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秀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安徽 舒城 231300)
發展安全、生態和高效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指標,其中農業機械化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樹立機械化發展目標,構建現代化農業發展體系,可以集中體現農業大國的優勢,體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但是顯然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需求顯著,無論是政策扶持還是技術支持,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短板,基于此,需要農業建設者做好長期攻堅的準備。
農業機械化建設事業發展中,科學規劃農業生產活動,需要具體結合區域農業發展情況,制定發展戰略,以滿足區域農業經濟結構調整需求。地方政府要基于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支持政策,此外,對農業機械化設備建設方面應該加大財政支出,在農業貸款方面做好政策調整,增加機械化設備購買補貼,提升農民購買力。農業機械化發展應該逐步向著規?;较蜻^渡,政府部門要關注和推動土地流轉,提升機械設備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農業機械化設備具有自動化生產優勢,可以節省勞動力,提升勞動效率,因此政府要積極創設農業機械化設備推廣應用的大環境,做好基層推廣工作,使農業機械化生產設備真正走進農戶。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要立足服務體系完善需求,以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完善作為基礎可以提升農業機械化建設水平。在構建機械化服務體系方面,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以市場經濟發展作為背景,建設全新的農機服務體系,充分利用農業機械化服務手段,建設示范性農機服務體系;其次,構建農業器械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建設規范化的組織結構,逐步推進農機服務體系的成熟化發展,最終構建銷售——售后維修一體化運作的服務體系。最后,依托互聯網優勢,建設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借助網絡信息傳播渠道,使農機服務更具有自動化、高效化特點[1]。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需求之下,技術創新體系是必由之路,因此在發展農業機械化產業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專業的技術人才隊伍,重視人才選拔制度建設,培養高素質的農業機械化人才,高校要重視培養實踐型的技術人才。農業機械化技術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創新體系,農業機械化技術還需要很大的突破空間,創新農業機械化技術體系還有賴于科學技術進步,強化對農業機械設備的技術研究,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使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產量翻倍,獲得更好的經濟收益。此外,推廣農業科學技術,重點推進農產品深加工、農作物機械生產技術發展,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給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空間[2]。
當前我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應用的機械化設備在性能方面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間,為了有效應對多變的農業生產環境,在農業機械化設備性能提升方面需要做出長遠考慮,延長機械化設備的使用壽命和環境適應性。由于經濟因素主導,農戶無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頻繁更新農機設備,因此要保證設備的技術含量,才可以起到保證農業生產效率的作用,同時減少資源浪費,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相契合[3]。
第一,設計農機設備的過程中,要結合農業生產的個性化需求,滿足多數生產者的設備操作習慣和能力水平?;诖?,設備設計和研發過程中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掌握農戶對農機設備的實際需求,針對性研發,提升農機設備使用率,促進農業生產活動質量提升。
第二,農業機械化設備研發和設計過程中,要切合區域農業經濟發展需求,針對不同農業生產需求研發農業設備產品,農業機械化設備制造企業要樹立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意識,切實保證農機設備產品在促進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上的作用。
第三,隨著信息化時代發展,農機設備研發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也應該提升日程,設計和生產智能化農業機械設備。由于傳統農業發展過程中機械化設備一般體積龐大、運輸困難,智能化水平也比較地,智能化農機設備的研發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提高設備的科學技術含量,為農業生產活動帶去更多便捷,減輕農業生產活動的負擔,提升農民參與農業生產活動的積極性。
以市場經濟發展作為背景,農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的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和優化也成為必然趨勢,如何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是目前農業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建設現代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發展之間本身就有密切聯系,因此在支撐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加大農業機械化事業建設力度,真正構建現代化農業發展體系,建設現代化農業,為農民謀福祉,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研究嘗試分析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主要路徑,旨在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希望上文提出的觀點可供參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