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 涂淑芬
隨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推進和創業實踐日益蓬勃發展,高校應當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培養大學生創業情懷、積累創業知識和創業經驗,提升創業人格和市場化創業能力。當前在國家政策推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領下,大學生創業熱情日益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同時對推動科技進步、繁榮經濟和促進社會轉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當前大學生創業仍然存在創業實踐能力不強、風險控制不到位、創業經常遇到挫折、成功性不高等問題。為此,高校應當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大學生創業認知和創業成效。
目前高校在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培養大學生創業者思維、管理能力、領袖氣質和創新精神。但是部分大學生創業基礎薄弱、創業資金缺乏、創新意識有限、創業管理能力有待加強,讓大學生創新創業很難實際開展,面臨重重困難。這需要大學生加強創業歷練,提高創業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成效和培養創業實踐能力,離不開實踐教學的開展。目前僅僅注重基礎知識和依賴技術驅動的雙創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求和大學生創業需要,而是要強化創業體驗。只有通過創業實踐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創業密碼,理解創業難度,提高創業實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但是必須認識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并不是讓大學生真正去創業,畢竟盲目創業會帶來資金損失和創業心理創傷,而是要通過實踐走訪和企事業單位的實習,來加深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培養創業情懷。要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感受創業的艱辛,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升心理應對能力。學習創業過程中涉及的稅收、法律、政策、技術應用和知識應用,提高與人打交道的溝通能力,增強資金、市場、資源、生產、銷售的協調能力,強化供應鏈整合能力,提高創業經營能力和團隊管理能力。對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大學生,高校要利用寒暑假落實實踐教學,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去感受創業,而是要將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理論教育、實訓教學、創新創業類大賽、創業孵化和成果轉化、產教結合有機融合,綜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思路和創業項目,提升創業人格和品質。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真實的環境感知,讓學生在其中進行諸如創業調研、項目推介等市場化創業實踐活動,以期獲得具體的創業體驗。通過觀察、感悟、反思等學習過程,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發現自身能力和創業設想的不足,提升管理能力。高校要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業操作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真正激發出大學生創業活力,提升創業效果。
1.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認識不夠深化。當前高校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創新創業解讀,引導互聯網創業,開展創新創業訓練。但整體說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沒有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和相關指導。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簡單的等同于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撰寫創業項目計劃書和參加社團活動等。尤其是將創新創業實踐等同于校園小賣部這種缺乏科技創新含量,競爭力不強的低端模式。這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長期性和市場化,實踐學習的獲得感并不強,導致大學生缺乏市場實戰經驗,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流于表面,創業的成功性不高,創業項目的市場競爭力不強,學生創業經常以失敗告終。
2.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缺乏高質量的校企合作基地。目前高校部分創新創業教育導師也認識到創新創業訓練的重要性,在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中適當推動實踐教學,主要是創新創業類大賽和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校內市場創業實踐。這類實踐教學缺乏市場競爭力,環境場景不夠復雜,實踐教學質量不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來講,目前還缺乏相應的教學基地,學生無法接觸創新創業的市場生態,對資金獲取、創業項目市場化推介、供應鏈整合、市場營銷、風險控制等創業環節無法真正的接觸和感同身受。可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基地的缺乏讓大學生創業運營和資源整合的市場化實踐缺乏高質量導師和崗位實踐平臺。
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監督不到位。任何教學都離不開監督。教學監督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是督促大學生真實地開展創業實踐教學,積累創業經驗;另外一方面,是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解決大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缺乏長效機制,多流于形式。學生只是根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展相應的調查,撰寫調查報告。但是這種訓練缺乏長期跟蹤和深入的實踐性觀察,得來的調查數據并不客觀,學生缺乏行業、產業數據和經驗的跟蹤積累。如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成效并不高,對學生日后的創業幫助并不大。
1.深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提高大學生認知。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驅動下,高校要高度重視和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扎實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培養大學生市場化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創業韌性和現代管理思維,以提升創業的成功性。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時,高校應當建立學院黨委主導和負責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創業學院、二級學院、團委、學生工作部門、創業指導教師共同參與的實踐教學隊伍,完善相關機制,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的落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給予相應的保障和創業支持,提供實踐補貼,共同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大力引進和培養雙師型創業導師,提高創業實踐教學指導質量。購買相應的創業資訊數據庫,為學生及時提供最新參考資料,助力學生找準創業著力點,確定合適的創業項目和構想。
2.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以專業實踐促創業實踐。為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基地難題,高校應當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協同推進。在選擇校企合作基地時,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校企合作基地既要能強化學生專業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高校應當有計劃地選擇科創園、創業型企業、眾創空間、電商科創園、風投機構、農業企業和生產基地等作為合作基地,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聘請相關人員作為校外導師,“一對一”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培養大學生創業思維。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應優先輸送到創業型校企合作基地進行實踐教學。他們一方面進行專業實踐,強化新科技、新技術、新理念的應用。如財會類專業的進行會計實務實踐,管理類的進行管理實務練習,返鄉創業的學習農業經營。另外一方面進行創業實踐,根據創業計劃和意向,有針對性的進行創業項目基礎知識收集和整理,對創業項目消費市場進行預測和評估。如有志于鄉村旅游創業的,可以有目的性的去收集資料,進行深入訪談,對旅游產業鏈和鄉村基礎設施進行調研等。這些創業實踐學習將有利于大學生積累豐富的創業資料,為創業項目的確定、盈利模式的優化、市場營銷開拓做好依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綜合創業能力,教學基地和實踐崗位應當多元化,學生根據需要進行多企業、多崗位輪換實踐,積累各個領域經驗,提高創業各方面認知。
3.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監督,提升實踐教學的成效。對實踐教學進行監督,才能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真正通過實踐幫助創新創業大學生提高創業認知,培養創業情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進行監督,要建立一套監督機制,配備專業性的監督隊伍,專門負責實踐教學監督。要按照“一對一”監督原則,為每個創新創業意愿大學生配備監督導師,教師根據學生創業意愿和相關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與學生共同研究個性化實踐教學要點,然后逐點進行督導。教師要及時跟蹤學生實踐教學進展,進行把控,讓學生撰寫實踐教學報告,在實踐中認真觀察,進行深刻反思,不斷強化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和創業管理能力的提升。對于那些實踐教學不認真,實踐打退堂鼓的學生,適當給予批評指正和教育引導,讓他們提高認識,讓其深刻理解深入基層,深入市場、深入社會、深入消費者群體、通過實踐獲取一手資料,能為創業項目的選擇、確定,獲取數據和經驗支撐。教師的監督不僅聚焦形成性能力和經驗,更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養。這些能力的提升將有助于增強創新創業的韌性,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性。
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教學,高校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優化,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要引導學生增強創業項目市場競爭力,提升創業效益,真正做到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實現大學生的人生理想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