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華
(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荔波 558400)
百香果種植會產生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所以現階段的不少山村地區將百香果作為了重要的農村扶貧發展項目。黎明關水族鄉在發展實踐中基于自身的氣候條件以及農業生產環境,決定將百香果作為發展鄉村經濟的重要產業,所以進行了百香果的規模化種植。對該鄉鎮的百香果規模化種植進行分析發現其整體態勢良好,但是在種植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進一步的總結問題并就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討論,這于實踐工作開展有顯著的效果。
黎明關水族鄉位于荔波縣東南部,由原永康、洞塘、翁昂三鄉合并而成,鄉政府駐地距荔波縣城26 公里。全鄉國土面積488.48 平方公里,轄14 個行政村,157 個村民小組,4968 戶,21141 人。耕地面積 16329 畝(田12862 畝,土3476 畝),人均耕地1.22 畝,森林覆蓋率71.6%,鄉政府駐地海拔825 米,鄉平均海拔620 米,永康片區平均海拔710 米,洞塘片區平均海拔350 米。年平均氣溫16.8℃,年降雨量1350 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1300 小時,無霜期305 天,屬亞熱帶溫熱氣候,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種植條件,是無公害水果種植的理想之地。目前全鄉百香果種植面積2853 畝,其中洞塘片區1688 畝,永康片區900 畝,翁昂行政區265 畝,由于海拔偏高,12 月份后易受霜凍影響。
對現階段黎明關水族鄉的百香果種植實踐進行分析發現其存在著兩個比較顯著的問題,以下是對問題的總結和分析。
首先是種植技術問題[1]。從實踐分析來看,百香果有著比較突出的市場經濟價值,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保證百香果的生產質量和生產規模,勢必會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對百香果的具體種植進行分析會發現其對土壤、氣候、光照等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實踐中需要基于具體的要求進行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從而滿足百香果種植的基本條件。目前黎明關鄉的百香果種植,主要的問題表現在種植管理技術上,大部分的技術利用都來自于技術宣傳資料或者是其他地方的工作借鑒,沒有系統科學的技術分析和運用,這使得百香果種植的科學性明顯偏弱。
其次是管理實踐問題,在百香果種植的過程中,管理也是需要重點注意的。就具體的管理來看,百香果管理需要針對其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管理內容的明確,比如不同生長階段水肥的供給、災害的預防以及病蟲害的防控等。在目前的管理實踐中,時常會出現因為管理不到位問題而導致生長不均衡現象,此種現象對百香果的重視實踐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百香果是黎明關水族鄉的重點種植項目,旨在利用該項目幫助農戶實現增收和脫貧,所以需要采用更加專業的技術和管理對種植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解決。就目前的現狀來看,要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強調。
在百香果的種植實踐中,為了有效的規避因為認知上的不正確而引發的問題,需要重視技術的宣傳和推廣。就此工作的開展來看,主要有兩個途徑:1)通過各個村的集體宣傳平臺比如微信群或者是村民大會等方式進行相關政策和技術的宣傳和推廣,使種植戶對百香果種植有更加專業的認知。專業的認知可以為專業種植提供行動指南,所以在專業認知基礎上,種植的專業性會顯著提升。2)通過選派村民學習專業技術,實現各個村通過選派,將學歷相對較高、種植意愿較強、表現比較靈活的村民選派百香果發展較好的地區,使其能夠學習到更加專業的百香果種植技術。這些被選派的村民在學成技術后服務于鄉民,鄉村百香果種植的專業性會顯著提升。
在百香果種植實踐中,強調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的專業人才培養來看,主要有兩個渠道:1)引進來。所謂的引進來主要指的是通過積極洽談與農業技術院校或者是農業技術單位形成合作,由院校或者是技術單位派遣人員和村民一起組建技術隊伍,指導村民的種植。技術人員有理論,村民有實踐經驗,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解決種植過程中的絕大多數問題。2)走出去,指的是村民通過鄉里的選派或者是其他途徑,積極的走出自身所在鄉村,進入其他百香果種植區或者是技術單位、技術院校等進行學習,從而豐富自我的知識體系并加強自身技術水平。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策略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隊伍,百香果呈現的技術性和專業性會更加的突出。
在百香果種植的過程中,為了規避關鍵期處理不當造成減產,鄉里需要高度重視并和技術單位取得聯系,這樣,在百香果種植的關鍵階段,由鄉政府出面邀請技術單位或者是農科院校的專業人員對村民的百香果種植進行技術指導[5],比如在生長期如何科學有效的防寒、抗旱、防漬、防病蟲害,在掛果期如何科學有效的授粉等,通過這些工作的實施,種植專業性更加的突出,百香果的種植收益也會更大。
百香果種植有突出的現實效益,所以對百香果的專業種植問題等做分析與討論,這可以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文章基于黎明關水族鄉的百香果種植現狀展開討論,旨在為實踐工作提供指導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