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陽市農業農村局 山東 萊陽 265200
近幾年來,沼肥肥料逐步受到農業種植者信賴,在農業肥料市場上占據了一定地位。沼肥中富含有機質、腐蝕酸、鈣、氮、磷、鉀、鈉等多種元素,這些元素均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在此之外,沼肥制作簡單,能夠在燃料、肥料和飼料之間起到調節作用。但是,我國農業生產受重產量輕質量的影響,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因此有很多農業種植者對沼肥肥料缺少足夠的信心,沼肥認識度不高。
當時間的腳步正式邁進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農業領域的發展開始向和諧綠色相協調的方向發展,農業生產進入新時期。農業植保整體系統中主要包括植物和環境,環境主要是指各個植物群天然落成的基礎,然后為各種不同類型的農作物正常生長提供必要養分;植物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植物為代表,利用更加科學的耕種方式對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進行優化處理,為農業植保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在此期間,沼肥能夠起到媒介的關鍵性作用。對于農業植保環境而言,沼肥屬于優化植物生長環境的必備要素,同時也是農作物茁壯生長所需的重要肥料。在農業沼肥制作期間,會應用到大批量的人畜糞便、雜草落葉及植物秸稈,所以,大力推進沼肥的使用能夠有效減少糞便及秸稈處理產生的環境污染,從而達到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效果[1]。
在上述內容之外,農業產業化制作并使用沼肥,能夠將原本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因素轉化成為有利因素,降低農民購買肥料的費用支出。因此,沼肥本身便是構建生態和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農業生態植保環境的建設與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提升農作物自身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在農業沼肥中,含有豐富的腐蝕酸、抗菌素、纖維素酸、單糖、生長素、赤霉素、氨基酸等,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自身對于各種病蟲害侵襲的抵御能力[2],能夠從根本上減輕農業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在農作物種植前,使用沼液或者沼肥對種子進行浸泡并晾曬,能夠極大提升農作物的成活率,有效減少病蟲害對種子形成的侵蝕作用,可以有效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在農作物生長期間施用沼肥,能夠促進農作物根系的發育,為農作物生長吸收更加充足的養分。與此同時,沼肥還能夠在地下以游離狀態進行運動,并且農作物對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作用更加良好,為農作物健康生長提供有力保護。
(二)改變土壤理化性質。沼肥與傳統化學肥料相對比,能夠對農作物種植土壤結構進行有效改善,同時還能夠增強土壤肥力和提高各種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元素的含量。這種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沼肥可以形成一定的羧基類配位體,可以和土壤中存在的氨氧聚合物產生反應,最后形成一種特殊無機體,即有機物復合體,同時還能夠利用表面存在的有機膠膜與周邊的土壤顆粒進行結合,保證團聚體性質穩定性。沼肥能夠在農業種植和生產中獲取客觀的利潤,并且對環境保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農作物提高產量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
(三)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更多養分。對于很多農作物而言,沼肥屬于一座巨大的營養庫,能夠為不同階段的農作物生長提供必要養分[3]。與傳統肥料進行對比,沼肥自身具有下述三方面的優勢:(1)礦化速度慢;(2)提升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3)與其他肥料不會發生排斥現象。因為這三種優勢的存在,沼肥能夠在農業種植中發揮出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夠對土壤中的各項元素進行協調,從而產生更多適合植物吸收的營養元素。在這樣的情況下,沼肥能夠取得的各種施用優勢顯而易見,應用沼肥的農作物區域會比其他區域的生長態勢更加良好,并且產量更高質量更優。在此基礎上,沼肥的材料收集和制作要求極為簡單,可以在農業種植產業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隨著沼肥的逐年使用,農作物種植區域的土壤質量也會變得更高,農作物在生長中能夠汲取足夠的生長元素,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保證。
綜上所述,構建健全的農業植保生態系統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歷經時間的磨礪,放在農業農村發展的大系統下積極探索實踐。所以,農業植保生態系統是否建成的標準不可以通過短時間的農業經濟效益作為判斷依據,而要從長遠的角度將農業生產的協調發展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共同作為評判標準。由此可知,積極推廣沼肥在農業種植、生產中的使用,是一項長期工作,是我國農業可持續和諧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