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佳木斯 王 微 彭立學
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將綠色發展列為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并指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強調了要“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高校作為現代人才培養的搖籃,認真貫徹和落實“十三五”指導思想是高校教育工作的著力點。而綠色消費教育既是迎合“十三五”規劃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解決當前大學生消費泛濫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是從消費經濟視角出發,綠色消費理念更豐富了消費經濟的形式,也更突顯了經濟發展因素環境保護之間的有機結合。本研究將從學校、社會、家庭等三個方面深入的討論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來強化大學生的綠色消費意識,通過引導大學生樹立綠色消費意識來達到帶動大學生綠色消費行為的最終目標。在教育層面上,找到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的綠色消費觀念,為我國綠色消費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中對于綠色消費的詮釋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特征的消費行為。簡言之就是追求可持續消費;減少浪費和污染,勤儉節約的消費行為。綠色消費具有的特點包括三個方面:自覺性,從全球到我國雖然一直在倡導綠色消費,但是并沒有任何一條法律條文要求和強調消費者必須綠色消費;超前性,綠色消費不同于常規消費,常規消費帶有一定的即時性,但是綠色消費由于消費者具有一定的綠色消費意識,所以消費者的消費會帶有明顯目的性,這種目的性就意味著消費者在消費前就已經決定選擇綠色環保產品,因此具有超前性;全程性,綠色消費并不僅僅是消費綠色環保產品,而是應該將綠色消費理念貫穿消費始終,從消費選擇到實際應用都應該遵循綠色環保的理念。
1.綠色消費講座。高校可以借助校內外教育資源打造層次化的綠色消費講座體系,以校內綠色消費講座為第一教育層次,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地在校內形成良好的綠色消費學術氛圍,以便于可以通過講座真正地實現對綠色消費理念的傳播,同時豐富高校學術教育的內容和趨向,提高高校的綜合能力。而且校內綠色消費講座的數量要多,頻率要高,因為校內綠色消費講座以學校講師為綠色消費的師資資源,可以為學生普及更多關于綠色消費相關的知識以及能夠在學校內部大范圍推行綠色消費理念。校內綠色消費教育講座,由于學校要以資源為內核,所以在內容上也可以更多的貼近校內大學生綠色消費活動,在講座上可以以本校大學生的實際消費案例作為講解內容,可以更好地帶動大學生對生活中綠色消費的深層認知,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和認知綠色消費,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大學生在實際校園生活中的綠色消費行為表現。而校外綠色消費講座為第二教育層次,因為這一講座涉及到更專業的綠色消費內容,所以應該有更專業的社會綠色消費或者是消費者協會的專業人士作為講解者,來通過數據、影音視頻資料向大學生傳遞更加宏觀的綠色消費以及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以此來激發大學生的同理心,并切實地提高大學生綠色消費理念和意識形成的培養效果。
2.綠色消費課程。高校還可以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構建綠色消費課程。雖然客觀來講,綠色消費教育本身并非是高校教育的主體內容,但是在我國積極推行綠色發展概念,推動綠色消費理念傳播的背景下,高校開設綠色消費課程實施綠色消費教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高校可以不將綠色教育課程納入到必修課體系中,但是可以將其視為選修課程,作為向大學生輸出綠色消費理念的教育窗口。對比講座而言,高校綠色消費課程的權威性和目標性更為明顯,而且在綠色消費課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從理論性到實踐性,高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消費課程,以此來調動大學生對于綠色消費實踐的興趣,從而為大學生綠色消費意識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當然為了區分綠色消費講座,綠色消費選修課程主要還是應該以實踐性課程為主要形式,通過引導大學生進行綠色消費實踐來帶動大學生對綠色消費的感官認知,從而培養大學生對于綠色消費的深層理解,以便于樹立大學生的綠色消費意識,提高大學生綠色消費的主動性。
1.強化網絡輿論監管。社會各監管機構需要強化對網絡媒體渠道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在自媒體方面,應該著重優化自媒體環境,杜絕自媒體再通過所謂消費主義誤導大學生。首先,我國需要針對網絡自媒體渠道設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將自媒體賬號與自媒體平臺有機聯系,落實監管責任制,如果自媒體賬號出現消極輿論,尤其是存在煽動性輿論的內容,自媒體平臺未能進行約束和管理的,自媒體平臺要與自媒體賬號共同接受處罰。這樣可以通過提高我國網絡自媒體平臺的懲處范圍來強化自媒體平臺對于大學生消費主義理念傳播的約束。其次,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快網絡實名制的推進,要求所有自媒體賬號都實名制登記,并且自媒體賬號發布的內容要自負其責,從司法角度對煽動性自媒體賬號處于行政處罰,而且要強化處罰力度,避免自媒體賬號因為避風港原則而逃避責任。避風港原則是指當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時,如果平臺只提供空間服務,而不涉及侵權內容,則有刪除義務。但是對于自媒體賬號和自媒體平臺來講,他們所傳播的消費主義輿論所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兩個大學生,而是大學生這一整個群體,所以他們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因此不能僅以道歉、刪除文章這樣的方式允許自媒體賬號和平臺逃避責任。只有進一步強化對自媒體渠道的監管力度,才能夠更好地為我國大學生綠色消費理念的傳播創設積極的氛圍和環境。
2.約束網紅經濟。網紅經濟限制也是目前大學生消費教育的關鍵點,大學生作為網紅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元素,想要限制大學生的網紅消費現象,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的綠色消費意識,就需要對當前的網紅經濟現象進行限制和約束。當然這并不是對“網紅”存在偏見,也不是要“封殺”所有網紅,而是指針對在網絡上傳播消費主義,并且對于“帶貨”產品沒有清晰了解就做出宣傳的網紅要予以嚴懲。2018、2019年最火口紅帶貨網紅主播在2019年曾多次出現帶貨產品“翻車”現象,雖然對于一些女大學生來講,這些口紅確實是“物美價廉”,但是這不能抹除網絡主播確實存在對產品沒有清晰認知的情況下就做出虛假宣傳的行為。而且很多女大學生都是各種時尚美妝博主的“粉絲”,在粉絲效應的影響下,大部分女大學生都曾經做出過過度消費的行為。所以想要限制網紅經濟對大學生消費教育的負面影響,就要針對網紅的“帶貨”行為提出約束,要求所有網紅能夠對自己所宣傳的產品承擔宣傳責任,如果網紅出現虛假宣傳,甚至是因為虛假宣傳而出現不當事件,要求網紅承擔相應的行政處罰責任。
1.家長優化自身消費觀念。家庭作為大學生經濟來源的主要渠道,需要落實對大學生綠色消費控制教育,尤其是要在家長的消費意識和綠色消費認知以及學生消費控制方面,需要著重強化。雖然家長的消費意識已經形成,并且已經對大學生的消費理念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但是如果家長能夠結合綠色消費理念逐漸改善自身的消費意識,也會對大學生的綠色消費形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所以家長需要從自身角度出發,清晰地認知自身消費意識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要通過自省來評價是否存在污染型消費以及資源浪費型消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該表現出自身消費觀念轉變升華的積極性,從而對大學生已經形成的消費意識施加影響。對于大學生而言,家長對于自身消費意識的自省,能夠給大學生帶來一種消費觀念轉變的動力,尤其是家長作為大學生消費意識形成的模板,家長的自省可以潛移默化的激發大學生的消費自省,這會為大學生的綠色消費意識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2.家長控制大學生經濟來源。控制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學生資源浪費型消費的產生,同時也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在有限的經濟條件基礎之上,做出更適用于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實用型消費選擇。綠色消費本質上追求的就是各級消費的持續性和合理性,所以綠色消費與大學生的多元消費需求本身是不存在沖突和矛盾的,但是在大學這一階段,在沒有清楚認識到薪酬獲得的辛勞性時,大學生很難自主產生消費自制力。因此,需要家長控制經濟來源,通過外力作用的方式給大學生施加消費約束,幫助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養成到綠色消費和理性消費的習慣,平穩度過大學成長階段。
結合上述研究內容來看,就現階段來講,需要認可的是在綠色消費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我國無論是政策、制度,還是宣傳、教育都有明顯的收效。但是在大學生綠色消費教育方面,作為大學生綠色消費教育的主體社會、家庭和學校本應該承擔起綠色消費教育的作用,卻未能真正地落實有效的綠色消費教育內容。所以導致現階段我國大學生雖然對綠色消費有一定的認識,但是認知程度相對偏淺,大學生缺少良好的綠色消費意識和理念,又未形成積極的綠色消費行為習慣,所以在綠色消費方面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綠色發展是我國長遠的發展戰略規劃,而在不斷推進綠色發展進程的過程中,對大學生這些社會未來的棟梁之才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落實大學生綠色消費教育,培養大學生綠色消費意識,不僅是要凈化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意識,同時也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宏偉藍圖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