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張威
(聯勤保障部隊第961 醫院神經外科, 黑龍江 齊齊哈爾)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為新冠肺炎,是一種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導致的一種肺部炎癥疾病,部分患者在感染后的短時間內出現了病情加劇惡化的情況,并發多種疾病,包括器官衰竭、呼吸窘迫等,且該疾病在臨床有較高的死亡率,大部分患者預后不良[1],由于該疾病危害性高且有著較強的傳染性,因此疫情期間本市進行了封閉管理,本次研究選取的三甲醫院雖未參與新冠肺炎救治,但醫院人員仍進行著正常的工作,受疫情和全市封閉的影響,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為保障其工作狀態,必須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進而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干預。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在2020 年02 月至2020 年3 月我市因新冠肺炎封閉管理期間,對我市某三甲醫院320 名員工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根據其工作屬性,將其分為軍人組(A 組,n=30)、文員組(B組,n=20)、職工組(C 組,n=70)、聘用職工組(D 組,n=200)。倫理委員會批準此次研究,醫院員工研究知情權得到保障。
對所有員工均應用SCL-90(自測90 癥狀清單)、16PF(卡特爾16 中人格因素)、PSET(自測心理應激自評)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SCL-90:包 括9 個 分 量 表,90 個 條 目,F1( 軀 體 化)、F2(強迫癥狀)、F3(人際關系敏感)、F4(抑郁)、F5(焦慮)、F6(敵對)、F7(恐懼)、F8(偏執)、F9(精神病性),每一條目包括5 層次,分別為:0 分:無;1 分:很輕;2 分:中等;3 分:較嚴重;4 分:嚴重。取因子分進行評價,因子分為組成某因子的各項目總分除以總項目數,評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2]。
16PF:總分40,<12 分:重度,12~22 分,較重[3]。
PSET: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中PSET 標準[4],總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評分≤85 分為正常。
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率表示,連續性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 組、B 組疫情期間心理受影響較小,C、D 組與全國常模相比受影響較大,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SCL-90 調查結果
A 組、B 組的16PF、PSET 測試結果均為正常,C 組中1例16PF 為輕度,2 例較重,無重度,2 例PSET 測試結果為應激反應高,易引起機體心理、生理平衡失調即緊張狀態;D 組中,2 例輕度,5 例較重,4 例重度,5 例PSET 測試結果為應激反應高,易引起機體心理、生理平衡失調即緊張狀態。
新冠肺炎是指因感染2019 年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而導致的肺炎,由于此為新型疾病,臨床初發[5],大部分醫護人員對該疾病無法有充足的認知,再加上大量的新聞報道以及較高的臨床死亡率,加大了醫護人員的恐慌及焦慮[6],并且其還需繼續奮斗在工作崗位上,因此為保障其工作狀態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分析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 組、B 組疫情期間心理受影響較小,C、D 組與全國常模相比受影響較大,軍人經歷過嚴格的部隊訓練,因此其心理素質較強,而文員相對來說學歷一般為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較高,受到的心理教育較多,對新環境適應性更強、對新知識汲取能力越高,但職工及聘用職工學歷大多為專科及以下,缺乏關于心理的教育,因此心理素質較差。
針對疫情期間三甲醫院醫務工作人員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全面加強醫務人員新冠肺炎疫情專業知識、臨床治療、臨床綜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培訓和管理,全面加強醫務人員對新冠肺炎的認識能力,能緩解人之迷茫引起的心理恐懼、不安等心理負性情緒[7,8];同時,對疫情防控技能、方法、管理內容、規范等進行健康教育和培訓,指導每一個醫務人員學會院內一級防護內容和技巧[9],認真做好自我防護工作,保證醫務人員生命安全,消除醫務人員的抑郁、焦慮、偏執等情緒,發揮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面對疫情不畏艱險,能做好自身的崗位工作。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期間,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需要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的關注,保障其健康的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