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為,張紹珊,羅連勛
(貴定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貴定 551300)
近年來,貴定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全省大力發展茶產業的契機,大力發展生態茶、特色茶、富民茶,努力打造“貴定云霧貢茶”品牌,把茶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弘揚民族文化、鄉村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以整合資金,利用項目示范帶動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獨一無二的品種資源。貴定縣擁有珍稀省級優良品種—貴定鳥王群體種,目前全縣種植品種均以省級優良品種—貴定鳥王群體種為主,貴定鳥王群體種種植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2%,已基本實現了貴定鳥王種的自育自栽、自繁自供的供苗機制。
(2)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云霧的特點為貴定鳥王群體種茶葉生長自然條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貴定位于東經106°51′-107°14′,北緯26°05′-26°19′之間,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無霜期287 天,相對濕度8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14 2.9mm,全年日照時數在667.4-1067.6 小時之間,日照率為15-24%,全縣年平均氣溫15℃,多散射光,有效積溫為5188℃。
(3)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貴定縣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素有“黔中重鎮”和“貴陽門戶”之稱。距貴陽60 公里,距龍洞堡機場50 公里。國道省道從縣內穿過,加上五條鐵路(湘黔鐵路、株六鐵路、滬昆高鐵、黔桂鐵路、貴廣高鐵)和兩條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和廈蓉高速公路)與農村公路的有機組成,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網絡,為貴定發展茶產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聚焦聚力的政策機遇。《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州委州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創建都勻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動計劃剛要》文件明確要求,把發展貴定地方優良茶樹品種—貴定鳥王種的選育與推廣作為全省重點扶持項目,加大對加工廠建設扶持力度,我縣已被列為省州重點產茶縣之一。
(1)強化標準、實現提質。為確保全縣茶園面積保有量,2014 年以來,縣政府每年投入茶產業發展資金1500 萬元左右,用于強化標準化茶園建設,茶園面積逐年增加,同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做好舊茶園改造和提質工作。一是不斷加強與中國茶葉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技術合作,繼續抓好貴定鳥王種選育擴繁工作,建好貴定鳥王種母本園,突出貴定鳥王種比較優勢,采用無公害、綠色、有機生產措施,實施茶園提質改造增效。二是大力實施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肥水一體化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模式,推廣茶葉專用肥面積1 萬畝以上。
(2)強化項目、實現聯動。按照《貴定縣茶產業全產業鏈項目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指導企業規范使用扶貧產業子基金(綠色產業基金),做好項目規劃、實施和服務工作。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形式,有效實施利益鏈接機制,通過主導、帶動、幫扶等措施,向貧困群眾傾斜,扶持貧困群眾就業、創業,力爭通過項目實施帶動460 戶1816 人貧困戶長效脫貧。
(3)強化宣傳、營造氛圍。一是用好省內外各類茶博會和展銷會等營銷宣傳平臺,積極組織參加品牌宣傳等活動。二是加強宣傳,營造好茶旅文化氛圍。三是深入挖掘貴定貢茶文化、佛茶文化,普及茶知識,宣傳、弘揚、傳承茶文化,在全縣營造濃厚的茶文化氛圍,把貴定云霧貢茶打造成最有文化的都勻毛尖,助推貴定茶產業發展。
(1)茶資源浪費嚴重
由于季節性勞動力緊缺、加工能力不足、傳統觀念影響等原因,造成貴定還是以生產綠茶為主,茶園利用率不高,茶葉下樹率低,特別是夏秋茶下樹率較低,茶產品單一,茶葉系列產品不多,產業鏈短、現有資源浪費嚴重,綜合效益不高。
(2)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貴定茶園全在山區,水、電、路等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跟進緩慢,造成機械化管理不能廣泛應用,管理和采摘全靠人工,茶園種植管理成本較高,產量和生產效率較低,達不到預期效益,影響茶農的種植積極性。
(3)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
貴定工商注冊茶企117 家,但通過SC 認證僅13 家,大部分還是家庭小作坊,加工水平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企業整體實力不強,缺乏創新性,龍頭帶動作用不明顯。
(4)銷售渠道狹窄
“貴定云霧貢茶”品牌的影響力僅限于貴州省內,產品銷售主要呈現出內銷多外銷少、省內多省外少、走高中檔茶多大宗茶少、手工茶多機械加工茶少的現象。
(1)堅持統籌協調、特色發展的指導作用
立足貴定縣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在統籌考慮鄉村振興、“三農”發展整體基礎上,做好茶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產業發展思路,突出茶產業發展重點和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突破,體現特色。準確把握茶產業供給側改革發展趨勢,加強戰略謀劃,針對制約貴定茶產業發展的工業化瓶頸和市場渠道等薄弱環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提質增效,切實提高質量安全、標準、品質、產品等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2)堅持產業融合、綠色發展的推動作用
按照“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的思路,構建茶業一二三產交叉融合的現代茶產業發展體系。將產業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提升茶葉加工環節,謀劃茶葉深加工、物流,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優化拓展產業布局,促進貴定云霧貢茶與茶文化、茶旅游、歷史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的規模態勢,發展休閑觀光、創意農業等新型業態,探索建立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培育產業融合主體,促進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3)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保障作用
充分利用茶產業在精準扶貧中的優勢和作用,借力省州各級政策資源支持,貫徹落實好《貴州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及《州委州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創建都勻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動計劃剛要》等系列文件,細化實施方案,加強領導,完善規劃,建立機制,保障投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引導和推動全縣茶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