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泉,佘世濤,陳陽琴
(1.貴州省福泉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經營服務站,貴州 福泉550599;2.貴州省福泉市農業農村局農村事務服務中心,貴州 福泉 550599)
2018 年1 月至今,福泉市農村承包地及荒山荒坡經營權累計流轉達18.6 萬畝(其中農村承包地流轉9.59 萬畝、荒山荒坡流轉9.01 萬畝),同比增長9.8%。流轉方式主要以出租為主(共計16.924 萬畝,其中耕地出租8.324 萬畝、荒山荒坡出租8.6 萬畝),入股1.431 萬畝、轉包0.18 萬畝、互換0.065萬畝等進行補充。受轉方主要是市級國有實體平臺公司(潤泉公司、江楠公司)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經濟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土地流轉堅持農地農用,主要用于發展糧食、蔬菜、水果、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農業種植及生豬、牛、羊、綠殼蛋雞等畜牧家禽養殖。
流轉過程中存在流轉無合同、合同不完備、合同未登記公正、權利責任未明確、缺乏利益協調機制、強制流轉等不規范行為,極易產生糾紛并帶來遺留問題。尤其是隨著農業負擔的減少、農業補貼的增加、農地價值的上升,農民、集體、經營主體之間很容易就流轉價格、利益分配、合同履行等問題產生糾紛。如龍昌鎮2014 年4 月招引都勻市農星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福泉分公司,該公司在龍昌鎮楓香樹村大壩流轉土地320畝(中途退還農戶100 余畝),流轉期限6 年,流轉費畝/年800 元,涉及農戶131 戶,但由于該公司經營不善,無法再繼續運作,便違背土地流轉合同/協議,最后由政府兜底承擔后果。2017-2018 年的土地流轉費由福泉市農業農村局和龍昌鎮人民政府共同承擔(市農業農村局500 元/年,龍昌鎮人民政府300 元/年)。
農民對于流轉土地存在后顧之憂。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農民是流轉的主體。然而,從實際情況看,農民的流轉主體地位往往受到侵害。一些村干部、基層政府以集體享有承包地的所有權為名,宣稱“土地是集體的”,任意收回、越權流轉農戶承包地,剝奪農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嚴重破壞了政府形象,極大制約了農村土地流轉的工作推進步伐。
大多公司/合作社流轉的土地用途、收益、年限等事項不對農民明確公開,加上鄉鎮(街道)、村委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措施,導致問題一旦出現,農民合法權益將得不到有效保障。如道坪鎮芝銘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于2015 年12 月在谷龍村發展茶梨套種項目,該合作社采取農戶投資土地占股70%、合作社投資資金占股30%并負責管護的合作方式發展茶葉種植,截至2016 年3 月,共完成茶葉種植778.1 畝,梨苗種植419.05畝。但后期由于茶園的投資收益時限過長、資金不足、法人放棄茶園外出務工等問題出現,造成茶園無人管護,導致入股農民5 年沒有收成。
由于土地流轉致使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加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政府后續配套措施缺乏、農民就業能力偏低、城市非農產業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吸納能力有限,導致大批農民失業,缺少工作崗位,如管理不當,可能引發社會治安等方面問題。如2018 年我市9880 余名農民失地,就業人數僅2500余人,因年齡大、文化低、體力弱、技能少等原因尚未就業的多達7380 人。
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服務和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環境,依法支持、引導、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在服務對象上,要加強對流入主體和農民的服務。一是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嚴格按照“三變模式”統一管理、統一經營,流入主體在與股份經濟合作社達成合作協議后方可入駐開展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二是統一土地流轉標準,如合同文本、支付方式、流轉年限、違約責任等。
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政策規定,明確農民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農民有權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堅定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堅決保障農民各項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明確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各項權益。
建議上級部門盡快出臺配套土地流轉后續政策,解決農村失地人口的就業問題,加速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示范經營。一是流轉主體在流轉農戶土地時,要求流轉主體設置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吸納失地人員就近務工;二是定點組織技術培訓班,培訓農民一技之長,增加農民就業能力;三是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吸納更多失地農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