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黑龍江省創業農場氣象站,黑龍江 佳木斯156321)
黑龍江墾區是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點建設區域,在農業機械化生產、產業規模化運作以及農技科學化應用等方面已經走在我國前列。但是,黑龍江墾區的氣象服務發展卻滯后于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在氣象服務系統建設、氣象服務產品創新以及氣象服務經費投入等環節略顯薄弱,不利于發揮出農業氣象服務的功能作用。為此,墾區氣象站必須認識到不足,不斷完善氣象服務體系,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墾區氣象服務項目缺乏創新,服務產品的針對性、實用性有待提升,未能充分發揮出氣象服務現代化農業生產的作用。如,墾區氣象服務與現代化農業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未能針對墾區不同農業生產區域、不同農作物生長習性以及農作物整個生長周期提供精準化的氣象服務;墾區氣象服務項目無差別化,未能根據經濟作物種植、藥用作物種植、林業、漁業的發展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氣象服務。
墾區的氣象服務系統建設相對滯后,使得氣象服務在中長期農業氣象服務、突發性氣象災害預報、氣象災害應急處理等方面略顯薄弱,甚至還存在著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不高的問題。同時,墾區氣象站只是每天定時定點的發布天氣預報信息,而在發生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時,由于可供預警時間較短、墾區氣象服務系統落后,所以使得氣象站很難在短時間內及時將氣象信息傳遞給農民,不利于農民及早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墾區氣象站雖然每年都能夠獲得政府財政下撥的專項資金,但是專項資金難以滿足氣象服務的發展需求,導致氣象服務的技術裝備建設相對滯后,未能獲取充分的資金保障。同時,墾區氣象站的人才配置不足,缺少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易降低氣象科研水平,不利于墾區氣象服務能力的提升。此外,省氣象部門對墾區氣象站的扶持力度薄弱,使得墾區氣象站的服務手段、服務產品、服務技術、農業氣象信息監測等發展緩慢。
在墾區現代化農業發展中,氣象部門要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的聯系,共同建設農業氣象網格化服務體系,使服務體系涵蓋農業精細化氣象預報、農業特色氣象服務、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服務等方面。氣象部門可在電子政務專網上開辟服務模塊,將農業氣象服務融入到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實現對氣象信息的實時更新,從而方便農民及時查詢氣象信息,解決農業氣象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為墾區現代化農業生產提供直通式服務[1]。此外,墾區氣象部門要建設主要農作物專項觀測站,運用雷達監測網絡、衛星遙感技術等,提高農作物專項監測的技術水平,為墾區農業生產提供監測信息服務。
墾區氣象服務要圍繞墾區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建立起功能多樣化的服務系統,不斷提升氣象服務水平,構建起與現代化農業發展相匹配的氣象服務體系。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包括:一是建設地面綜合自動化觀測系統,實現對墾區農業氣象變化的實時觀測;二是建設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為墾區農業生產提供災害性天氣提前預警服務;三是建設決策服務與專家系統,為墾區農業生產提供特色服務、專項服務;四是建設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為墾區農業生產提供防雹增雨方面的信息服務;五是建設農業適應氣候變化決策系統,為深入研究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供系統支持。
墾區氣象站要創新氣象服務產品,根據墾區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研發實用價值更高的氣象服務產品,促進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具體如下:一是墾區氣象站要積極推進農業區域自動監測站建設,尤其針對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產區強化氣溫、水溫和土溫監測,結合糧食作物的生長周期特點提供針對性的氣象服務,為農民適時進行整地、播種、育苗、田間管理以及收獲提供準確的氣象信息;二是墾區氣象站要建立起減災防災體系,對重點農業生產領域建設氣象雷達系統,及時掌握農業作物旱澇、低溫等信息,為現代化農業生產提供特殊服務;三是墾區氣象站要開展精細化的氣象服務,為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供依據,如提供關鍵農事的專項氣象服務、重大病蟲害氣象服務、災害性天氣預警服務等,最大程度降低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四是墾區氣象站要積極開展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之間的相關性研究工作,摸清氣候條件對農作物產量、品質以及生產結構帶來的影響,進而為墾區農業生產提供決策依據。
在墾區氣象服務中,政府部門要發揮出主導作用,構建起完善的保障體系,促使氣象服務發揮出最大化的效用。具體包括:其一,建立氣象服務裝備保障機制,由省氣象部門給予墾區氣象服務站技術支持、裝備支持,提高墾區氣象服務技術裝備水平;其二,建立氣象服務質量控制體系,將墾區氣象服務納入到黑龍江省氣象行業信息共享平臺,引入全省氣象服務數據處理業務流程,規范氣象信息資源存儲、發布和共享機制,提高墾區氣象服務質量;其三,建設氣象服務人才保障機制,墾區氣象部門應積極引入專業院校畢業的人才,并加大對現有人才隊伍的技能培訓力度,組織技術人才參加培訓和競賽,提高氣象服務隊伍的業務素質;其四,建立氣象服務資金保障機制,地方政府要加大對墾區氣象服務的資金投入,便于氣象站及時更新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氣象服務能力。
墾區氣象站要積極推進農業氣象網格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氣象服務系統功能,創新氣象服務產品,不斷提高農業氣象預報準確率、農業氣象服務監測能力以及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的實用價值。同時,政府和省級氣象部門要給予墾區氣象服務建設高度重視,健全氣象服務保障體系,從而快速提升墾區氣象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