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摘 要:在大數據環境下,社會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高職院校中,計算機專業是其中的重要專業之一,是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但是,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影響了學生計算機專業素養的提升。本文圍繞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推動了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現如今,在我國各行業之中,大數據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可以為人們提供海量的數據,改變了人們的行為習慣,為各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當前,在計算機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圍繞計算機教學改革進行探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大數據的相關概述
1.1 概念
在2008年9月,大數據這個名詞出現在Nature雜志推出的封面專欄上,隨后,大數據的研究在學術界盛行。在2012年3月,美國提出了“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對大數據的價值進行了肯定,指出其是“未來的石油”。大數據,乃是指難以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進行捕捉、管理以及處理的數據集合。其主要有以下幾種特性:1)大量性、2)價值性、3)多樣化等等。
1.2 大數據時代的特征
1)數據的產生具有不可逆性。數據的產生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產生數據的行為一旦發生,那么就必然會生成數據,這是不可違背的規律。例如,在許多學校,都會將學生的各學科的考評成績記錄在表格之中,而這些數據一經生成,就不會因為學生的成績較差而消失[1]。
2)數據的作用具有顛覆性。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要在固定的教室之中,這個教室是固定的時空體現形式。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人們對時空的認識被顛覆。當前,在學習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學習,所以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
3)數據產生與利用的同體性。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每天都要接受海量的數據信息,人們在網絡上的搜索,在淘寶購物、支付寶付款等方面,甚至人們只要敲擊鍵盤,都有可能會產生數據。事實上,無論是人們對生活日用品的采購,還是人們的日常工作,都會生成數據。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數據以及產生數據乃是每個人每天的必經之路,人們一方面是數據的產生者,另一方面又是數據的利用者。
2 高職計算機教學所存在的重要問題分析
2.1 教學理念較為落后
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仍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這導致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沒有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更沒有以任務驅動牽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大打折扣,與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2]。
2.2 教學脫離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
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以便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在各專業的教學中,需要以立足崗位需要為原則,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此,才能夠使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快速適應社會,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然而,在計算機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設置不夠合理的現象,脫離了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由于高職計算機教學更重視理論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實用性不強,難以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就業能力,還降低了高職院校的競爭力。
2.3 學習資源未得到及時的更新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較為迅速,許多新知識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后就變成了舊知識,所以需要高職院校及時更新自己的教材。但是,在一些高職院校中,在計算機專業的教材采購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他們沒有及時更新教材,這導致教師的教學內容跟不上計算機新知識的更新速度,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計算機學習。
2.4 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現如今,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一些教師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在授課以及考試等環節,都是統一組織實施,這就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相適應。另外,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雖然也有一些教師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法,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本質上與傳統的板書式教學相近[3]。在這個教學模式下,學生仍然只能夠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這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5 考核方式不合理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實用型較強的職業人才,所以考評方式的是否合理,也會影響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現如今,在許多高職院校中,主要是采用理論筆試以及上機考試這幾種考核評價方式。在這種考核方式下,難以測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符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3 關于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探討
3.1 構建大數據案例教學平臺
首先,在大數據環境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構建大數據案例教學平臺,通過該教學平臺來追蹤學校合作企業在大數據技術方面的發展。此外,要將企業運行中的操作細則引入到教學之中,如數據庫存儲表設置、數據流系統計算等等。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并根據其運行情況來更新計算機課程的內容,因為計算機知識與技術的更新速度較快,如果長期不更新計算機知識體系,勢必會導致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陳舊的,進而影響他們的發展。我們以針對性廣告投放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淘寶、微信等平臺進行數據收集,并且對各網絡平臺用戶購買傾向進行分析,進而根據這個數據來確定廣告的投放時間段。例如,經過對用戶購買傾向的數據分析,發現用戶在晚上7點~晚上11點這個時間段的購買次數較多,那么在投放廣告時,就可以在這個時間段進行投放。通過引導學生對大數據的挖掘,然后引導學生去分析數據背后的現象,這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4]。
其次,在教學任務的實施方面,大數據技術所涉及的知識較為廣泛,例如數據挖掘、數據統計、模式判定等等。我們以數據挖掘模擬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出電子商務大數據用戶行為分析案例,為學生展現大數據環境中的數據挖掘,并且將用戶瀏覽、搜索以及評價等行為信息進行逐一展示,這樣學生就會對電子商務行業的運作規律有所了解,并且對用戶購買傾向的特點有所掌握。
最后,在教學行為層面進行分析,為了確保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成熟案例。此外,要與校外企業所合作,在課堂中引入計算機技術,或者是引入生活案例,使學生能夠實現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
3.2 教師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
當前,在計算機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如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利的影響。基于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可以借助MOOC在線課程系統,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微課或者慕課上進行課前自學。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學習時間,不再局限于時空限制,使之學習更具有有效率。另外,通過平臺系統也可以實現師生的在線交流、討論。
另外,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可以設計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點。例如,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中,通常都會講述到word、excel等辦公軟件的教學,若是教師直接對照教材進行知識的講述,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比較低。但是,如果教師能夠以任務來帶動學習,根據企業對辦公軟件人才的實際需求來設計任務,就能夠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許多企業的日常工作涉及文案的編輯,這時需要用到Word這款軟件,教師就可以以某個企業的文案編輯為實際案例,讓學生完成文案編輯任務,這樣學生對Word這款軟件的操作能力便會得到提升。又比如,有些企業的日常工作涉及表格的應用,尤其是財務工作,更是需要經常與數據和表格打交道,那么教師也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設計任務[5]。
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教學活動。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其實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模式來展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較難的任務,讓各小組成員相互分工合作,將任務進行細分。最后,教師再對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
總之,教師需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要突出實踐操作教學的比例,盡量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建立大數據綜合教學平臺
在計算機教學中,高職院校應當構建一個大數據綜合平臺,該平臺能夠實現將多種功能集于一體,包括:1)數據分享、在線存儲;2)教學互動;3)考試系統;4)日志統計分析,也即是對教師的指導狀態進行分析,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分析等等。現如今,在我國許多高校中,這種類型的平臺得到了推廣,例如MeePo應用系統。學校負責平臺的維護,對平臺中的內容進行及時更新,而教師則需要不斷充實慕課、微課等內容。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與教師互動交流,可以為教師完善平臺提供依據。
3.4 嚴格考核評價
在今后的考核評價中,可以對大數據技術進行運用,改變以往以出勤率和理論筆試等為主的考評方式,逐漸轉變為多元化的考評方式,例如,對每個學生建立單獨的學習檔案,然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跟蹤,對學生在平臺系統下的登錄、答題以及討論等信息進行實時記錄,然后完成學生的日常GPA積累。此外,要對數據分析處理進行完善,并建立綜合考核分析系統,通過對大數據技術,來實現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科學評價。之所以要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一方面是考評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4 結語
綜上,當前,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單一,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這導致課堂的氣氛較為沉悶,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數據環境下,高職院校需要對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要構建大數據案例教學平臺;教師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或者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高職院校要建立大數據綜合教學平臺,并嚴格考核評價,實現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如此一來,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素養就會得到提升,進而有助于其步入到社會工作崗位之中。
參考文獻
[1]王冠中.大數據思維下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過程化教學改革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2):163+166.
[2]楊繼武.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J].學周刊,2019(30):5-6.
[3]肖莉莉.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3):71.
[4]徐志英.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9(03):19-22.
[5]侯莉莎.淺談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J].中國高新區,2017(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