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楚娟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新疆 和田)
以往手術室中的手術器械是由高年資的護理人員來完成清洗、保養等工作,隨著臨床手術室工作任務量的增加及護理工作強度的提高,使得此種傳統手術器械處理方式逐漸被淘汰,且手術器械早已被納入供應室進行清洗消毒等系列處理,利用消毒供應中心對手術器械進行清潔消毒及包裝滅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術器械處理效率及質量,但是,實際情況中,受供應室工作人員疏忽以及急診手術不確定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經常性的出現雙方交接器械不清點,到供應室清點會出現少,出現不信任的問題,這將不利于手術室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1]。本文對本院消毒供應中心納入手術器械管理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分析結果對提出了應對管理策略,同時對手術器械強化管理前后的手術器械合格率、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手術器械交接質量進行了觀察比較,詳情內容如下。
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實施常規手術器械管理,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加強對手術器械的管理。對管理前后手術器械合格率、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手術器械交接質量進行比較。研究期間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無變動。
具體基本資料如下: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共有工作人員16人,其中男性有4 人,女性有12 人,平均(37.6±3.8)歲,平均工齡為(18.5±2.3)年,其中大專有4 例、中專有8 例、工人有4 例;管理前后隨機選取手術器械500 件。
1.2.1 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手術器械方面:器械交接問題會影響手術室及供應室之間的一體化運作流程及這兩者科室之間的關系,當前供應室工作中經常性出現手術器械性能及數目不符的現象。各類手術器械外觀及種類復雜,由于供應室工作人員對相關手術器械的不了解,致使經常出現打錯無菌包的情況。一些特殊手術器械需要用小螺釘進行固定,清洗流程中易將小螺釘脫落至清洗槽中,若在包裝時疏忽大意,就將導致手術器械不能正常使用,因此,應認真仔細的對手術器械性能及關節等細節性位置進行檢查[2]。個別手術室護理人員較為忽視術后器械初處理,并對器械包上相關內容填寫不清晰,導致并不能高效的與供應室完成器械交接工作。(2)外來器械方面:應由消毒供應負責及監督器械提供部門完成器械的清洗管理工作,應保障外來手術器械在手術實施前1 日內送至供應室進行清洗,器械商必須提供質量及性能合格的器械,由消毒供應室負責對外來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及包裝等流程,若器械商需對特殊器械進行清洗與滅菌時應與供應室之間交接清楚,否則造成的損失由器械商自行承擔[3]。(3)人員結構及??浦R方面:當前供應室人員工作能力及基本素養較低,加之其知識更換緩慢,致使對手術器械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個別包裝區護理人員面對一些手術器械是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導致其工作效率及質量低下[4]。(4)運送儲存方面:供應室與手術室之間未安裝清潔梯,多由工人進行分批次運送,致使難以控制手術器械的回收及發放流程,運送途中還可能造成器械被污染、混淆以及丟失等。
1.2.2 加強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對策
(1)前期準備工作:應充分做好前期人員技術及物資方面的準備工作,消毒供應中心及手術室之間應共同對手術器械清點交接、工作人員職責等內容進行探討,對雙方工作權限進行明確,保障分工合作完成手術器械交接流程,確保雙方工作的連續性及流程性。供應室應定期排選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的消毒供應中心學習,了解相關手術器械的保養及使用等內容,另外,手術室應定期挑選骨干護理人員到供應室進行業務指導工作及完成相關質量控制工作。(2)加強科室之間的協調溝通能力,消毒供應室及手術室之間應加強溝通,定期反饋,積極聽取及采納雙方意見,對手術器械運送時間及頻次進行合理安排,明確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及質量控制標準,例如明確回收及發放手術器械時流程、手術器械的滅菌消毒質量標準等。(3)及時補充物品及設備:消毒供應中心應有足夠的設施基礎來滿足于集中式管理需求,例如在自動清洗機設備基礎上增加手術器械分類管理臺等,同時,手術室也應保障有充足的手術器械數量,以維持手術室正常運作需要[5]。(4)合理的工作流程:手術結束后,應先由器械護理人員對已使用過的器械進行預處理,而后再核對器械數量,確保無誤后將手術器械及器械卡片一同轉入器械筐中,認真填好器械包日期、名稱及簽名等內容,并標記清楚感染器械的感染類型,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接受到手術器械后應對器械卡片數目進行清點,若數目缺失,應立即與手術室取得聯系,清洗后的手術器械由專門到手術室培訓后護理人員負責檢查、包裝及滅菌處理,而后借助于清潔梯將無菌包送回至手術室中,手術室護理人員接受到手術器械后,應自己對器械包裝情況合格情況進行檢查,并結合有效期按順序依次將其放入至無菌物品間中。(5)正確檢查包裝:配備器械前應對包裝質量進行仔細檢查,以保障手術器械可充分發揮出其實用價值,包括有器械銳器是否鋒利、器械關節是否靈活、溝槽是否平行等[6]。手術室應在供應室中配備一定數量的器械,以便于及時對功能失靈器械進行更換,對已檢查好的器械配備合適包裝材料進行分類包裝,外來器械應在供應商及手術室協商后提前1 日送往至供應室內,并在包裝護理人員評估是否符合標準后再進行滅菌。

表1 管理前后手術器械合格率比較[n(%)]
表2 管理前后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比較(±s,分)

表2 管理前后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比較(±s,分)
組別 例數(n) 回收 清潔消毒 滅菌 包裝 發放管理前 16 8.01±0.82 8.42±0.56 8.67±0.52 8.24±0.75 8.34±0.67管理后 16 9.63±0.31 9.87±0.33 9.97±0.21 9.88±0.42 9.79±0.35 t-- 7.3918 8.9230 9.2724 7.6315 7.672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3 管理前后手術器械交接質量比較(±s,分)

表3 管理前后手術器械交接質量比較(±s,分)
組別 例數(n) 服務態度 供應及時性 回收及時性 手術器械質量管理前 16 9.22±0.52 9.19±0.58 9.16±0.55 9.39±0.48管理后 16 9.82±0.47 9.75±0.53 9.79±0.49 9.86±0.44 t-- 3.4240 2.8510 3.4210 2.8871 P-- 0.0018 0.0078 0.0018 0.0071
1.3.1 管理前后手術器械合格率
以隨機抽取500 件手術器械進行合格率檢查,包括有手術器械的分類管理合格率、清潔消毒合格率、包裝合格率以及滅菌合格率。
1.3.2 管理前后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
由供應科室相關管理人員對科室內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情況進行評價,共包括有5 大項目,每項目評分值在0-10 分之間,分值越高,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越好。
1.3.3 管理前后手術器械交接質量
由供應科室相關管理人員對科室內手術器械的交接質量進行評定,共包括有服務態度、供應及時性、回收及時性及手術器械質量四大項目,每項目分值在0-10 分之間,分值越高,表示供應科室手術器械交接質量越高。
P值用SPSS 22.0 軟件計算,計數及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及計算方式為:前者用%表示,用χ2計算;后者用(±s)表示,用t計算,統計學差異評判標準為:P<0.05。
加強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后各手術器械合格率明顯高于未管理前,P<0.05,見表1。
加強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后供應室人員各工作質量評分明顯高于管理前,P<0.05,見表2。
加強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后手術器械交接質量評分指標明顯高于管理前,P<0.05,見表3。
定期對消毒供應室中心手術器械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可強化手術室與供應室之間的一體化管理合作水平,使之在充分利用人員及設備資源的基礎上,保障手術器械合格率。本次研究發現,進一步加強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可提高手術器械合格率、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及手術器械交接質量,手術室與供應室雖然屬于兩個獨立的科室,但是其雙方之間會因為手術器械的交接而相互滲透及交叉,應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學習,形成良好合作關系,定期對手術器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整改,滿足手術室日常器械高質量需求,促進供應室向更為標準化、科學化及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總結:分析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善及強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術器械合格率,提高供應室人員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