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一翠,李群根,陳宏哲,王巖,劉楊,孫長松,姜久仰,薛華*
(1.黑龍江省醫院老年,黑龍江 哈爾濱;2.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黑龍江 哈爾濱)
肺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ncer,LCNEC)起初沒有與其他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區分開[1]。然而,在1980 年代后期,根據Hammond 等人的病理學研究中,LCNEC 被認為是獨特的臨床病理學實體[2]。有學者證明了它們形成了形態各異的高級神經內分泌腫瘤組,與小細胞肺癌(SCLC)的形態不同,但是在臨床上具有相似的行為特征[3]。基于臨床和形態學特征,他們被提出作為非典型類癌和小細胞肺癌之間的一種類型。其表示為具有神經內分泌形態并通過免疫組織化學和/或電子顯微鏡表達神經內分泌分化特征的細胞。LCNEC 的發病率為2.1%-3.5%。[4,5]隨著LCNEC 發病率以及死亡率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LCNEC 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對于LCNEC 的研究也不斷增多。CD146在血管內皮細胞進行表達,是對腫瘤新生血管生成進行研究的重要抗體[6]。本研究對1995 年01 月到2019 年11 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LCNEC 患者132 例標本收集,通過免疫組化方法對CD146 在LCNEC 組織中表達進行觀察,對其與LCNEC組織中的表達以及其臨床病理特征進行探討。
1.1.1 標本收集
選取1995 年01 月到2019 年11 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LCNEC 患者的組織標本132 例,取正常的肺組織20 例作為對照。患者男性83 例,女性49 例,年齡31~85 歲,平均年齡(65±8)歲。所有患者在進行標本取樣時未進行治療。
1.1.2 主要實驗試劑
免疫組織化學法所使用的CD146 單克隆抗體以及需要使用到的SP 試劑盒都購買于北京中杉公司。
1.1.3 主要儀器和設備
普通光學顯微鏡:購自上海光學儀器廠;-20℃冰箱:購自青島海爾有限公司;高速臺式冷凍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有限公司。
1.2.1 病理學檢查
將收集到的每例患者的標本取組織塊9~15 塊,將這些組織塊經10%的甲醛進行固定,然后對其進行石蠟切片,利用HE 以及免疫組化法對其進行染色,之后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
1.2.2 免疫組化染色
通過免疫組織化學SP 法對切片進行染色。將LCNEC 以及正常的肺組織標本進行切片,其厚度為4μm,通過抗原對其進行修復,然后對其染色,染色方法參照說明書。
1.2.3 結果判斷標準
在組織切片后,通過光學顯微鏡的觀察顯示,血管內皮細胞膜或細胞質呈現黃棕色代表陽性。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 測量標準參考Weidner 等人的方法并加以改進[7]。任何CD146 陽性的內皮細胞或細胞團,不論是否形成管腔,都應被視為可測量微血管,條件是它們與周圍的微血管明顯分離。對于每一個標本,首先從低倍鏡(×100)進行觀察,選取3 個微血管數量最多的區域,然后在這些區域通過高倍鏡(×400) 計數1 個血管的數量,并得出平均值為MVD。
1.2.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數據均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多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和Dunnet's post-hoc 檢驗來實現。其中P<0.05 視為具有統計學意義。有統計分析使用JMP 11.0.0 軟件進行。
CD146 在正常的肺組織以及LCNEC 中都有表達,陽性呈現黃棕色,在LCNEC 組織中陽性表達更多,但是其血管結構相對不完整,并且管腔比較不規則,呈現出索條狀或點狀。相比較而言,正常肺部組織陽性表達量較少,血管結構基本完整,并且其形狀呈現出圓形或者條形(圖1)。CD146 在LCNEC 中陽性表達率為87.9%,顯著高于正常肺組織陽性率1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D146 在LCNEC 以及正常肺組織中表達
肺LCNEC 組織中的MVD 值為23.98±4.87,正常肺組織中MVD 為7.56±2.12。與正常肺組織相比較,肺LCNEC 組織的MVD 明顯偏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果見表2。

圖1 LCNEC 組織與正常肺組織中CD146 陽性表達

表2 肺LCNEB 組織以及正常肺組織MVD 值
有淋巴結轉移的組織CD146 陽性MVD 值為23.12±3.13,而無淋巴結組織轉移的CD146 陽性的MVD 值為14.33±2.47,相比較而言,有淋巴結轉移的CD146 陽性MVD 值明顯偏高(P<0.01),見表3。

表3 淋巴結轉移組織MVD 值
腫瘤的增長需要新的血管供給氧氣和營養,而細胞代謝物則被排泄。血管腫瘤主要通過周圍組織的傳播獲得營養物質并將其代謝物進行排泄。[8,9]當腫瘤長到一定程度時,開始形成新的血管,進入血管階段;與正常的成熟血管相比,新生血管的結構不完整,更容易被腫瘤細胞破壞,腫瘤細胞會沿著新生血管開啟的膠原裂縫侵襲新生血管。腫瘤組織中新生血管的增多表明腫瘤的生長速度加快,滲透和轉移的可能性增加,病人的存活時間也在縮短,作為血管內分泌細胞的標記,CD146 已成為國內外科學家的熱點。[10,11]CD146 是免疫球蛋白(IG)超級家族的一部分,是一種附著分子,其跨膜結構近年來已被發現。大量數據表明,CD146 可以促進腫瘤和血液轉移的生長。它最初是在黑素瘤細胞中發現的,可以通過腫瘤細胞、腫瘤細胞和與腫瘤有關的抗原的標準或非標準粘合來進行調節[12]。正常情況下,人體血管的生成是處于平衡,但是當腫瘤出現后,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而CD146 參與了新生血管的生成,其是腫瘤生長以及轉移的必須營養物質的來源。
CD146 是一種容易滲透的葡萄糖鏈蛋白,是免疫球蛋白超級家族的一員,與許多細胞粘合分子同源[13]。CD146,又叫做黑素瘤細胞粘合分子,最初是黑素瘤細胞中腫瘤的抗原,通過腫瘤細胞和腫瘤內膜細胞之間的同質或異質粘合[14,15]。一些研究機構對不同組織中的CD146 表達方式給出了不同的名稱,如Muc18、MCAM、抗原A32 和S-Endo-1。CD146 作為Ca2 +非依耐性CAM,它參與分離細胞和細胞外粘附作用,促進腫瘤生長以及血流轉移,并與腫瘤和轉移狀態密切相關,它可以用作腫瘤和轉移狀態的相關標記[16,17]。
本研究通過研究CD146 于內皮細胞表達的特征對LCNEC 新生血管形成進行研究,通過對CD146 的MVD 值的測定,進而觀察LCNEC 的發生、轉移以及其預后關系。本研究結果表明,相比較正常肺組織,LCNEC 組織中CD146 表達更高,并且其MVD 值也更高;LCNEC 組織中有淋巴結轉移的CD146 表達遠高于無轉移。因此,推斷LCNEC 組織中,CD146 的MVD 值越高,新生血管的生成也就越多,并且更容易出現淋巴結的轉移,生存的時間也會相應越短。
腫瘤的生長以及其擴散和轉移都和微血管有著密切的聯系,不管是原發性的腫瘤還是轉移性腫瘤都依賴微血管增加進行擴散以及轉移[18]。通過研究我們發現,CD146 在LCNEC組織中的新生血管中的表達量都較高,進而使得新生血管生成減少,使得其有可能能夠成為治療LCNEC 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