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文
(武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甘肅 武威 733000)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是一個社會性的嚴重問題,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包裝過程中需完全符合國家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強制標準,不應存在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及可能的健康隱患。只有嚴格把握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才能為食品安全問題筑起第一道防線,維持社會的穩定平衡。
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讓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中之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的知識,是在國家食品安全法規和相關質量安全法規的基礎上開展的,它是以保證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基礎,在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下,保證各項檢查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是促進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向前發展的重要基礎。
針對我國目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而言,基層普遍存在檢測設備、儀器老舊等問題。這樣的現狀不僅增加了檢測過程中故障的發生概率,同時還對檢測的效率與質量都有嚴重的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及時引進先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設備,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的專業性與規范性。
我國專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不具備完善的檢測體系,因此無法及時滿足社會發展中的農品質量安全檢測需求。另一方面,我國現階段具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在地域方面的差距較大,呈現出明顯的分布不均的情況,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專業技術與綜合業務能力都相對較弱,這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效率與質量都有嚴重的影響。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就要選擇專業的檢測技術人員。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具有明顯的專業性與復雜性,所以針對檢測技術人員的綜合要求較高。而現階段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技術人員不僅缺乏專業的理論基礎,并且缺乏豐富的實踐檢驗經驗,所以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無法實現有序的發展與進步。
現階段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環境較差。例如,大部分的檢測機構都是通過改建實驗室的方式建立而成,無法保障農產品檢測機構整體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勢必會影響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結果的精準性。
資金、設備、技術等因素都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相關部門首先要增大專項資金的數額,給檢測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基礎保障。其次,在充分結合各地區自身現狀的基礎上,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設備的引進與應用工作,提升檢測效率與檢測質量。最后,應加強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維護工作, 保證儀器設備處于完好的技術狀態, 確保檢測工作的正常進行, 實驗室每年要制定儀器設備維護保養計劃, 包括例行保養和定期保養。
要想確保基層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高效穩定,高質量的開展,應該結合現階段居民物質生活水平和農產品的生產情況,加快構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管理體系,實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機結合制度。要始終堅持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溯,質量可追蹤,責任可界定的基本原則,針對現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所存在的多種問題,科學合理的增加基層地區的安全檢測機構數量,擴大原有檢測機構的規模和檢測能力,以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求。此外還應該進一步完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這是提高檢驗水平的前提保證。通過構建完善的法規機制,用法律法規明確檢測機構的地位和檢測職能,進一步明確各項職責,這樣才能夠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
對于基層檢測點儀器設備不足,檢測方法落后,工作隊伍專業素質低下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快引進高精尖的儀器設備,這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質量的物質基礎。例如要確保基層的檢測點有微量移液槍、無菌操作平臺。在檢測技術執行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相關標準嚴格選定,對于不同的農產品要制定不同的檢測標準,保證檢測內容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另外還應該注重做好整個工作隊伍的建設工作,在短時間內營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檢測技術隊伍。要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環境,對現有的檢測人員進行多方位全角度多內容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技能水平,保證其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
為了切實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質量,就需要構建完善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包括農產品安全限量標準、檢驗檢測方法標準、安全通過基礎標準、綜合管理標準、農產品市場流通安全標準等,確保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有完善的標準可循,有制度可依,所制定的標準更好的與國際接軌,提高檢測門檻。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是保證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他對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健康發展有著直接作用。但現階段該項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影響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質量。為了切實發揮該項工作的職能作用,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現階段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將其解決,從而不斷提升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