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坤,張偉,江海嬌,周靜靜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安徽 蕪湖)
2019 年12 月以來,武漢市出現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病人,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感染人數迅速增多,疫情勢頭兇猛,我國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截至2020 年3 月06 日24:00,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177 例,重癥病例5489 例,累計確診病例80651 例,累計出院病例55404 例,死亡病例3037 例,現有疑似病例502 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6730 例[1]。大批量的患者需要救治,需要醫學隔離,本院作為安徽省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面對突發的疫情,醫院就是救治病人的主要場所[2]。為響應國家的號召,我院各個科室按照國家衛健委和醫院的統一安排,有計劃學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新型冠狀病毒專題培訓,院感防控工作制度、流程等,科學、合理的對人力資源及防護設備進行調配和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力資源應急管理策略介紹如下。
成立以護理院長—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為主的三級疫情指揮系統。護理院長任組長,護理部主任任副組長,護理院長負責工作部署,護理部主任負責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各科護士長負責各科室人力資源的整合和應急預案的制定。2 個護理部副主任組成2 隊,分別負責門診住院系統和感染科,主要負責各個區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需要協調亟待解決的問題,匯總各個科室應對疫情的新方法、新思路,整理并形成規范,全院推廣。
我科自接受到上級任務后,護士長開展了全科護士動員大會,黨員優先,自愿加入,孕產婦及重大疾病者除外,全科共收到42 分志愿書(全科共有78 名護理人員)。全科志愿者上報護理部與全院志愿服務系統進行整合由護理部統一調配。
評估需求,科室對口支援在院領導和護理部統一指揮下,調查全院各科室人員缺口情況,整合集中人力資源進行科室一對一支援,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人力資源的整合利用對發揮管理體系有著重要作用[3]。對于門診、發熱門診、急診、感染科評估人力資源缺口具體數目和具體工作崗位。為響應國家號召,支援武漢護理人員也包含在評估需求內。
根據護理部對全院科室人力資源的調查評估,人力資源比較緊缺的科室為依次感染科、發熱門診、急診、呼吸ICU 等,根據院領導及護理部安排我科對口支援科室為感染科和發熱門診。由于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復雜,護理工作任務重,對于護理人員身體及心理素質和護理技能要求較高,為此護理部對進入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的分別護士設立了條件:①支援發熱門診護士,工作年限≧2 年,身心健康;②支援感染科或武漢護士,工作年限≧4 年,熟練掌握呼吸機,血液凈化等急救操作技術,身心健康。我科將應急護理人員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分為A、B 組,A 組為支援發熱門診護士,B 組為支援感染科或武漢護士;第二梯隊分組同第一梯隊;第三梯隊為應急預備隊。第一梯隊進入崗位后,第二、第三梯隊在科室待命,并學習相關專題培訓,第一梯隊人員換下后在醫院安排的指定區域進行醫學觀察14 天。具體梯隊支援護士信息詳見表1。

表1 梯隊支援護士信息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科護士長對抽調應急梯隊的余下全科護理人員重新進行整合,分為六大組,每組固定N3、N2、N1、N0 級別護士各2-3 人,六大組互為護理團隊,發揮護士團隊最大優勢[4],保障病區病人安全。每組N3 人員分別任每組護理組組長和副組長,護理組長排班時根據病人的動態及病人危重程度進行排班,人員充足時安排護理人員輪休,以保存護理人員體力。科室通過動態安排護士,彈性排班,每組班次的固定,一方面有利于對班次的記憶,另一方面有利于對各班次工作的熟悉[5],同時也是在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下對人力資源的最大利用。
在疫情爆發初期,醫院就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臨床表現、防范原則等進行幻燈片講解,并對相關知識點護士長每天晨會進行提問,確保護理人員學習最新的治療和護理知識[6]。后期根據上級相關要求持續更新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指南、診療方法的學習。為提高學習效率,醫院建立APP 手機程序,進行線上學習,手機程序定期推送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要求科室全員學習相關內容,并要求完成新冠肺炎題目測試,并將成績納入個人年終評優考核。新冠病毒專題培訓內容見表2。
2.2.1 科室情景大演練
目前證實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持續人傳染人,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患者的體液、大小便不排除含有病毒,氣溶膠和消化道傳播尚待明確[7],因此隔離防護操作是每個醫務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技能。科室在前期新冠病毒專題理論培訓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培訓,操作培訓內容包括防護服的穿脫、接診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流程、新冠肺炎患者醫用垃圾處理等項目。護士長設置患者入科情景,各護理組以組為單位進行演練,護士長打分,評出最優者,制定流程形成科室規范。
2.2.2 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
科室護理人員進入病區后必須佩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防護用品嚴格交接班,實行防護用品使用登記制度,每班次根據上班人數發放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和帽子,每4 小時更換一次,嚴禁浪費,為科室醫護人員提供防護保障。
2.2.3 建立體溫登記報告制度
在疫情面前保障醫務人員生命安全是保障人力資源的有效措施,因此我科建立體溫登記報告制度,每班次上班人員測量體溫,每班次指定人員測量,白班由當班組長負責測量,晚夜班由各組組長負責,測量體溫在體溫登記表登錄(見表3)。白班人員測體溫時間為早08:00 和17:00,晚班人員測量時間為17:00 和01:00,夜班人員測量體溫時間為01:00 和08:00,休息人員、支援武漢和感染科人員測量的體溫在科室工作群中匯報,若出現體溫升高,立即在家隔離并由護士長上報護理部,并進行相關輔助檢查。
在此次抗擊疫情中,我科在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支援人數共計10 人,其中支援發熱門診5 人,支援感染科2 人,支援武漢3 人。面對高強度、復雜的工作環境,一線醫護人員身體和心理承受巨大壓力,長時間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下會對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會導致工作積極性下降,易出現疲倦感,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8]。我科時刻關注一線人員的心理健康情況,保持與支援人員的不間斷聯系,依靠院心理門診和科室心理健康聯絡員兩大資源,邀請心理門診專家在科室開展心理減壓技巧的專題講座,同時科室成立“天使戰疫”微信群,心理專家會定期在群里推送視頻和正能量的文章,對于護士們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心理專家給與針對性的減壓方法,如正念療法、壓力調節訓練、傾訴法、團隊療法等,通過早期的心理干預和疏導,截止發文,全科護理人員未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院領導、護理部主任和科護士長組成愛心團隊為支援前線的護理人員及家屬進行愛心慰問,并送去慰問品,對于支援武漢的護理人員,愛心團隊進行視頻聯線進行愛心慰問。科室成員對支援前線人員每人錄制一段“我想對你說”的愛心視頻,為其提供最強的心理支持,對于支援前線的護理人員家屬,科室聯合護理部團結社會愛心力量為其提供社會支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減少前線護理人員的后顧之憂。醫院為一線人員提供專用休息場所,使其有良好的休息環境,飲食方面由醫院職工食堂統一供應營養餐,保證一線人員飲食健康。
我科為重癥醫學科,病人來源主要為急診、病房、其他ICU 或手術室,病人情況復雜,來源途徑多,因此加強病人入科篩查顯得尤為重要。責任護士在與病人家屬入科談話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測溫,并詳細詢問近期有無武漢旅游史、發熱、干咳、腹瀉等癥狀;在接到電話預約床位時,詳細詢問對方病區責任護士患者近期有無武漢旅游史、發熱、干咳、腹瀉等癥狀,在患者入科時,在常規護理評估單的基礎上增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內容告知書,并讓患者或其家屬在告知書上簽字。同時床位醫生對入科患者增加血常規和肺部影像學檢查[9],仔細對檢查結果進行篩查。對于疑似或確診患者通過專用通道送至負壓病房,醫務人員進行三級防護,護理人員一對一專人護理。
目前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尚無特效藥物,相關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存在家庭或人際傳播,也有可能在城市間傳播[10]。因此,阻斷傳播途徑,減少人際傳播十分重要[11]。我科患者往往病情較為危重,患者免疫力低下,為減少人際傳播,我科主任與護士長研究決定。
經院領導同意,疫情期間取消探視制度。患者入科時責任護士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內容告知書的講解,如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學特點、傳播途徑等進行宣教,患者在我科住院期間患者的病情變化和需求,責任護士和床位醫生會第一時間電話告知家屬,通過宣教家屬對疫情期間取消探視表示理解。患者出院或轉科時,科室將自制紙質版《新型冠狀病毒防護要點》贈與患者,同時責任護士會對內容進行口頭宣教,并對出科后疾病的護理要點和飲食進行指導。

表2 新型冠狀病毒專題培訓內容

表3 科室醫務人員體溫登記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對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醫院承擔著救治患者的重任,我院重癥醫學科通過建立應急管理系統、建立全方面培訓體系、加強人文關愛及心理支持、做好接診篩查及患者健康宣教,對人力資源進行了科學管理,在防止新冠肺炎的疫情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為其他科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借鑒,對日后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人力資源的管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