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縣龐各莊鄉龐各莊小學 河北 唐山 063600
一幅好的美術作品之所以稱之為藝術是因為它賦予作品靈魂與想象。因此,在小學階段,美術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美術作品時有情感的,是人們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結果。想象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想象能力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學生的想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階段,美術教育分為三個學段:一、年級為第一學段;三、四年級為第二學段;五、六年級為第三學段。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每個學段對學生提出的具體要求及能力訓練,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容易受外界的干擾,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他們認識的事物有限,生活經驗很不豐富,但其想法最為豐富、天真、大膽,且充滿靈氣,思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較為活躍。這一學段,美術教學要有趣味性,圍繞一主題引導學生想象,也可不限內容,讓學生隨意想象,要保留其童真。中年級學生知識有所增多,想法不成熟,這就需要教師讓學生欣賞圖片、觀看視頻、觸摸實物等,讓學生的想象更豐富。五、六年級的學生已有相對較豐富的知識及生活體驗,以建立起抽象思維概念,他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現自己思想、情感,教師可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原作品中,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小學美術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引導學生想象,為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只注重教學結果,忽略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其實過程體驗比教學結果更加重要。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敢把自己的想法、思想、情感融入到繪畫作品中,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等綜合能力。學生的體驗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美術教學離不開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聽、看、摸、想、說、畫、做等多種感官參與體驗。小學美術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及興趣愛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激活其想象力,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美術課程中包含的元素很多:有社會元素;人文元素;自然景觀;宗教元素等,這些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生活中融入了許多情感。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還會獲得情感體驗,缺失情感的教學必然導致教育的失敗。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地講解不容易帶動起學生的情感撥動,因此教師應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引導他們觀察、比較、思考、分析、創造,從固有模式,單一教法向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并發現多種形式的美,他們在體驗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學生的創新體驗不同與基本技能地訓練。創新能力需要教師深入的、不同層次地引導,需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加入新的元素,或采用不同的技法進行重組,也可用不同的表現方式進行改變。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想象,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創新是美術教學的核心。學生通過觀察原作品的過程中有所理解、發現,并形成新的認知,并結合自身的想法進行再創造得過程,這就是創新。學生在原有的作品基礎上進行在加工,這其中摻雜著學生的思想、情感,這幅作品賦有新的內涵,這是學生想象思維活動的結果。
學生間存在差異,由于他們的興趣、能力、思維方式不同,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要做到因材施教。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學生又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個性特征、知識基礎、心理需求、認知水平等,針對這些問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原有基礎上提高,發掘學生的潛能,引導他們向深層次發展。
學生有其獨特的個性。由于思維方式不同,從而導致行為方式不同,這主要是學生由于思維活動的結果造成的,是創新思維的原動力。小學美術教師要用心去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他們發展提供機會。美術活動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多看、多想、敢畫,對于學生的一些想法,教師不應給予否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畫,鼓勵學生張揚個性,用畫筆畫出心中所想。
認識到學生間存在差異,教師應盡量開發學生中利于他成長的個性。教師不應用一個標準去衡量這些學生,這樣會導致有部分學生對學習美術產生厭煩情緒,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得問題與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讓他們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活動,讓他們在自己的發展區內得到發展。個性教育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想象力是為創造力服務的。當今的繪畫、手工等比賽活動中、選出的學生作品,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他們的眼光去評論好與壞的,成人固有的思維代替小學生的異想天開,用成人的技法去衡量小學生稚拙的畫法。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應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肯定他們新奇的想法,保留其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