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金喜,馮舒暢
(云浮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廣東 云浮)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居民生活水平獲得了明顯提升,人們對臨床生產的質量及要求也越來越苛刻,產婦對產褥期恢復組織機能也越來越重視[1]。如果能在較短時間內促進子宮迅速康復能為使其恢復正常生活奠定良好基礎。本研究采用產后康復按摩結合低頻脈沖康復治療儀治療,探討其對促進產后康復的影響,旨在為拓寬產科服務領域,為產褥期保健模式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借鑒。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我院產科住院的100 對順產母嬰,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 例,納入標準:①以自愿參加研究為原則;②單胎、足月、頭位、陰道分娩;③年齡20-35 歲;④既往體健,無全身性、遺傳性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癥、并發癥;⑤新生兒體重2500-4000g;⑥產后生活能自理、認知功能正常;⑦未合并有心理、精神疾病;⑧隨訪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肌肉神經病變的產婦;②妊娠期有合并癥;③盆腔手術史;④引產、急產、早產;⑤新生兒合并有先天性疾病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觀察組患者年齡20-33歲,平均(28.2±4.6) 歲,妊娠37-41 周,平均(38.5±1.4) 周,孕次1-4 次,平均(1.7±1.2)次,新生兒體重3056-3850g,平均(3400±450)g。對照組患者年齡21-33 歲,平均(28.4±4.5)歲,妊 娠37-41 周,平 均(38.9±1.1) 周,孕 次1-4 次,平均(1.8±1.1)次,新生兒體重3100-3900g,平均(3519±342)g。二組產婦的年齡、教育程度、孕周、孕次、新生兒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由有經驗的護士給予母嬰皮膚接觸30min,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多接觸、勤吮吸,按需哺乳,注意夜間堅持母乳喂養。鼓勵生活早自理,指導產后膳食多樣、適量和平衡,增加魚、蛋、肉、奶、海產品攝入,食用含鐵豐富的動物血、肝、瘦肉,多補充高蛋白湯類(鯽魚湯、烏雞湯...),注意休息、放松和做好乳房護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在產后2 小時后進行康復按摩以及低頻脈沖治療儀治療,治療前向產婦講解治療目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項,取得產婦配合。產婦取平臥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清潔后,在專用電極片上涂上耦合劑,將2 個腹部專用極片分別放置于腰骶部及下腹部,兩個乳房專用極片放置于兩側乳房,蓋上治療巾,束上腹帶固定,使電極片于皮膚充分接觸[2]。按開始鍵,進行子宮復舊和催乳治療,刺激強度則根據不同個體的耐受程度設置最終強度,時間為20min,隨后予產后康復按摩,治療每天兩次,六次為一個療程。產后腹部康復按摩:①腹部按摩需在產后24 小時后開始,受術者仰臥位,術者于受術者腹部涂少量介質,摩腹,順時針1 分鐘;②待腹部有溫熱感后,掌推帶脈1 分鐘;③點按上中下脘、天樞、關元、子宮穴各5 秒;④自上脘穴而關元穴掌推任脈1 分鐘;⑤雙手分置腹部兩側,向中間推揉,將臍周多余脂肪捏起,停留2-3 秒,再松開為一次,反復10 次;⑥雙指點按關元5 秒后,拇指順腹股溝往腹部兩側推;⑦震顫下腹部1 分鐘,空掌拍全腹20 下結束;⑧操作②③④⑤⑥步后需重復第①步再進行下一步操作。產后乳房按摩:①受術者仰臥位,術者于受術者乳房涂少量介質,受術者用2-3 根手指從外向乳頭方向打圈按摩乳房3 分鐘;②用全掌從乳房根部向乳頭方向拿揉乳房3 分鐘;③將拇指和食指放置在乳暈周邊,輕輕擠奶;④拇指和食指在乳暈周邊不斷變換位置,直至將所有乳汁排空;⑤點按膻中穴、乳根穴后往乳頭方向推為一次,反復5 次;⑥重復①②步結束。治療過程中應保持安靜,注意觀察產婦有無頭痛、頭暈、胸悶等副作用,若產婦不適嚴重則停止治療。
1.2.3 效果評價
每天治療結束后,由產后康復中心護士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母嬰進行評價,記錄在評估的過程中,盡量保持中立態度:記錄純母乳喂養及混合喂養例數,測量宮底高度。
本研究采用SPSS 17.0 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產后純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后嬰兒喂養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第二、第三天宮底高度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第一天宮底高度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后宮底高度情況比較
可促進子宮修復及提高純母乳喂養率。產后康復按摩是一種傳統的產后康復方法。產后隨著子宮收縮與復舊,子宮內表面的蛻膜變性壞死脫落,一旦子宮內蛻膜殘留,未能及時剝落排除,子宮內膜增厚,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子宮復舊不全,繼而增加晚期產后出血的發生率[3-4]。通過按摩產婦子宮,既可使局部組織變形,組織內液移位,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又可刺激宮縮,使宮壁血竇被壓合止血,并擠壓出宮腔積血,加速子宮復舊,防止晚期產后出血。在中國傳統中醫上看,任脈起于胞宮,下出會陰,有“陰脈之海”之稱,對于陰經氣血具有調節作用,其中,上中下脘皆是任脈上的要穴,具有調節局部臟腑功能氣血的作用,任脈上的關元穴溫腎益精,回陽補氣,調理沖任,理氣除寒,更有治療產后出血之療效。天樞位于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 寸,用于調節局部氣血,子宮穴是經外奇穴,具有調經理氣,升提下陷的作用。而帶脈能約束縱行之脈,足之三陰、三陽以及陰陽二蹻脈皆受帶脈之約束,以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系,還有固護胎兒和主司婦女帶下的作用,因此按摩帶脈有調經止帶及疏肝行滯的作用,尤其擅長消除諸經在此處的血瘀積熱[5-6]。另一方面建立泌乳的循環回路,通過按摩乳房,刺激雙側乳頭,使下丘腦分泌泌乳素和縮宮素,從而達到微循環,乳腺管通暢,促進乳汁分泌,達到有效泌乳。在中國傳統中醫上看,膻中穴為任脈要穴,心包募穴,按摩膻中穴可治療乳汁少。而乳根穴屬于胃經,而胃經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因此乳根穴常用于治療乳癰,乳汁少。兩組產婦產后宮底高度及純母乳喂養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通過康復按摩,可起到宮縮劑樣作用促進子宮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及壞死蛻膜排出,縮短惡露持續時間,對產婦的產后康復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治療有利于產婦產后修復。低頻脈沖治療儀屬于現代康復醫學范疇,通過低頻電波作用于體表力量可以轉換為相應的能量影響人體內部,對患者進行更深層、更持久的治療。本研究結果也顯示,低頻脈沖康復治療儀能夠縮短促進子宮復舊,通過有節律的按摩子宮,促進盆腔肌肉收縮,改善微循環,疏通經絡,消除盆腔瘀血,盡快排出惡露,減少產后出血。而通過低頻脈沖治療儀刺激乳房,也能刺激子宮收縮,從而加強子宮復舊,而其內部出現旋轉運動和機械震蕩,帶動乳頭產生嬰兒吮吸效果,強度是嬰兒吮吸的5-10 倍[7],來自乳房的感覺信號經傳入神經纖維到達下丘腦,反射促使腺垂體催乳激素釋放,引起泌乳[8],為母乳喂養奠定基礎。
本研究表明,采用產后康復按摩結合低頻脈沖治療儀治療的產婦產后子宮復舊情況較好,且泌乳情況好??梢姡捎脗鹘y醫學結合現代醫學治療能顯著促進產婦產后泌乳和子宮復舊,加快產婦產后康復,為其恢復正常生活奠定良好基礎,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理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