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棟,吳映霖,陳少卿,余淑嬌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在2016 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明確指出:中醫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西醫并舉是我國目前的重要國策…。中醫學專業研究生包括中醫內科學、中醫骨科、中醫外科等,醫藥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中醫人才的培養。目前人才的培養方式主要有師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兩大類,其中尤其以院校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教育[1]。本文旨在對國內外醫學研究生培養現狀、我國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思考等方面進行闡述,進一步探討提高我國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的方法。
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目標各有側重: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應注重基礎理論訓練,強調個人研究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主要通過原創性論文證明研究生的學術成就;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應注重教學環節,強調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在課程專業設置、授課時間、授講內容及培養方式方法、培養質量的管理等方面均有不同設置[3]。
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自2015 年正式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門類中獨立設置之后,面臨醫教協同、“雙軌合一”的改革,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著諸多新問題:激勵機制不健全,管理體系有矛盾,研究生課業壓力增大等[4-5].必須采取修訂培養方案、理順管理體系、加強導師培訓、完善監控體系等眾多措施來保障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體系。我們總結浙江中醫藥大學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實踐經驗,提出在保證生源質量的前提下,明確培養目標,加強經典學習,強化培養過程,發揮師承優勢,嚴格學位授予以及提高服務水平等改革舉措是確保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說明其工作思路、主要做法以及工作成效,并指出存在的問題,為深化中醫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的創新作出有益的嘗試。我們提出了中醫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注意點,強調學生個人對中醫的熱愛和自信、導師的言傳身教、畢業實習中注重臨床技能培養及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等幾方面是中醫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成才的關鍵。中醫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是我國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一項改革 ,是培養高級中醫臨床人才的一條新途徑。建立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實施過程與目標管理相結合;加強臨床醫學理論知識的培養,優化學位課程體系;加強臨床能力的培訓、考核,發揮中醫師承教育作用;重視培養臨床課題的研究能力,是保證其質量、培養高層次中醫臨床醫學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
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培養中醫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培養過程中必須突出中醫主體地位。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專業素質。通過讀經典,學習專科原著,跟師臨證,在臨床實踐中學習中醫臨床思維方法,強化中醫基本功。做到學術求真、醫術求精、技術求新,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提高學術水平。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才隊伍的建設,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中醫學高級醫學人才的培養,關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保障能力,意義重大[5-7]。我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起步相對較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有待提高。為了適應新時代健康要求,不斷加強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全面提高綜合素質迫在眉睫。切實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應增加研究生輪轉科室的范圍,開闊研究生的醫學視野,增強多角度全面深入理解疾病的能力。不斷增強專業基礎訓練,夯實醫學基礎,緊跟醫學前沿,不斷訓練提高臨床思維能力。
培訓和研究生教育是醫學生本科畢業后教育的兩條途徑,是醫學專業所特有的教育階段,對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二者各有特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著重培養醫師的臨床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則在培養學生臨床能力的同時培養醫學生的科研能力。我們對培養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了深入觀察及思考,總結分析現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探討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機制。主要內容有:質控體系的構建、質控體系的主要內容、質控體系的運作方式、質控體系的實施成果等。研究表明,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對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質量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對于深化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學改革,探索符合中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是提高服務能力的核心,也是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最終培養目標。臨床能力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目前,由于生源質量、教學資源及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因素,醫學研究生的臨床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為提高培養質量,應從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加以改進。從健全規章制度、強化臨床能力培訓、改革考核辦法及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等方面,探討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對策,同時也強調了加強自我教育意識培養在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圍繞重視復試環節臨床技能考核、優化課程設置、發揮師承教育優勢、構建立體化多方位培養模式、完善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等環節展開。為了保證臨床專業學位的培養與授予質量,在管理過程中參考其他院校的成功經驗,我們制定和實行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在跟蹤管理、臨床能力考核和畢業臨床考核方面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隨著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于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中醫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也要不斷變革創新。我們依據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從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質量評價三方面構建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以期對培養能滿足社會需求、具有較高臨床綜合素質的高層次中醫人才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認為實現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應將體現特色的理念、思路融入培養的各個環節。強化訓練中醫思維及創新能力,為培養新一代名醫奠定人才基礎;優化課程設置,突出中醫經典在專業課程的主導地位,夯實中醫基礎理論;納入師承教育環節,注重臨床實踐體悟;創新醫教協同的管理機制,構建質量保障體系。通過院校教育、師承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有機結合,構建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新模式[7-10]。比如:讓學生通過脈象儀反復體會常見脈象的位、數、形、勢,增加學生對脈象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通過遠程門診示教系統,使學生看到臨床診察、辨證的全部過程,對中醫的診療過程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開設推拿手法練功課、耳穴壓豆等課程,使學生入學即掌握較為簡單的治療技能,在給家人、朋友解決痛苦的過程中收獲專業信心。在中藥學理論教學過程中定期引領學生到中藥標本館觀摩學習,加深學生對中藥的認識理解。同時我們還將為學生安排中藥和方劑的藥理實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實驗切實感受中藥及方劑的療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提升學習熱情。我們還會安排學生到學校的本草園見習,學習不同藥用植物的入藥部位、采收時間、真偽鑒定等,提高學生鑒別中藥的能力和臨床用藥精準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優秀的人才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特別是中醫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們要立足中醫自身的特點,既要重視師承教育,扎實基礎,熟讀經典,培養思維,又要發展院校教育,與現代社會接軌,力求培養更高層次、更加全面的中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