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委、區政府科學研判、精準把握,成立專門工作組,點對點幫扶企業復工復產。成立一支服務專班。區委、區政府指派兩名科級干部和兩名工作人員,24小時駐守復產企業,負責疫情監管工作,幫助企業落實惠企政策。明確一套服務流程。制作企業復工復產流程圖,明確企業復工復產各項工作要求,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根本遵循。開展一次宣傳講解。防疫工作組向企業職工詳細講解佩戴口罩和注冊“龍江健康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營造良好的復工復產工作環境。把好一道入廠關卡。嚴格執行“填寫出入登記表、測量體溫、掃龍江健康碼”等入門檢驗程序,保障進出人員安全。創建一項監督機制。防疫工作組每日進行監督檢查,一旦發現問題,督促其立行立改。(王凱悅)
巴彥縣從提高農村人才政治理論素質、增強帶富能力、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入手,集聚和培養本土優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精選優育基層帶頭人隊伍。對全縣116個行政村的村“兩委”班子進行全面“回頭看”,結合實際情況列出村干部任職責任清單,選配一批會治理、能干事、能帶富的優秀人才進入村級帶頭人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重視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縣委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實行“三優先”,即優先選拔為拔尖人才、優先發展為黨員、優先進入村級干部隊伍,激發農村實用人才帶富脫貧、干事創業活力。集聚優化鄉村青年人才隊伍。為進一步發現、培養和使用鄉村本土青年人才,大力宣傳免費中專學歷教育政策,不斷提升縣內農村青年人才素質,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人才支撐。
(國英敏)
近日,方正縣委組織部結合實際重點開展“三項活動”,推動全縣組織工作再創新業績。開展鄉鎮和部門“比學趕超”活動。通過樹標桿、立典型,在全縣上下形成“比位次、爭上游,比創新、爭突破,比工作、爭先進,比作風、爭一流”的良好氛圍,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雙學雙比”活動。進一步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增強晉位趕超意識,提升農村基層治理和整體發展水平。開展駐村工作隊“三教育三助力”活動。找準新形勢下定點駐村扶貧工作的著力點,促進駐村工作隊和駐村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袁再攀)
孫吳縣探索“互聯網+黨建”模式,使網絡新媒體成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隊伍管理、傳達上級部署、宣傳先進典型的重要途徑,切實在“互聯網+黨建”這一陣地上匯聚疫情防控的堅實力量。突出黨建引領,“線上部署,線下落實”。運用“孫吳黨建”微信公眾號、孫吳黨建先鋒網等平臺及時推送中央、省、市、縣關于疫情防控的重大決策部署,確保廣大黨員干部統一行動,將工作部署宣傳落實好。突出干部下沉,“線上組織,線下開展”。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組建了由803名黨員干部組成的150個疫情防控排查工作組,建立三級住戶微信群,宣傳防疫防控政策。突出典型帶動,“線上宣傳,線下培樹”。及時宣傳為群眾守護健康、維護穩定等各類一線黨員干部先進事跡,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戰“疫”激情。(孫吳縣委組織部)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東寧市通過“五個強化”,激勵全市公務員主動擔當作為。強化責任擔當,筑牢防控防線。鼓勵廣大公務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切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強化考核評價,督促擔當作為。及時掌握、準確識別全市公務員參與疫情防控的現實表現、社會行為和思想動態,將其作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及時獎勵的重要參考依據。強化獎勵機制,突出引領作用。及時跟蹤了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務員和公務員集體,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激勵發揮正能量。強化關心力度,激勵主動作為。加大對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務員的關心關愛力度,對放棄假期的公務員及時給予輪休、調休和補休。強化培養鍛煉,搭建成長平臺。把疫情防控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和考察識別干部的“考場”,讓干部在關鍵時刻和非常時期接受考驗、成長進步。(陳欣)
近日,牡丹江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等8部門聯合出臺《關于規范清理社區居民委員會出具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清理煩擾群眾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意見》明確提出,沒有明確法律法規依據、未經國務院批準列入保留證明事項清單、不屬于社區職責范圍、個人有效證照能夠證明相關信息以及能通過部門信息查詢方式獲得信息的證明一律取消,共取消居民親屬關系證明、在本轄區居住證明和經濟收入情況證明等14個類別60項證明事項,以從根本上改變“社區萬能章”“證明大本營”現象,從而讓社區輕裝前進。同時,由于減少了辦事環節,理順了辦事流程,可以讓群眾少跑腿,最大程度為群眾辦事創業創造方便條件。(關龍云)
黑河市愛輝區深入實施“紅色領航工程”,全力擰緊復工復產發條,努力實現戰“疫”生產兩手抓、兩結合、兩促進。組建“加強連”,紅色聯盟推動復工復產。成立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和駐企黨員服務隊,實行掛圖作戰,落實企業防控主體責任,強勢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啟動“加速器”,紅色引擎助力經濟發展。全力做好重大經濟項目推進工作,研究“紅色領航”助力復工復產的具體措施,從鄉鎮抽調科級干部協助企業解決復工中遇到的“短時性”困難。做好“加試題”,紅色擔當交出“疫考”答卷。面對“疫考”,各基層黨組織結合各自工作重點,及時做好疫情防控后期發展生產的銜接轉段,既做好必答題,又做好“加試題”,確保戰“疫”不誤備春耕,全力以赴保發展。(愛輝區委組織部)
為有效引導疫情期間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有序返崗工作,依蘭縣采取四項務實舉措,為外出務工人員快速返崗復工保駕護航。強化細致摸排。以各鄉鎮為單位,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排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能”“不能”或“暫緩”外出務工。對接用工企業。摸清外出務工人員返崗時間、人數,并與用工企業進行對接和確認,填報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出行信息表,與用工單位做好崗位需求、上崗時間等銜接工作。做好運力保障。對外出務工人員采取“一車一方案”方式運送,對于返崗地可包客運汽車直接到達的,采取“點對點”“一站式”直接送達返崗地。注重跟蹤服務。對縣內企業務工人員,縣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做好來企務工人員的防護工作。對赴外務工人員加強政策性指導,切實維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依蘭縣委組織部)
哈爾濱市呼蘭區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力度,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解決企業復工復產期間遇到的問題,提振企業信心,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確保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為企業送去好政策。區委開通企業開復工24小時咨詢電話服務專線,對區域內的企業復工復產相關問題統一受理解答,為企業提供全天不間斷的全方位服務。為企業送上大禮包。隨著復業場所的增加,各種防控物資再次吃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幫助協調儲備消殺備品,為全區防控大局和發展大局盡職盡責。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行政審批工作人員實行全天候電話咨詢服務、開辟綠色通道、推行登記注冊不見面全幫辦服務等舉措,提升各類市場主體辦事便利化水平,為疫情期間復工復產政務辦理提供高效方案。
(谷軍徐柏勝)
齊齊哈爾市稅務局找準機關黨建切入點,廣泛開展“六個一”黨建工程,使黨員干部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不斷提升,有力促進了稅務工作開展。把握一個思想融合。國家稅務體制改革后,機構融合、隊伍融合、業務融合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融合。涵養一種稅務文化。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稅務系統優良傳統,增進稅務干部榮譽感,強化“愛稅、興稅、增稅”的責任心。豐富一個載體平臺。開設內網主題教育專欄,創建黨支部書記微信群,拓寬宣傳教育渠道,增強機關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聯動性。開展一系列活動。通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和國慶70周年專題活動,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增進一門業務本領。精心打造“稅苑課堂”,培養講學兼優的能手,實現全系統資源共享。樹立一批先進標兵。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展示新時代稅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齊齊哈爾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