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鎮王務學校 河北 任丘 062550
小說是一種深受初中生喜愛的文學體裁,小說具有很強的敘述性、故事性、與虛構性。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小說中的理論知識,把小說肢解成若干部分,失去了小說原有的美。如何在教學中解決這一問題,值得教師深思。
1.學生方面的問題。有的學生只注重讀小說的故事情節,他們的閱讀是淺層次的閱讀,并沒有激活學生自身的個性閱讀思維。學生把閱讀的關注點放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有的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囫圇吞棗,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深入分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中,師生間應平等對話,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自主探究。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在教學中被動的學習、接受知識,教學方式是單向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斷總結、歸納文本內容與主題,學生只對教師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的回答,沒有深入思考、創新,只理解小說中一些零碎的知識,并沒有深入領悟小說及語言文字中隱藏的思想、價值,這樣的學習對提升學生的能力效果不大。
2.教師方面的問題。有的教師自身儲備的知識不足。關于小說這一文學作品有較多的評判流派,而不斷發展變化,且較迅速。小說中的三要素、人物性格、敘事角度、作者的思想等。這些都需要教師深人學習與探究,并將其運用到小說教學中。但有的教師因循守舊,因此,不能深挖小說中的價值、思想等。
有的教師教法陳舊,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訓練方式主要是以技術性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無法引導學生領悟小說的魅力及其藝術價值,由此小說教學會更加枯燥、乏味。有的教師單純的分析教材文本,一般為概念性理解,教學內容只停留在分析小說篇章上,以小說三要素為抓手,重在分析小說的主旨,這種方式地解讀導致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教師只為教而教,學生只為學而學,這種公式化的理解與分析,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
1.審美能力。小說具有很強的審美性,小說中有許多美的元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小說中的美并滲透美學教育。如果教學中缺少美,不能從美的角度體味文本中蘊含的美,這樣的教學會缺少激情、缺少創新,學生不能領悟小說深層的內涵。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美,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不同的情境,可通過“再現故事中的畫面”“表演”或借助于文本有關的音樂進行渲染等,通過這些手段感悟美、體會美、發現美,把小說中一些抽象的元素帶上美的光環,以此去感染學生。教師還可用美的語言。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情感、思維有重要調節、主導作用。
教學小說這種文學作品,教師創設美的情境、采用美的語言引導學生感悟美、理解美、體現美、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學起小說來不再枯燥、乏味,他們能體會到文本中鮮活的生命,這樣小說崔更具有靈動、神采,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熏陶、感染。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想象能力。小說這種文學作品中有許多想象的內容,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找到文本中想象部分的“切入點”,引發他們想象。教師要根據小說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想象人物的外貌、形象、動作、神態等;根據人物語言描寫想象其理活動。作者在小說中會留下許多“空白”,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前后內容,抓住留白進行想象,更有利于他們準確把握小說的深義,還可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強,初中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小說作品,這種文學作品中直觀情境具有可感性,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感受小說中描寫的情境、細節、場景,感悟小說中蘊涵的深意。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想象,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
1.小說人物解讀。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借助人物形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借助人物形象表達文章的主旨。小說情節的展開離不開小說中的塑造人物的形象,小說之所以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作者刻畫的典型人物更生動、形象、豐滿,,借助人物,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
小說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往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有利于學生能正確的把握小說的主旨,如果只停留在對主要人物性格特點的描寫上,不深挖人物內心世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一層層剝開人物的內心深處,在了解人物生活的環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領悟作品深層次的內涵。
2.小說情節解讀。故事情節是表現人物形象、承載文本主旨的重要因素之一。小說之所以能吸引人,是由于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典型的人物形象、優美的語言等,如果學生對小說的解讀僅停留故事情節上,就會顯得過于膚淺,這樣也不能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小說時,應立足于故事情節的特點。
小說不同于敘述性散文,小說中營造出的環境,這種環境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中人物的主要性格,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主要性格及人物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來體會文本中的情感、主旨。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清小說中的人物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更容易地體會出作品中要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關注其中的矛盾沖突,從矛盾沖突中剖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及思想觀點。教學《范進中舉》一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分析第一次賀喜、第二次賀喜胡屠戶的語言、動作等,通過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從而讓他們更了解當時可恥的社會風氣,及社會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