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飛 王慧穎 郭佳 朱云 薛婷婷 侯媛媛
控制醫院感染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1]。加強在校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教育,增強其感染預防和控制意識,對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及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校護理專業構建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必修課程,現將課程構建、實施策略及實施后的思考表述如下。
通過分析校內現有的護理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各教師的授課科目、授課內容、教師臨床工作經歷及職稱特點,并聘請黑龍江農墾紅興隆中心醫院、寶泉嶺管理局中心醫院等醫院專家為學院兼職教師,構建了由5 專任教師和5 位兼職教師組成的專兼結合的“捆綁式”教學團隊。專職教師中教授1 人、講師4 人、助教1 人;兼職教師中主任技師1 人、主管藥師1 人、副主任護師1 人、主治醫師2 人。
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各中、高職院校有關院感課程的內容、學時安排、學期安排等;查閱院感類書刊、教材、標準,了解臨床一線院感防控所需內容;搜索院感微信公眾號,通過公眾號獲得最新院感防控指導性文件。
根據研究目的,對開放院感類課程的院校和臨床專家發放調研問卷。問卷包括三部分,課程基本信息調查,主要了解開設院感類課程院校課程開設情況及臨床醫院工作所需的院感教學內容。第二部分為專家基本信息,主要了解專家一般情況和計算專家的權威系數。問卷采用“問卷星”軟件生成二維碼,由專家本人掃碼后填寫、提交,后臺獲得各章節課程內容開設重要性數據統計結果。
召開了6 次課程團隊建設會議,結合數據分析結果和現有的課程設置情況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內容調研中雖然重要性很高但與目前課程體系中課程內容充分的部分剔除,選定最終授課內容;同時確定了課程開設學時分配、學期分配、考核方式、授課方式等。最終確定了護理專業三校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的課程標準、考核方案、教學計劃等基本教學資源。《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總課時16 學時,理實一體,在第四學期開課。具體學時分配見表1。

?
專兼職教學團隊教師授課前一對一“結對子”分工合作,共同分析教材、分析學情,進行教學設計、課件制作、建立題庫、制作學生學習任務書、學生電子教材等教學資源建設,基于滿足“互聯網+”時代教育需要的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專業教學團隊借助平臺完成了課程資源全部上網。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創新育人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制定了我校護理專業“三校生”“1+1+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教學安排第一學年校內學習、第二學年醫院內學習,第三學年校外頂崗實習。2018 級護理專業三校生78 人已經進入到2 所教學醫院在臨床由帶教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臨床專業課及臨床醫院綜合實踐的學習,為校外頂崗實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新開設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借助于釘釘、騰訊會議完成課程直播授課,依托超星學習通進行線上課程活動、課堂管理和考核成績管理。
目前開展的醫院感染培訓多數是醫院組織的短期單項目培訓,缺乏知識系統性。我國大多數護理專業沒有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獨立課程,更沒有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因此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對此,本研究中采取了廣泛調研的手段,組織護理專家、院感控制專家等相關人員認真研究討論新設課程的課程內容、知識結構、教學方法與計劃、課程考核方案,所開設的課程內容符合臨床所需;同時,通過開展對各中高等學校教師、醫院護理工作者、政府部門院感管理人員、實習和在校學生等問卷調研,多角度了解了課程開設的建議,形成了課程建設的整體思路,有針對性地制訂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目前該課程開展尚缺乏統一的規范教材。臨床開展醫院感染培訓使用的教材多由醫院自行編寫,教材體例不規范。我們選用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李六億主編的《醫院感染管理》作為教學教材。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內容老舊與最新的院感防控國家標準有差異,因此在以后的課程建設中考慮通過調研,了解我國“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現有指導性文件,完成與臨床護理要求相一致的課程知識構建,編制出符合護理專業三校生的特色院感防控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