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不斷重視與支持、出臺的優惠政策不斷增多,以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畢業后,更多的大學生放棄到別家公司就業而選擇自主創業。從麥克斯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9年大學生就業指導報告》中可以看出,2018屆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后選擇進行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7%,較前幾年有所增長。雖然該比例在不斷增長,但是卻要遠遠低于美國高校畢業生20%的創業率。除了創業率低這一現象外,我們還發現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很低。因此,我們不禁疑惑,在國家政策這么好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為什么還是會存在創業率低與創業成功率低的現象呢?通過研究發現,資金問題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往往由于起步資金不夠、融資面臨許多困難而造成創業難以成功,因此,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融資問題的研究也變得極為重要。
向親戚朋友借錢或者直接讓親戚朋友投資是目前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后進行創業所選擇的籌資渠道。由于畢業大學生初入社會,自己并沒有經濟來源,又由于自己與親戚朋友比較熟悉,所以一般都會向親戚朋友借錢以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這種融資方式的優點在于速度比較快、便捷高效、成本相對比較低。但是,通過這種融資方式籌得的資金金額往往比較小、持續性較弱;除此之外,往往還有著影響友情、親情甚至是影響自己與家人的名譽的風險。
向銀行貸款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融資方式,往往也是許多大學生在進行自主創業時選擇的一種籌資渠道。這種貸款一般都是小額貸款,包括抵押貸款、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三類。但是由于大學生是初入社會,相對于社會上的成功人士而言,他們在銀行眼中的信用往往都不會太高,所以銀行在進行放貸時,對大學生貸款的信用要求一般比較高,所以信用貸款對大學生來說比較嚴格;除此之外,抵押或者擔保貸款對大學生而言也比較難,因為這兩種貸款往往要求貸款人提供有一定價值的抵押物或者保證人,這些條件對大學生來說往往就顯得非常苛刻。因此,雖然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比較傳統,但由于各方面條件都比較高,這種融資方式也變得不那么流行。
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逐漸加大,相關的優惠政策陸續出臺以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的問題,主要包括補貼、貼息以及設立政策基金。如2009年3月,西安市政府設立了5000萬元的貸款基金以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又如2011年3月,山東省把個人小額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由5萬元提高到8萬元,以此加大扶持力度。但對大學生而言,政府提供的政策性融資也有一些問題:首先,創業扶持具有局限性。雖然中央政府已出臺一些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各個地方政府出臺的具體優惠政策往往會不同,而且各級政府出臺的這些扶持政策多數存在著戶籍限制,也就導致覆蓋面變得狹窄。其次,申請的程序也極為復雜,往往也就會使創業大學生貸款效率變得非常低。
隨著技術的進步,網絡融資是一種逐漸流行的融資方式,提供資金的一方與申請資金的一方都在網絡上進行借貸活動,比如電商微貸、P2P貸款。這種融資方式的優點在于門檻低、獲得資金的速度快,對信用的要求也比較低。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網絡融資的風險也比較大,往往會存在信息泄露的情況。
雖然風險投資也是一種可以有效解決資金缺口的途徑。但這種方式門檻比較高,對企業自身的條件與未來的發展前景比較高,因此很難取得。
1.融資渠道相對狹窄
由于大學生創業者自身融資能力不足,在社會上信用往往沒有社會成功人士那么高,除了信用,大學生往往也沒有什么固定資產等價值較高的物品以幫助其進行抵押貸款。所以即便存在多種融資渠道,但由于信用不夠,實際上大學生在進行融資時,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如銀行不愿貸款或者貸款金額不大、親戚朋友不愿借錢等。總的來說,融資渠道是比較狹窄的。
2.融資數量小、資金金額不足
由于大學生創業處于起步階段,對未來創業是否成功也沒有很好保證,因此融資得到的資金總是非常有限。向親朋好友借錢、直接向銀行貸款,又或是利用政策基金籌資,籌得的資金數量往往都有限。
3.融資風險比較大
由于在創業期初對未來的判斷不準,對資金的需求規劃不足,融資方式又過于單一,也就導致了企業的資金鏈往往存在很大的風險,這無疑又進一步加大了企業以后的再融資風險。
4.商業貸款手續復雜,融資成本高
通過商業銀行貸款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融資的比較傳統的方式,但是大學生通過此方式來進行融資創業往往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由于大學生初步入社會,沒有收入來源,沒有固定資產,有時往往也沒有很值得信賴的擔保人,導致大學生在向銀行進行借款時往往會由于信用不夠導致程序復雜,還款利率高等問題,這也就進一步加大了融資成本。
1.政府的政策宣傳與執行力度不夠
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都陸續出來了許多與大學生創業融資相關的優惠政策。例如,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早就已經在2010年下發了《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在2014年5月兩個部門再次聯合下發了相似的通知。在這些通知中,明顯提到各地要充分發揮當地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重要作用,要鼓勵行業協會以及企業等通過采取多種方式向創業的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除了這個通知外,政府也頒布了很多優惠政策。但在實踐中,大學生對這些政策的了解情況卻不是很理想,就更別說利用政策解決問題了。曾經有個大學做過調查,在關于是否了解政府部門或者高校的關于創業的扶持政策時,結果表明僅僅有不到5%的創業大學生表示他們非常了解這些政策。
2.各大高校在創業融資實踐操作層面教育不完善
現在各大高校的課程,主要都集中在了傳統的專業學習方面。雖然近幾年來,和創業相關的課程逐漸增多以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承擔這些課程的任課老師幾乎都是在學校進行理論研究的老師,大多數都比較缺乏和創業實踐特別是和融資相關的經驗,于是導致即使開設了相關課程,但依舊很難從實踐操作的層面對大學生進行和融資渠道、技巧方面的指導和培訓。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和創業融資相關的知識未必能真正幫助到大學生在實際創業時進行融資。
3.各類社會機構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不夠
銀行作為比較傳統且重要的融資渠道,卻對大學生和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在進行放貸的態度大大不同。由于大學生才步入社會,信用額度通常都比較低,而銀行往往為了避免風險,在大學生申請貸款以進行自主創業時設立很多門檻,這也就使得創業的大學生貸款手續比較繁瑣,效率以及貸款的成功率也比較低。
4.大學生創業者自身的融資能力不足
雖掌握一些知識,滿懷一腔熱血,但是在實踐中,很多創業的大學生往往不善于將多種資源進行整合,向家人、親戚朋友進行借款仍然是他們在融資過程中的首選方式。很多時候,他們對對自己項目的未來情況沒有很好規劃預測,并沒有按照自己的項目規模制定恰當的融資規模,在融資渠道、資金的需求量方面缺乏一個整體的規劃。有些大學生在面對自己的投資人時也會由于他們不善于講述自己項目的核心優勢、財務預測、風險管控等而失去投資人的投資。
首先,針對大學生目前創業融資難的問題,各個地方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深入調查了解當地大學生創業時融資面臨的困境具體有哪些,針對問題出臺相關政策。可以對選擇創業的高校畢業生開展減稅、免稅的政策優惠,減輕他們創業初期的稅收負擔;在政策基金方面,可以擴大對創業大學生的貸款規模,在他們申請貸款的標準以及流程上,可以適當進行政策放寬,從而提高貸款的效率,使企業可以快速獲得創業的資金。其次,光有政策固然不行,要加大對這些政策的宣傳力度以及執行力度,可以通過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網絡途徑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大學生知曉這些政策。建立相關的監管體系,定期抽查相關部門進行檢查,看在支持大學生創業融資方面是否有把這些政策落實好,是否有真正切實地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的問題。
首先,學校可以開設更多和創業以及融資相關的課程,同時讓具有更多實踐經驗的老師來進行授課,如果學校的老師有限,也可以在社會上聘請專業的老師回來講課;其次,學校可以和社會上的一些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加強聯系,可以定期聘請社會上的相關專家到學校來召開相關的講座,加大同學與專家們的交流,解決同學們的疑問;最后,學校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人脈,向優秀可行的項目拉一定的投資。
首先,大學生應該在學校以及通過網上的多種學習平臺,學習和自己項目以及融資相關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以及融資能力;其次,大學生應該多了解可采取的融資渠道,不要被傳統的思維方式所束縛,還可以多查閱學校以及當地政府的關于融資的優惠政策,要把相關優惠政策利用好;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大學生應好好完善自己的項目,提升自己項目的創新型、可實施性以及盈利能力,讓投資者感受到這個項目確實是值得投資的,在未來確實是會給他們帶來利益的。要做到最后一點,大學生們就要認真撰寫項目的商業計劃書,對計劃書里的問題以及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這樣就能在投資者提出相關問題時恰當地進行回答從而成功獲得投資。
大學生創業在如今這個大力鼓勵創新的時代已經逐漸成為一股潮流。通過自主創業,大學生們不但可以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興趣結合起來并運用到職業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還可以培養他們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精神,培養他們艱苦奮斗的作風;除此之外,大學生創業還可以為我國目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減輕一點負擔、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雖然目前越來越多的優惠政策陸續出臺以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但由于融資難的問題依舊存在,創業成功的大學生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多。只有真正把創業過程中的資金問題落實,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從而才能更好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