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忠,黃英華
(建昌縣氣象局,遼寧 建昌 125300)
在社會快速進步與發展的同時,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隨之增加,導致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和種類也有所提升,而開展農業生產活動對自然條件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盡管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廣泛應用與農業生產活動中使農業生產減少了對自然條件的依賴,但是,農業生產的產量與農產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受到氣象條件變化的影響,尤其是突發性極端的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極為嚴重,盡管通過長期的不斷努力,在農業防災減災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農村的農業生產活動仍然還是氣象災害威脅的主要產業,一旦農業生產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也就隨之降低,所以,在新時期,積極開展為農業的氣象服務以及農村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保證農業健康安全生產,實現增產增收,提高農民收入,從而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在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進程中,提升農業生產能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發與利用農村能源、建設農業基礎設施以及實現農業信息化等多個方面都需要氣象科學技術的鼎力支持,在氣象對“三農”服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公共氣象、安全氣象以及資源氣象的作用,首先,在農業生產中重視氣象預報預警工作,保障農業安全生產,從而提高農作物生產的產量以及產品的質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實現農民的增收,從而促進農村發展;其次;在氣象為“三農”服務過程中,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可以利用衛星和雷達圖像技術來監測并及時發現即將發生的沙塵暴、冰雹、干旱、大風等自然災害,并做好預警工作,以此來做好自然災害的相應的防御措施來保護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生命安全,將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產量和質量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而減少農業經濟損失和保證農村的健康發展;最后,充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加強氣象為“三農”的服務,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氣象事業是一項具有公益性、技術性的科技型社會服務事業,其最重要的工作目標就是為“三農”服務,近些年,隨著將農業發展與氣象服務的緊密結合,農業的整體生產能力和農民的經濟收入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我國仍然有很多地區對自然災害的防御能力相對較弱,很多地區的農民也沒有較強的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而且較城市而言,有些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穩固,抵抗外力的能力相對較弱,這也是農村深受自然災害威脅的重要原因,一旦發生自然災害,農村的種植業、畜牧養殖業以及林業等多個方面都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這樣不但會對農業發展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會威脅到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據統計,即使我國氣象部門及時發布自然災害預警,但是每年農村的經濟損失仍然很高,所以,必須加強氣象對“三農”服務工作,從而保證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農村的發展。
盡管氣象服務工作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而影響我國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新興建設:(1)氣象部門沒有建立足夠的氣象監測站點而不能對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監測,因此,存在一定的氣象監測漏洞,從而影響氣象服務的整體效果,對解決“三農”存在不利;(2)對農業生產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產品,比如,缺乏對影響農產品生長發育的適應性氣候或災害性氣候的研究,不能及時提供針對性的氣象服務,從而影響農作物生長狀況、產品質量以及總體產量,造成農業經濟損失;(3)由于氣象監測能力的不足而不能準確預測氣候變化情況和自然災害,從而影響農業的正常生產。
科技水平的不斷創新,農業也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氣象事業也要保持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先進性和技術創新性,引進先進的氣象監測設備和先進的氣象監測技術,提高氣象監測能力和監測質量,以便充分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氣象部門在開展氣象服務工作時要保證將為“三農”服務放在關鍵的位置,首先,氣象部門可以加強建設、管理和完善氣象情報業務系統,并利用先進的技術將氣象變化情況及時反映在業務系統中,為氣象服務提供基礎;其次,氣象部門需要加強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氣象服務產品研究,為農業生產提供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現實性的氣象服務,以便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最后,農業氣象部門要加強合作,研究農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品質的保證、產量的形成以及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機理,從而開發為農業生產、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氣象產品,從而促進農業的安全生產,保障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氣象部門要按照國家“三農”政策要求,配合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加強建立農業氣象保障服務體系,加強氣象服務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創新,提高氣象管理水平,加強對地區農業狀況的調研,有效地監測其農業生態環境并及時做出預警,從而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保證農業健康發展,結合“三農”服務內容和農業具體情況來完善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和預警機制,做好監測與預警工作,全面地服務于農業,為農業的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對于我國部門農村地區,由于氣象監測設備和監測技術的相對落后,導致監測預報的氣候變化缺乏準確性和時效性,非常不利于農村農業的發展。所以,氣象部門需要加強對農村氣象設備和技術的投入,增強對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提高農村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確保農民可以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的發生,保證農業生產的同時也要有效保證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農村的健康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