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第二中學 河北 唐山 063611
在傳統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教師的板書和課程教材,渠道較為單一。教學質量受到教師精神狀態影響較為嚴重,一旦教師對于課程內容有所遺漏,學生能夠了解和學習到的化學知識受到一定限制。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大部分學生向教師提出了自己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教師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轉變教育理念,革新教學策略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教師在正式開始化學課程之前往往要進行課程設計,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多次修改和順序的調換,確保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消除學生因為課程時長而產生的疲勞感。傳統化學課程設計中,教師往往是以教研小組的形式開展的。統一年級的化學教師組成一個大的教研小組,小組由組長,副組長,審核委員以及組員構成。組員通過抓鬮或者其他方式選定自己所負責的章節內容,根據自己所選擇的章節內容進行課程設計,初次完成之后提交給審核委員會。審核委員會的成員進行打分評定并給出相應意見,教師通過多次修改之后符合審核委員會的要求之后提交給組長,組長認為沒問題之后排版印刷。
盡管教研組集體進行課程設計可能節約大量的時間,但是教師沒有考慮到課程設計是由不同教師完成的。每個教師所教授的班級的化學學習情況都不盡相同,因此不同教師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參考的樣本是不同的,這就會導致審核通過后的課程設計內容可能不適用于全體學生。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環節了教師的課程設計壓力,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教師在很短時間內容就可以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并且保證課程設計的合理性和適應性。教師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查閱大量與課程內容有關的資料,并且能夠及時將有關化學課程內容的最新發現加入到課程設計當中,這都是傳統課程設計所不具備的優勢條件。部分教師習慣于在課程設計中參考其他教師的優秀設計,這得益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即時性和分享屬性。教師通過互聯網即可查閱其他學校教師的優秀課程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課程設計的難度。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化學原理和定律都是前輩們通過大量的化學實驗總結積累得到的。大部分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化學實驗時都強調學生要自己把握機會,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受到客觀條件或者其他原因的限制而只能觀看他人演示實驗。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個中學的教學設施逐漸完善,學校領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興建多個化學實驗室。在面對日益增長的班級容量和密集的實驗安排時仍舊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的實驗需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一般只要求學生進行“正向實驗”,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通過正確操作觀察到既定的實驗現象即可。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再進行“反向實驗”,并且部分學校實驗室的防護措施以及客觀環境也不允許學生完成“反向實驗”。教師為了確保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和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放映化學實驗錯誤操作以及后果的視頻片段,學生觀察視頻片段直接了解化學實驗中錯誤操作可能會造成的實驗現象。兩種實驗現象的對比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深刻印象,讓學生對于實驗基本原理以及實驗過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每個學生對于化學實驗都有充滿了好奇心,教師需要通過適當的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神秘的同時給予其揭開神秘面紗的勇氣。教師僅僅通過口頭強調難以讓學生對錯誤操作形成深刻記憶,而學生在觀看完實驗錯誤操作錄像之后勢必會對化學實驗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
師生之間存在一定距離,教師要嚴格把控這段距離。師生之間的距離太短勢必會因為學生的敏感情緒而影響教師的理性授課,而師生之間的距離太遠則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膨脹造成課堂效率的下降。教師不僅需要完成講授學生化學課程這一項任務,還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等。當一個教師需要關心且完成的任務較多時勢必會產生疲勞感,而學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管理越多勢必會產生緊張感,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幫助學生和教師消除這些感覺。
部分學校開始嘗試使用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部分學校完成了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的全面建設。教師和學生分別屬于網絡教學平臺的不同用戶群,教師通過其專屬的賬戶和密碼登錄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及管理等操作。相對來說,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完成的事務較少,例如在網絡教學平臺完成在線作業,查看教師上課的教學錄像等。教師將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數據化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平臺根據固定的算法對學生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最終生成屬于學生的“發展曲線”。學生通過了解分析自己的發展曲線來判斷自己近期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情況,并且根據網絡教學平臺的指點進行難點重點專項訓練修補自己的知識漏洞。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學生們的課后作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實踐作業。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實踐作業成果較難判斷,很難辨別學生作業的獨立完成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完成作業情況錄制成小視頻,將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教師根據學生的視頻為學生的作業打分即可。網絡信息技術縮短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教師即存有敬畏之心的同時又能夠信任教師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學本質上是一門溝通的藝術,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