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佳,梁大偉,翟書會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河南 洛陽)
醫院安全文化涉及到醫院生產的各個方面,不僅需要面對職工,同時涉及患者。醫院安全文化可以理解為將希波克拉底的格言“無損于患者為先(first do no harm)”整合到組織的每一個單元,注入每一個操作規范中,將安全提升到最優先地位的一種行為。新醫改強調醫療衛生行業必須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美國醫療機構聯合委員會國際部(JCI)將“患者安全”確定為核心要素。患者安全一直是世界持續關注的話題。本研究通過對某三級中醫專科醫院在職員工進行患者安全文化調查,并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期提高醫院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選取河南省某家三級甲等中醫專科醫院醫生、護士、醫技以及行政工作人員,調查共發放問卷597 份,采用網絡答卷的形式,扣除答題時間低于180s 以及答案單一的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43 份,問卷有效率90.95%。其中問卷填寫平均時間為850.27s,中位數為602s。
通過文獻研究對比醫院安全文化量表SAQ[1]、PSCHO[2]、HSOPSC,考慮到其推廣范圍以及問卷的有效性,最終選擇由美國Westat 研究組織為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AHRQ)研發的HSOPSC 問卷。該問卷包括12 個維度,42 個條目,內容包含安全氛圍、不良事件、醫療事故、組織結構等方面。填答方式采用Likert 五級量表計分法,包括正向、負向兩類測試[3,4]。
每個維度和條目計算積極反應率(積極反應數/應答數),積極反應率≧75%位優勢區域,≦50%為待改進區域。將數據錄入SPSS 18.0 進行統計分析,其中檢驗水平取α=0.05。針對研究對象的性別、婚姻狀況、學歷、崗位類別、職稱類別和年齡段對患者安全文化的差異采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為認知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對象的年齡集中在26-40 歲之間(63.54%);已婚372 人(68.51%);學歷大專及以下114 人(20.99%),本科336 人(61.88%),碩士及以上93 人(17.13%);臨床醫師96 人(17.68%),臨床護士339 人(62.43%),醫技人員75 人(13.81%),其他人員33 人(6.08%);初級職稱321 人(59.12%),中 級 職 稱150 人(27.62%),高 級 職 稱36人(6.63%),其他36 人(6.63%)。
患者安全文化12 個維度的平均積極反應率為57.54%,平均得分為(3.4224±0.4586)。其中“組織的學習與持續改進”的積極反應率為83.98%>75%,為優勢區域結果。“醫院各部門之間的協作”、“人員配置”、“醫院的交接班和轉科程序”、“溝通開放程度”、“不良事件報告的頻率”5 個維度積極反應率<50%,為待改進區域(表1)。
表1 患者安全文化各維度積極反應率及排名(n=597,±s)

表1 患者安全文化各維度積極反應率及排名(n=597,±s)
images/BZ_272_2132_1398_2161_1437.png±s) 積極反應率(%) 排序科室的團隊合作 2172 1824 4.1727±0.6637 83.98% 1組織的學習與持續改進 1629 1248 3.8085±0.5376 74.77% 2對病人安全的全面理解 2172 1533 3.8508±0.5998 70.58% 3管理者在促進病人安全方面的意愿和行動 2172 1512 3.2569±0.4491 69.61% 4醫院管理支持 1629 1047 3.6354±0.7517 64.27% 5對錯誤的反饋和交流 1629 969 2.8379±0.7459 59.48% 6對錯誤的非懲罰性反應 1629 879 3.6188±0.7011 52.12% 7醫院各部門之間的協作 2172 1077 3.3564±0.7169 49.59% 8人員配置 2172 966 3.1934±0.7646 44.48% 9醫院的交接班和轉科程序 2172 933 3.2293±0.6962 42.96% 10溝通開放程度 1629 666 3.0792±0.7757 40.88% 11不良事件報告的頻率 1629 567 3.0295±0.9592 37.81% 12維度 應答總數(n) 積極反應數(n) 分數(

表2 優勢條目排名(前5)
員工對患者安全文化各維度具體條目的積極反應率排名前5 的優勢條目(表2),研究結果發現其中三條“本科室的工作人員相互支持”,“當大量工作需要快速完成時,我們通力合作,形成一個團隊,共同完成工作”,“本科室同事間彼此互相尊重”均來自維度“科室的團隊合作”。排名后5 的劣勢條目有“員工擔心他們所犯錯誤會被記錄在人事檔案中”,“員工能自由地對權威部門的決定或行動提出質疑”,“一個不會傷害到病人的錯誤發生,此類情況的上報頻率是多少”,“醫院各科室間彼此協作欠佳”,“病人在轉科時,不能做到無縫交接”。
針對員工的年齡、性別、職稱、人員類別進行單因素分析,結論可知,性別、婚姻狀況、職稱類別對患者安全文化認知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學歷、崗位類別和年齡段與患者安全文化認知得分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通過本研究發現,待改進區域中的“不良事件上報頻率”的積極反應率只有37.81%。雖然目前該醫院采取的是不良事件上報獎勵制度,但員工對患者不良事件上報的認知得分仍然很低[5]。究其原因,其一是員工,尤其是臨床醫師,未形成不良事件主動上報意識。其二,不良事件上報流程復雜。需要手動填寫不良事件上報表格,再反饋至對應職能科室進行統計、調查再反饋。其三,不良事件上報培訓仍不到位。醫院整體缺乏不良事件上報的氛圍,部分醫務工作人員仍有上報后會產生懲罰等影響的顧慮,與醫院鼓勵上報的初衷大相徑庭。
醫院需要加強不良事件上報培訓,形成關注患者、鼓勵員工的安全文化,促進不良事件的主動上報。其次完善不良事件上報流程,目前該醫院已經在引進不良事件上報的電子APP,以實現上報過程操作簡便快捷,從發生到反饋,流程圖明晰。
研究結果顯示,“溝通開放程度”的積極反應率較低,員工對權威部門的決定產生質疑時,往往采取沉默、忽視的態度,害怕多說錯說。不利于醫院溝通開放安全文化建設效果[7]。研究結果提示醫院管理者需要加強溝通開放程度,確保員工的申訴渠道暢通,健全院內安全文化信息交流機制。
醫院管理者針對該結果制定了早交班、夜查房、日督導、周點評、月兌現的管理制度。職能科室每周深入臨床科室進行意見的收集,并提交醫院辦公室,由醫院辦公室進行任務的分解和分配,落實改進時間,每周院周會時進行反饋。按照三級中級專科醫院專科標準要求,每周開放院長接待日,員工可以直接向院領導反饋意見。多渠道的收集員工意見和建議,以提升有效溝通。
待改進區域中的“各部門之間的協作”、“醫院交接班和轉科程序”反映了醫院環節管理中仍存在問題。部分科室之間協調性差,出現多科室協同工作時往往出現推諉現象。對病人進行交接和轉科時缺乏流暢性,影響醫療服務的連續性。醫院管理者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加強醫院部門之間,各環節之間的無縫銜接,提高部門之間的協調性。
此外,人員配置維度的積極反應率較低,與國內中醫醫院人力資源,尤其是護理資源不足的現狀相符合[9],醫院管理者需要著重考慮如何合理優化工作流程,保障醫務人員在工作時間內完后臨床工作。
綜上所述,三級甲等中醫專科醫院的安全文化建設仍需要提升,尤其要加強不良事件上報、有效溝通、環節管理以及人員配置方面的改進。醫院管理者應當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措施,構建完善的醫院安全文化體系。

表3 不同特征的研究對象對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比較(n=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