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榜法 雷宇軒
石河子大學
引言:從目前發展來看,企業在不斷重視風險管理的作用,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研究風險管理在我國企業的發展狀況,分析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進一步研究風險管理在企業的發展方向,對企業自身和我國經濟發展均有重要意義。
企業風險管理,是對企業將面臨的風險進行規避管理的一種方法。它通過采取一系列的風險策略,構建戰略風險框架,最終幫助公司減少損失,提高資本回報率和股東價值,從而推動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企業管理,往往需要借助一系列管理方法與工具,在人、財、物等方面進行有效管理,從而解決管理過程中的資源有效配置的問題。這就需要一個合適的風險組合結構,對企業目前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所以它的地位尤為重要。就目前風險管理在企業中的發展狀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企業無法完成有效配置、管理資本的復雜決策(2)對內外部風險信息意識不足(3)資本市場一旦發生重大變化,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風險管理理念是一個企業進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但目前部分企業對此熟視無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部分管理人員認為風險管理是主觀想象的杞人憂天(2)一些管理人員認為風險不可預料,覺得不必要耗用精力去進行管理(3)某些管理人員認為,風險管理沒有辦法使企業杜絕損失,所以沒有必要重視。以上這些看法,都是對風險管理的嚴重誤解。首先,風險管理是基于客觀存在的風險,風險是真實存在于企業經營發展中的;其次,風險是可控的或者可以說是可降低的,當然,類似地震或不可預期的意外事件,不在我們的研究范圍。最后,風險管理是讓企業的損失或不利影響達到最小化。所以,以上關于風險管理的誤區,導致管理層理念薄弱,從而導致企業遭受了來自內外部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任何決策都是建立在信息基礎之上的,可以說,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對于決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企業雖然有風險管理的理念,但沒有足夠的風險信息做支撐,決策者們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然,對于決策,僅僅有數量是不夠的,因為信息收集者和決策者是有跨度的,好多管理者在面對決策時,由于不能及時地得到相關信息,從而導致商機白白流失。而導致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們缺少大型數據庫。有了大型的數據庫,數據便可以分類存儲,這樣決策者在風險決策時就可以隨時調用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對于風險管理職能,有的企業將其分配給信息部,有的企業將其分配給運營總監,還有的企業只是在分析風險時,將企業各個部門的負責人聚在一起開會討論,這些不僅導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更導致了企業對自身所處風險環境的把握不到位,從而產生一系列的風險問題,如運營資金的把握不到位,從而產生了流動性風險;對匯率的變動沒有及時反饋,在交易中產生了匯率風險;或由于信息的不完善或決策人的能力有限導致了決策信息風險等。所以,為了更好的應對隨時可能使企業面臨經營困境的風險,企業很有必要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組織。
管理者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培訓方案。調查員工對其了解程度,結合各部門情況,進行分強度的培訓。設置獎懲制度,將培訓考核結果作為績效考核的標準之一。對不達標員工,進行再次培訓至通過。這種全面培訓,最終提高企業內部人員整體風險理念。由于風險管理縱向一體化,因此,還需要將各部門進行聯系,實現風險信息共享,從而提高企業面對風險的整體調動能力。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環境信息急速更新,企業容易無法做出及時反饋。對此,企業應建立風險信息收集與處理中心。對于大型的企業,可以自行打造信息數據處理中心,整合處理外部風險信息。而對于小型的企業,它們可以與外部的技術公司進行合作,雇傭其完成數據的整合處理工作。對于內部風險信息,則需要設立專職的風險信息管理部門,發揮其風險信息收集與監管作用。每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定期將本部門的風險信息反饋給風險管理部門,部門人員對反饋信息進行初步的審核,將情況反饋給中高層風險管理人員,供其篩選,最終將審核無誤的內外部風險信息一同儲存在公司的專門數據庫,決策時調用,從而保證企業風險預判的及時性與可靠性。
風險管理機制應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部分:對內,企業應開展全面風險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做到工作常態化。對重大投資和大額資金的使用等,建立專項風險評估制度。同時構建“三道半防線”,第一條防線為公司各部門,第二條防線為企業專門的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在第二條防線中,我們還要進行風險管理職能部門的自查,成為“半道防線”,在第三條防線中,充分發揮企業審計監察部門第三方作用。對外,由風險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去獲取可能涉及到企業風險決策的信息,如政策走向,市場發展態勢,競爭對手以及潛在市場進入者等。最終保證公司能夠實現有效的風險管理。
結論:綜上所述,風險管理作為企業面對生存發展危機的有力武器,在國內的發展與應用,尚未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企業國際化進程加快,企業面對的風險更加多樣化,風險管理必將成為提升我國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