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鳳蘭
(靈川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桂林)
近年,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產后恢復時間及母乳喂養已經發展成臨床關注的重點[1]。產后,尤其是剖宮產術后,因為創傷明顯,再加之麻醉等因素,致使產后消化系統出現異常,影響術后恢復及正常母乳喂養。從心理角度分析,因為產后疲憊,再加之家庭及術后疼痛等原因,導致產婦術后不良情緒越來越重,影響了產婦康復及哺乳[2]。本研究針對產后康復技術在產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如下報告。
將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本院接收的80 例產婦納入至研究中,按照入院單號、雙號分為兩組,對照組(40 例)中,產婦年齡20 歲-37 歲,平均(27.65±2.96) 歲;其中,初產婦、經產婦分別有26 例和14 例;研究組(40 例)中,產婦年齡21 歲-35 歲,平均(27.59±2.89)歲;其中,初產婦、經產婦分別有25 例和15 例;在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案。①康復干預:將產婦基礎護理工作做好,叮囑其產婦及早下床,并進行相應的活動,在家屬的陪伴下如廁,加快乳腺分泌;針對剖宮產產婦,及早活動可加快切口愈合速度。指導產婦乳房及子宮正確按摩方法,加快乳房分泌乳汁速度。指導產婦正確母乳喂養、科學飲食等,并為其演示腹式呼吸、縮肛訓練及束縛等。讓產婦采用溫水清洗乳房,確保該位置干凈,避免乳房下垂;②心理疏導:產后,多與產婦交流、接觸,協助其及早適應母親角色,避免產生負面情緒,形成產后抑郁癥。生活干預主要是照顧嬰幼兒及恢復生理功能,讓產婦多照顧新生兒,以便母親與嬰兒及早進行情感交流等。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產后康復技術進行護理;予以SRL800 型婦產康復治療儀。護理前,叮囑產婦將膀胱排空,并調整體位,至仰臥體位,根據儀器操作說明開展。連接4 條連線與2 個電極,將皮膚電極上方塑料保護膜去除,并將耦合劑涂抹在治療片上;于骶骨雙側、乳房雙側分別貼乳房治療片與腹部專用片,將治療巾蓋好,并進行固定,使其與皮膚緊貼。以個體差異和耐受程度為依據,對溫度調整,以便患者感到舒適,并對相應能量進行選擇。治療期間,叮囑產婦治療位置可能伴有麻木及針刺等感覺,強度越明顯,效果越好,盡可能的使其不適、恐懼減輕。自動停止治療時伴有提示音,工作指示燈自動熄滅,治療期間,告知患者在安靜環境中休息。每天2 次,每次20 分鐘,一直到出院。
對比產后恢復狀況及舒適度。
在產后恢復各項指標中,研究組相比于對照組優(P<0.05),如下表1。
表1 對比產后恢復指標(±s)

表1 對比產后恢復指標(±s)
泌乳始動時間(h)對照組 40 7.51±2.79 3.76±0.39 12.35±2.49 3.02±0.59 295.64±74.15 5.21±0.55 3.26±0.45 23.05±3.41研究組 40 5.98±2.56 2.79±0.28 9.98±2.07 2.19±0.38 229.32±84.75 4.27±0.49 2.53±0.51 16.84±2.34 t 2.556 12.778 4.629 7.480 3.723 8.071 6.788 9.497 P 0.01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分組 n 睡眠質量(分)宮縮痛評分(分)宮底高度(cm)宮縮痛時間(h)產后出血量(mL)排尿時間(h)惡露時間(h)
研究組各項舒適度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比較舒適度評分(±s,分)

表2 比較舒適度評分(±s,分)
分組 n 社會環境 生理 心理對照組 40 21.35±1.26 25.97±3.06 29.35±3.61研究組 40 26.74±1.75 30.52±2.43 34.21±3.09 t 15.808 7.364 6.468 P 0.000 0.000 0.000
產婦康復期間,產褥期是一個相對重要的階段,其恢復狀況與產婦身體及心理健康存在緊密聯系,同時也影響著新生兒正常發育。產婦分娩后,子宮肌細胞越來越小,宮體纖維縮腹前,以強直性呈現,且具有較強的收縮力,極易造成組織低氧、部分血管缺血,最終造成宮縮痛[3]。與此同時,因為腹壓下降,腹壁松弛等,尤其是分娩期間,因為膀胱三角位置受到擠壓,造成膀胱黏膜水腫、充血,增加了尿潴留發生率。除此之外,因為宮縮乏力致使產婦產后出血,再加之分娩時消耗能量增加,負面情緒明顯,導致產婦生理功能協調性受到影響,部分產生泌乳分泌不足。上述均可能對產婦產后舒適度、恢復造成影響。科學、規范的治療方法有助于尿潴留、宮縮痛等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產后康復技術開展過程中以產后康復治療儀為主,包括離子滲透、磁療、震顫按摩及熱療等,利用旋渦狀的旋轉磁場、熱能輻射場、離子滲透場就感應電鏟等諸多因子共同作用刺激患病位置及相應穴位,實現機體功能調節。本次試驗中,盡可能的使產婦產后舒適度提高,以便其及早恢復健康,通過產婦康復治療儀護理,可對骶尾部、宮底直接作用,以便筋膜及盆腔肌肉出現規律運動,使部分血液循環改善,除可以將盆腔淤血消除外,可加快惡露排出速度,盡可能的減少出血量,改善水腫等狀況[4]。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利用自身低頻點擊刺激子宮,在刺激深度方面,相比于手法按摩更優,磁場有助于腫塊及早消散,對炎癥滲出物活性有效抑制,避免出血增加,造成缺氧導致組織崩解,除減輕疼痛外,有助于疲勞改善。其次,康復治療儀可對乳房神經肌肉組織、垂體泌乳素分泌刺激,同時,利用抑制大腦皮層,使病理興奮降低,平衡神經系統,實現催眠及鎮痛。
本試驗為產婦提供產后保健干預、心理疏導及新生兒護理等,在開展常規護理的同時聯合康復治療儀,目的是及早恢復機體和生殖器官,影響機體細胞、大分子、系統、組織及器官等,使產婦身體及心理及早恢復健康。由結果分析,在產后恢復指標及舒適度方面,研究組比對照組優(P<0.05)。
總而言之,產后康復技術在產后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僅可以提高舒適度,同時有助于產婦及早恢復健康,值得采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