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有效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發育,從而在節水用水的基礎上,實現水稻高產和增產的目標。與常規的灌溉方式相比,節水灌溉可以使水稻產量增加5.5%-8.0%左右。
2.2.3 經濟效益更高
寒地水稻節水灌溉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節約用水、減少支出、提高產量。如果是自流罐區,每畝稻田大約能夠節支增收70 元左右,井灌區節支增收可以達到80-90 元左右。由此可見,節水灌溉的經濟效益非常之高。
2.2.4 保護生態環境
節水灌溉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運用,在節約水資源的前提下,對生態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保護。具體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減輕了面源污染。節水灌溉以淺灌為主,由此使得深層的滲漏問題得到解決,避免農藥對地下水資源造成的影響和破壞。同時,稻田小氣候的改善,使病蟲草害的發生幾率進一步降低,化學藥劑的用量隨之減少,減輕了面源污染。二是降低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節水灌溉將水分科學調控與曬田相結合,使無效分蘗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抑制了土壤中有害物質的產生,如甲烷等,從而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隨之減少。
寒地水稻種植時,為了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應當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合理運用,這樣除了能夠提高水稻的品質和產量之外,還能夠給農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并且可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一段時期,應加大對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力度,對現有的技術進行逐步優化,從而使其更好地為水稻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