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引言:為迎合時代的發展主題,以及我國頒布的新所得稅法,企業便也合乎時宜的制定了新會計準則,并根據準則內容正式實行了所得稅核算工作,該準則規定將公允價值計量應用于更多的企業資產計量上,以便企業在金融工具、投資產品理財以及債務資產管理上所花費的金額更加透明化。在這種新型會計準則的普及下,企業的利潤及應稅所得金額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會計準則是以所得稅會計作為理論依據,在其上創新出的核算起來更為準確的稅率核算方式,這也為企業稅收的優惠政策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一)暫時性差異的概念被使用。傳統的會計準則與新會計準則有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主要是將收入及費用從“時間性”過度到“暫時性”。這種暫時性差異理念與國際所提出的“時間性差異”概念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很多企業為了與國際上提出的會計準則相接軌,順應時代的主潮流,就在企業內部實行了新會計準則。根據這一準則可知,企業在繳納完畢企業所得稅后所得的金額與可抵扣金額是由企業運營資金總值與以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所產生的差額核算可得的,通過這一方式得出繪制成的為企業資產負債表,此表更能顯現出企業發展的真實狀況,使得企業不僅僅可以從利潤表上了解自身的資產情況,也可從多方面審視自己的真實運營狀況,進而明確企業未來的前行目標,以提高現階段會計工作整體的管理水平[1]。
(二)明確資產和負債的計稅的基礎。企業的新會計準則主要以“時間性差異”為主,利用這一準則所得出的金額是以資產及負債金額為基礎進行計稅,所得出的最終金額差。以負債金額為基礎計稅,這是指以新所得稅法規定,在后期繳納企業所得稅時,核算出負債金額不應該參與到扣稅項目之中。這也是指,總負債金額與稅繳期間應稅所得額相減而得的差值,最終核算出的可抵扣金額。以利潤資產為基礎的計稅,是指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期間,企業進行企業資產賬面回收,在此過程中,核算出的自應稅資產總值可抵扣金額。
(三)規定所得稅核算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資產負債表核算法是新準則下要求的所構建出的一種所得稅核算表,這一核算表一經采用,就被很多企業加以普及。與傳統的損益表債務法有著很大的不同,此種核算方法是調整稅法就稅率,進而制定一個大體的時間點,核算此時間間隔內的所得稅。而新所得稅下提出的會計準則,要求企業轉變所得稅會計核算方式,將其轉變成以暫時性差異為主的會計核算方法,去對所得稅負債資產及遞延資產進行統一的核算。
暫時性差異包含的內容很多,時間性差異也同屬于其中,然而,該種計稅方式也使得計稅基礎差別于企業的賬面總資產,這一方面的差異會使得會計核算金額不清晰。當企業資產由于與其它企業合并而被重新評估時,所產生的商譽及負商譽值就會與預期所得稅有著很大的區別,而這一評估值不能準確的反應企業所得稅的真實情況,其反映出的差異僅是片面的,也只能代表一定時間之內的,并不能將企業“永久性差異”體現出來[2]。
(一)加強會計人員培訓,提高職業判斷能力。企業若想準確的知道自己內部的會計信息,就必須仔細聽取會計人所反饋出的內容,對于會計人而言,其應該在行使自身職權之前,就將新會計準則所規定的內容理解透徹,應據此制定出符合新會計準則的財務報表,該報表所顯示出的信息,則代表了會計人的真實核算水平。應付稅款法為傳統的計稅方法,此種計說方法極其單一,而新準則下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負債在核算起來具有極高的難度系數,理解及實施起來均較為復雜,很多會計人對此會計準則并沒有很深的概念,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使得會計人判斷業務的能力有著極大的提升。不僅如此,會計人還應該有著較強的執行能力,以盡快落實新準則下所規定的所得稅計算方法,以保證企業運營不受影響。
(二)增強企業實施新準則的動力。企業應該確定新準則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該準則為現階段經濟體制下的基礎部分,企業不能故步自封的沿用以往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其應以宏觀的眼光看待問題,應該開闊自己的視野,將發展定向從國內市場延伸到國際市場,以高質質量、高透明度化的會計信息去培養該企業的國際資本,使得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做到合作共贏,以形成新型的“經濟共同體”。
(三)加強相關部門對企業的監管力度
科學、合理的監管制度是新準則實行的前提,企業若想順利推行新準則機制,就應該提高該企業會計核算部門的自覺性,因此,各大型企業就應該在其內部設立專門負責監督職權的部門,去審查會計人對于新準則的執行力度,若發現該負責人實施的核算方式與新準則規定的內容有一定的差距,就應該及時制止,以免影響會計核算質量。
結語:綜上所述,我國推行出的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與國際相接軌,且與我國現階段踐行的市場經濟體制不謀而合,因此,企業應該大力普及新準則的核算會計方法,并將其中的優缺點列舉出來,以上文的應對舉措為參考,以保證新準則能在各型企業之中順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