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睿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前輩學者曾給予他極高評價,百余年來學界對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這些研究中,有不少學者也發現了王國維文學意識的一些局限性。本文以《紅樓夢評論》和《人間詞話》為例,梳理王國維的創作歷程,探討如何用批判性思維對中西方文化進行雙重審視。
1 《紅樓夢評論》的開創
《紅樓夢評論》發表于1904年,這部一萬三千多字的紅學論著沿用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法:運用西方哲學理論闡釋《紅樓夢》,從美學的角度衡量這部中國古典小說的價值;試圖以邏輯分析、推理比較的論證方法建立嚴密的詩學批評體系。這無論在《紅樓夢》研究領域還是在中國詩學研究領域都是破天荒的,學術研究界大都指出,《紅樓夢評論》既是現代紅學的開山之作:又是中國詩學研究的現代起點;同時,還宣告了古典批評時代的終結,拉開了現代批評時代的序幕。
然而,可能是由于王國維對《紅樓夢》獨特的悲劇性審美體驗偏離了人們普遍接受的對《紅樓夢》故事的解讀,亦可能是由于王國維所采用的德國叔本華哲學及美學本身的局限性和爭議性,學術研究界認為叔氏哲學和美學不能詮釋《紅樓夢》的主旨立意。葉嘉瑩認為王國維完全用叔本華哲學來解說《紅樓夢》是一個“根本的缺點”,她認為“從哲學觀點來批評一部文學作品,其眼光乃是完全正確的,只不過當批評時,乃是應該從作品本身尋找出它的哲學含義來,此一哲學含義與任何一位哲學家的思想雖大可以有相合之處,然而卻不可先認定了一家的哲學,而后把這一套哲學全部生硬地套到一部文學作品上去。而靜安先生不幸就正犯了此一缺點。因此,在《紅樓夢評論》文中,他雖有極精辟的見地,卻可惜全為叔本華的哲學所拘限,因而遂不免有許多立論牽強之處。”①
因此,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引進西方哲學理論解釋中國古典文本是否得當?如果我們站在王國維的立場上應該如何改造這些文化。
2 《人間詞話》的成功
1908年《人間詞話》發表,相比較《紅樓夢評論》而言,學界對于《人間詞話》的肯定更多,認為這是王國維中國史學方法論上進一步的、更完善的創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詩學范疇:“境界”“真”“隔與不隔”等,這些在我國詩學史上無疑是開創的,但是他對這些概念又沒有深入解釋,所以引起學界很多討論,但總得來說王國維創作《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之后的一次成功的嘗試。
譬如葉嘉瑩先生認為“至于《人間詞話》則是他脫去了西方理論之局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力的乃是運用自己的思想見解,嘗試將某些西方思想融會到中國舊日有的傳統批評中來?!雹?/p>
從1904年到1908王國維的文學理論研究軌跡告訴我們,王國維是在不斷修正提高和完善的過程中,對詞學理論不斷探索研究才寫出《人間詞話》的。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思考這種運用西方文學理論來闡釋中國傳統文學的方法,是否可以有一種更加批判的思維去創新,把中西文化看成更加平等的對象來創造更加適合中國文化的文學方法。
3 用批判性思維看中西文化
1907年,王國維撰《自序》兩篇,回顧自身學思歷程?!蹲孕蚨酚卸沃硎?,將心中困惑和盤托出:“余疲于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余知真理,而余又愛其謬誤。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雹?/p>
可信一方面指康德那樣的理性哲學,一方面也代表西方哲學,可愛一方面指叔本華那樣的生命哲學,另一方面也代表中國文化。從《紅樓夢評論》和《人間詞話》來理解他“可信”與“可愛”的糾纏,在后者的意義上,傳統文化溫暖之可愛有問題,西方文化嚴密之可信也有問題,因為溫暖的文化不關心生命的痛苦,可信的文化又不溫暖,所以“共同局限是什么”這個問題就出場了。
比如可信的文化如何在中國也能讓人感受到溫暖?這應該是王國維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因為中國人似乎沒有生命的無聊所感受到的痛苦,所以叔本華哲學有什么局限?叔本華哲學在中國需要怎樣的改造?如果叔本華哲學需要改造,怎么能把寶玉看成是象征生命痛苦的一個符號?怎么能把王國維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絕望投射到寶玉身上?寶玉如果用改造后的叔本華哲學去闡釋,會不會既可信也可愛呢?其實寶玉生命的痛苦是不能成為其哥哥酵朱那樣繼承家庭重任的痛苦,是不能成為儒家文化所需要的人因此父母都不喜歡他的痛苦,也就是不能成為寶玉所認為的混賬東西之污濁的痛苦,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生命痛苦?是無所上進之心與要求上進之倫理產生的不快。這不是叔本華的永恒之欲望不能滿足的痛苦,我們每個人如果生活中感覺不好的時候是不是叔本華哲學里生命永恒欲望的痛苦?做一個這樣的追問,就會發現叔本華、尼采的哲學不能準確描述中國人的現實焦慮。拿叔本華意義上的生命痛苦在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命中好像很難找到貼切的生命例證。如果找不到這樣一個例證,那么就必須對叔本華的哲學進行審視和改造。這樣一來,王國維走到魯迅的道路上去。所以魯迅沒有自殺,王國維自殺了,說明魯迅是雙重審視,王國維卻是單項審視,單項審視走不到“共同局限”發現的創造性道路上來。
但是叔本華讓王國維感覺到他不可愛,主要不是在“人生的解脫”這類問題,而是《人間詞話》中他欣賞的中國審美文化“義”、“理”、“性”等哲學,正是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他覺得可愛的中國文化是什么呢?那就是王國維與中國文化是同一條生命,“義”、“理”、“性”等哲學必然派生中國的雅致性審美文化,如果從“性”和“趣”的視角下看《人間詞話》,發現王國維喜歡的正是導致王國維自殺的審美哲學。
4 結語
總的來說,王國維用西方的文學理論闡釋中國傳統文學,是史上第一人。他以其深厚的中國古代文學素養,融入西方美學思想,釀出具有很高審美理論價值和審美鑒賞指導功用的作品。但他所在的歷史時期,西方哲學猶在轉型的過程中,所以在當時他的思想會有一些局限,我們對于這些文化成果應該予以尊重和審視,我們應該明白單純的依附西方的文學理論來闡釋中國文學是行不通的,我們可以在對中西文化進行雙重審視的基礎之上,試著創造更適合中國文化的文學理論來促進我們的文化更好的發展。
注釋
①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②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③周錫山.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M].北岳文藝出版社,1987.
參考文獻
[1]周錫山.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M].山西:北岳文藝出版社,1987.
[2]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朱維.王國維文學批評的接受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4]廖明君,吳炫.“本體性否定”與藝術批評——吳炫訪談錄[J].民族藝術,1999年.
[5]高淮生.王國維《紅樓夢》研究的評價與反思論述[J].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6輯.
[6]張曉芝.《人間詞話》百年研究反思[J].許昌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