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龍
(黑龍江綠網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0)
農村的河湖是農村水利的重要組成,是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我國部分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湖中,對我國水環境造成污染。由于部分農村沒有排污管網,農村河湖就成為周圍農村生產和生活污水的納污水體。
生產類污水主要是來自農業種植中所采用的農藥化肥,該類污水具有較大的毒性,是農村污水處理中較難處理的部分。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普遍采用,但容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或者是水體富營養化。例如:大量使用農藥,污水進入河湖中造成污染:農藥通過雨水或灌溉流入河湖水體中;大氣中的農藥殘留沉降或隨降雨進入河湖水體。污染灌溉造成我國農村水環境的嚴重污染,未經污水處理達標后用于灌溉,即污染土壤,又對農作物和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威脅農田灌溉渠的水環境安全。隨著農村鄉鎮經濟的發展,部分鄉鎮企業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處理設施,其生產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到河湖中,造成周邊水環境的污染。同時,在河流周圍堆放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該類污水主要是養殖產生的,該類污水的氨和氮含量較高。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家禽的需求量顯著提高。改革開發以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養殖業發展迅速,建立了大量的畜禽養殖場。但由于農村地區養殖場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導致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置效果不好。在排水系統中,常應用明溝排水,由于缺乏合理的設計,導致畜禽養殖及農藥化肥等污染流入到水體中。對于農村地區,畜禽養殖問題是造成農村環境破壞的重要方式。
農村河湖是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但由于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生態系統的失衡,農村河湖水環境造成污染。農村環境污染不僅影響農村居住環境,還造成河湖富營養化。農村河湖富營養化是由于水體中N、P 等營養鹽含量過多造成的水質污染,導致農村河湖水生態系統破壞。水體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來自農村生產污水和生活污水,還包括畜禽糞便和農藥化肥等,其中農村地區用量最大的就是農田中使用的農藥化肥。現代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決定著農村河湖水環境污染程度。農藥、化肥在土壤中殘留,在經過雨水流入河湖水體,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而對于黑臭河湖來說,營養物質主要包括:COD、N 和P。由于農村河湖中含有的氮磷容易造成藻類的生長,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影響了水體的景觀功能。水生動物由于水體破壞,出現物種的減少或者消失。由于部分農村河流的流水較慢,容易出現水環境破壞,長期積蓄會導致水體黑臭,底泥淤積。對于河湖水體富營養化及黑臭治理,應采取科學的處理方案進行修復。
在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時,人工濕地技術應用較為普遍,通過采取科學技術,使污水按照設計要求進入到濕地,通過土壤、人工清理、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學作用來凈化污染物,缺點在于凈化的周期較慢,常間處理方法包括吸附、滯留和過濾。目前,常用的人工濕地技術包括兩個部分:潛流人工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人工濕地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生態系統,對水體進行分級微生物分解,降低污染物含量。與其他技術相比,人工濕地的運行費用較低,后期維護方便,可以實現凈化水質的效果。與物理化學技術相比,人工濕地不會造成河湖水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在人工濕地技術應用前,要充分了解污水的特點,然后建設人工濕地,種植植被,去除污染物,實現河湖的觀賞性。
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十分關鍵,直接決定著處理的效果,人們要針對農村污水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污水處理技術。通常農村污水成分單一,主要是氮磷和有機物,人們需要合理選擇污水處理技術。一是物化處理技術。物化處理技術可以有效緩解水污染,但由于需要外加藥劑,則容易導致二次污染。物化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反滲透、電滲析、離子交換、吸附等。但對于農村污水處理以上技術很難使用。目前物化處理技術主要投加混凝劑,使的水中的膠體顆粒和無機物。二是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從厭氧環境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物質。這種方法包括:好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兩種,缺點是資金購入大、建設周期較長。
部分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欠發達,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水環境的保護意識,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水環境保護知識宣傳。同時,還可以邀請專家給農村居民進行環保宣講,激發農村地區居民參與河湖污染防治工作中,為農村河湖水環境治理打下基礎。目前,我國還應加大對農村河湖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較差,但近年來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因此財政上要加大支持,從而促進農村河湖水環境保護。
農村河湖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水體綜合整治的組成,而落實農村污水治理也是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保障。雖然我國農村數量較多,而且地區經濟差異也較大,因此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污染的防治,加強水環境治理技術的創新,實現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