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東太湖實驗小學 江蘇 蘇州 215222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需要系統科學的常規化管理。科學對學生的情感、學習態度、學習思維的培養是在整堂課教學過程中實施的。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實施獎懲機制,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最佳途徑。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師都應持有尊重學生的理念。因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關注人的發展。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管理,獎懲教育自然也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價值取向。在獎勵學生時,不可出現敷衍的態度。比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時借助稱贊性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探究交流時運用獎勵性的措施,如分小組加小星星,來收斂學生的“心”,從動手做的情境中轉移到傾聽交流質疑的氛圍中。快結束時用表揚性的向導語贊美主動整理實驗材料的小組,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自主整理的好習慣。獎勵時盡量做到“不隨機”,“不突兀”,重點抓住需要養成的教育習慣,有計劃地在一個學期中慢慢固化下來。
一般地,學生犯錯誤后,如有必要就該立即懲戒。不過,許多學生犯錯后不僅會產生羞愧感、緊張感和畏懼感,還會產生對來自其他人批評的抗拒本能。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的心理緊張有一個緩和期,也就是適當延后懲戒,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的懲戒應該適可而止。懲戒教育要求教育懲戒不應局限于針對已經發生的過錯行為的結果本身進行批評或否定,懲戒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問題,是要引起個體思想上的重視,并注意在以后發展過程中杜絕類似過錯行為的發生。學生認識到錯誤,懲戒就停止。正如奧蘇貝爾所說:“課堂中使用無獎勵的懲罰的正真目的不是要懲罰那些學習失敗的學生,而是通過預期的失敗威脅的效果,一開始就防止出現這種失敗。”比如,有學生因為懶惰不愿意參與探究實驗時,教師也應以關切與愛護的態度施行懲罰,如堅定且嚴厲地警告該生不參與學習的后果,教師也要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是否存在阻礙學生提高學習動機的行為。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底線上,懲戒才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對過失的羞愧感,這是重塑他們遵循規范的關鍵。
學生對科學實驗儀器充滿了好奇,有時哪怕是一張紙,一根棉線,他們都愛不釋手,反復翻看,甚至想帶回去。有些老師就會采取“賄賂行為”將一些材料作為獎勵品獎勵給學生,來滿足學生低層次的需要。其實,這樣做缺乏發展性需要的滿足。學生帶回家家后真的會去探究嗎?未必,更多的也許是想要享受獲取獎勵時的快樂。其實,可以把物質獎勵改為物質的使用權,比如在《磁鐵》單元結束時,對于表現積極的小組,不獎勵磁鐵,可以獎勵學生使用磁鐵的權利,并由組長收發記錄使用情況,如果學生有對磁鐵有新的問題和新的發現,可以寫下來與全班交流,用出借的方式讓學生慢慢養成課外探究的習慣,發揮實驗儀器的最大效益。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用自己的動作去表揚學生,如豎起大拇指、擊掌、點頭贊許等;要用最直接的語言表揚學生,切忌太籠統,如表揚發言積極的同學,一定要說:“你是一個愛發言有獨特見解的孩子。”千萬不要籠統地說:“你真棒!”讓學生感受到獎勵得真實,鼓勵得確切。
同樣,在學生違紀時,教師可與其他教育方法結合使用懲罰,在“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下,在實施懲罰前,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給學生解釋的機會,讓學生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知道改正過失的途徑。教師要先向學生解釋他為什么會受到懲罰,在實施懲罰后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從而達到不良行為的弱化和規范行為的養成與鞏固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加強對學生的思想的引導和說服,并且要有教育信念,即每個孩子都是有自我提高內驅力的,因此要弱化懲罰帶給孩子的焦慮和恐懼,而是讓學生明白這樣做是為了滿足自我成就動機的自我提高的一種必要的手段。
獎懲機制要包括對小組、個人維度的有效評價。給予小組一個共同的目標,學生會彼此鼓勵、互相督促。小組為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的過程也是集體榮感的培養的過程。小組的有效評價能夠促進學生進行高效的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隊集體完成務、分工合作等能力。而具體到對每個學生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注意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進行相應的改變與調整,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在平時的科學教學過程中,主要有課前預習、課上發言、傾聽能力、合作交流情況、科學活動手冊的書寫記錄情況這五大方面。當學生在一節課中完成了這五項,采取先自評,再互評,最后小組內由組長記錄組員本節課成績情況,給組員記星進行獎勵,少完成一項,依次減少一顆星作為懲罰,填寫在日常活動評價表中。用星級制進行評價,讓學生能看到自己平時成績日積月累的情況。如果按照一學期一共20周,大約上課18周左右,星星最高值是90顆。那么成績是80顆以上是為優秀,70~79顆成績為良好,55~69顆成績為合格,低于55顆成績就是不合格。再綜合期末成績,對學生進行最后的成績評價。
通過小組化評價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慢慢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對發掘學生的科學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意識和進行研究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平時的科學教學中,獎懲運用得當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內驅力和課堂教學效果。所謂積少成多,滴水穿石,教學注重獎勵,合理懲罰,剛柔相濟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