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東
(望江縣農機局,安徽 望江 246200)
首先,農機監理是安全生產重點行業。農機安全生產作為全國17 個安全生產重點行業之一,是重要的民生問題,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農民家庭及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農機安全監理工作是法律賦予農機化主管部門及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神圣職責,是實現農機安全生產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證,對保障人民特別是農民機手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其次,農機監理工作是法律法規授權。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先后出臺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要求農業(農機)部門加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管,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農業農村部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先后出臺了《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登記規定》《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管理規定》及工作規范,授權農機監理機構負責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并承擔具體工作。
再次,農機監理工作保護農民生命財產安全。望江縣是農業大縣,也是農機大縣,到2018 年底,全縣農機裝備總量大幅增長,農機總動力38 萬Kw,聯合收割機800 臺,拖拉機保有量達1.5 萬多臺。“十三五”以來農機事故各項指標均在控制范圍之內,連續多年未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全縣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發展平穩,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農村振興和農民致富奔小康保駕護航。
最后,農業機械化發展要求必須加強監理工作。《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 號)提出:“我國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的重大判斷,要求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我省的農業機械結構也正在發生變化,中小型單一功能的機械正向大型復合型機械轉變,農民對農機裝備的依賴越來越明顯,對安全、舒適、高效作業的要求逐年提高。但許多老舊、不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安全隱患大的機械,淘汰更新速度較慢,必須加強安全監管,加速報廢更新淘汰。這就賦予農機監理機械更加艱巨的任務:發展農業機械化必須要把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擺上重要日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完成這一任務需要一支作風頑強、技術專業、體系完整的農機安全監理隊伍。
2018 年事業單位改革、“放管服”改革和2019 年農業綜合執法改革總體要求:“安全監理職能去行政化、執法工作綜合化、監理業務專業化”。縣委縣政府根據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成立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將分散在農業農村部門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的行政處罰、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職能剝離,整合由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集中行使。其中農機監理站撤消,將農機監理機構連同農機監理業務整體并入農業綜合執法部門,農業綜合執法部門既要從事執法,又要辦理監理業務,與中央精神不吻合。這種改革造成的不利影響:影響惠農政策落實,農機監理服務能力下降,安全宣傳教育得不到普及,農機事故隱患增加。
第一,全面深化農機監理改革。深化農業綜合執法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的內在必然要求,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各地要精準執行黨和國家的總體要求,按照農業農村部的部署,對農機安全監理工作進行改革,行政職能回歸行政單位,執法職能綜合執行,服務職能社會化。
尤其縣級進行農業綜合執法改革時,要充分考慮現有農機監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和長期積累的執法經驗,將政治素質過硬、業務嫻熟、行為規范的農機監理人員吸收到農業綜合執法隊伍中來,實行機構性質與人員身份脫鉤,可實行老人老辦法建立局隊合一的綜合執法機制。既避免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又保障農機監理隊伍的相對穩定和各項工作正常運行,確保農機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法規得到及時有效貫徹執行。
第二,加強農機監理體系建設。農機監理行政職能、執法職能劃轉后,要盡快明確主管部門、執法部門、監理機構各自的職責和職能,避免出現職能交叉、權責不清的混亂局面,更不能因改革產生農機安全監理的真空和斷檔。各級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要落實主管責任,穩定農機監理機構,界定農機監理職能,落實保障各項經費。
農機安全監理職能重新確定后,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農機監理體系建設和農機監理隊伍黨風廉政建設。重新調整農機監理機構人員編制,實行逢進必考,補充新鮮血液,不斷更新隊伍知識結構和綜合素養,修訂完善農機監理制度,更新農機監理裝備,提升農機監理公共服務能力。
裝備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機監理的服務質量,直接體現監理服務的科學與公平,建議將農機安全監理裝備建設列入財政支持項目,為縣級農機監理機構解決必備農機檢驗、考試、事故處理、專用交通工具等設備,從根本上解決我省農機監理裝備落后問題。
第三,全面治理農機安全隱患。創新是發展的源泉,農機監理工作要發展,要引導帶領農民機手實現小康,必須創新。創新必須立足于提高服務質量、消除農機事故隱患、確保農民生命財產安全這一根本宗旨,在法定框架下和職能范圍內進行。
首先要創新農機安全教育,利用農閑時間深入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織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學習農機安全法規和農機具操作規范;結合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培養新型職業農機手;堅持把安全培訓常抓在用機前,讓農機手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掌握熟練的駕駛操作技能。其次要創新工作方法,農機監理機構要強化對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民組織的服務,全面落實生產經營組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從源頭上幫助農民機手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把隱患排查治理在一線,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第三要創新工作機制,要積極發展聘用鎮村農機安全員,構建縣、鄉、村三級基層安全監理網絡,對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第四要積極研究制訂惠農政策,爭取將農機保險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范疇,鼓勵農民積極參保、投保,提升農民化解風險能力;研究調整農機報廢補貼政策,鼓勵農民機手淘汰報廢能耗大、效率低的機械,推廣適用性能好、安全可靠的新型綜合農業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