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培英,陳霞,楊喻茜,楊秋蓮,劉丹,吳娟
(1.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門診部檢查檢驗中心,貴州 貴陽;2.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超聲中心,貴州 貴陽)
隨著超聲醫學的高速發展以及超聲在臨床檢查中使用率的不斷增加,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也不斷增加[1],同時診斷出甲狀腺高風險結節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有研究表明近30 年來甲狀腺癌在國內外發病率逐年上升[2],每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占所有癌癥發病率的1%~5%[3],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2]。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是甲狀腺原發腫瘤中最常見的腫瘤,其占甲狀腺癌總發病率的70%~80%[4]。但為避免過度醫療,臨床對術前超聲甲狀腺結節風險分層評估的要求越來越高。測定甲狀腺高風險結節微鈣化灶屬于臨床影像學檢查的一個重要內容[5]。筆者在HFU 檢查的作用下聯合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雙幅對比檢測結節內的微鈣化,探討該技術對甲狀腺結節超聲風險分層評估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行超聲檢查發現甲狀腺高風險結節患者69 例病灶85 個,其中男性24 例(單發22 例、多發2 例;多發者2 例病灶各2 個),女性45 例(單發37 例、多發8 例;其中多發者1 例病灶4 個,4 例病灶各3個,3 例病灶各2 個),年齡范圍是24-76 歲。全體病患都在術前接受HFU 檢查與超聲“螢火蟲”成像雙幅對比檢查,術后均有病理證實。按照2017 年歐美甲狀腺組委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 編制的《成人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的臨床診斷》標準對所有甲狀腺結節作超聲風險分層[6]。本研究依據該指南收入的甲狀腺結節均為高風險結節----低回聲實性結節或者囊實性結節內的低回聲部分有一個或多個以下特征:微鈣化、邊緣雜亂、縱橫比>1、不完整環狀鈣化且鈣化外周有低回聲成分、腺體外侵犯。排除條件:所有非高風險結節。
通過飛利浦ClearVue 550 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范圍是8~15MHz,設備配備了“螢火蟲”MicroPure 成像軟件。患者仰臥于診斷臺上,頭部稍微后仰,將頸前區充分暴露,然后對甲狀腺左端葉、峽部及右端葉行橫、縱切面掃查,看到結節后需要對其多層面、多方位地篩查。并詳細記錄其位置、數量、體積、形態、邊緣、回聲、有無微鈣化灶及血流變化等一系列信息。無論常規超聲篩查局部,判斷是否微鈣化則需要借助于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雙幅對比多角度掃描,詳細記錄微鈣化灶的數量、位置、面積等。記錄微鈣化灶數目的標準:常規高頻超聲顯示微鈣化灶最多的切面、使用“螢火蟲”成像雙幅對比,分別記錄同一切面兩種方法微鈣化灶的檢出數目;若常規高頻超聲未顯示微鈣化,仍同時使用“螢火蟲”成像雙幅對比尋找整個病灶內“螢火蟲”成像的高回聲點。結節內有無鈣化以病理結果為標準。
研究數據通過SPSS 20.0 統計軟件展開研究。其中,計數指標給予χ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價值。
本組69 例85 個甲狀腺高風險結節中病理證實良性結節6 例6 個,均為結節性甲狀腺腫;惡性結節63 例79 個,包括乳頭狀癌52 例 64 個、微小乳頭狀癌8 例 12 個、濾泡狀腺癌2 例 2 個、髓樣癌1 例 1 個。69 例85 個甲狀腺高風險結節中病理證實結節內有鈣化的是59 例73 個。
本組69 例85 個甲狀腺高風險結節中病理證實有鈣化的有59 例73 個。通過HFU 技術發現49 個結節,其中包括微小鈣化灶151 個,檢出率為 67.12%(49/73);通過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發現 61 個結節中微小鈣化灶207 個,檢出率為83.56%(61/73)(見表1)。HFU 和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在甲狀腺結節超聲風險分層評估的效果對比,后者的檢測率明顯地大于前者(P<0.05)。

表1 HFU 與超聲“螢火蟲”成像檢測甲狀腺結節微鈣化比較
本組中69 例85 個高風險結節病理證實73 個具有鈣化,常規高頻超聲檢查出的49 個結節微小鈣化灶形態微小,多呈簇狀,少呈短條狀。此鈣化于超聲“螢火蟲”成像的同一位置也完全被發現,不過,后者呈現的“針尖樣簇狀”強回聲點比前者要多一些、小一些,且能顯示短條狀高回聲內的更高回聲點。HFU 沒有呈現微鈣化的24 個高風險結節,其中,有50%在超聲“螢火蟲”成像中呈現微小的強回聲點,剩下的50%并未出現強回聲點。
經實驗發現,鈣化特別是沙粒樣微弱鈣化對篩查甲狀腺癌的特異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理論已受到很多學者的認可[7-9]。經調查發現[9]微鈣化灶一般屬于惡性結節,其發病率約35%-55%。在常規二維超聲聲像圖上微鈣化屬于小于2mm 的呈針尖樣簇狀”強回聲點,后端不存在聲影或兼有淡弱聲影[10]。但此類微鈣化往往由于太小(<2mm)且被附件組織遮擋卻無法被常規二維超聲掃描。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掃描發現的鈣化灶通常<0.5mm,由此能夠彌補HFU 掃描微弱鈣化灶分辨率差等短板[9]。國際上一些研究學家對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評估微鈣化灶的作用和灰階超聲技術進行比較,且明確指出前者具備較強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其在篩查甲狀腺癌方面的臨床精準度比較高[11-13]。
根據本文研究發現:對所有患者進行HFU 與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雙幅對比檢測,結果顯示:兩種方法在良、惡性結節中均檢測出微鈣化灶,不過后者對甲狀腺結節內微鈣化灶的檢出率明顯超過前者。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符[14]。
綜上所述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對甲狀腺高風險結節內微鈣化灶的檢出率高于常規高頻超聲,其能夠大大提升甲狀腺癌的早期篩查準確率,其還可應用于其它淺表器官以提高對病變微鈣化灶的顯示,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