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娟,王婷婷,賴玉萍,張舟,黃秀巧,周華紅,余國銘,尤永森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廣東 佛山)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 是治療終末期腎臟病患者ESRD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延續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環節[1]。由于MHD 治療長期性,患者的認知行為、情緒狀態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存在較多問題,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會不斷發生化,患者的認知行為狀態與其治療依從性具有密切相關性,從而嚴重影響到治療順利程度與患者的康復狀況[2]。我院針對MHD 患者實施認知行為管理時發現,僅依賴透析時給予相關措施并不能保證管理的連續性,還需進一步加強家庭生活狀態中的管理強度。相關研究結果顯示[3],患者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臨床上,有現身說法、現場教育、腎友會等多種形式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微信[4-5]為代表的信息平臺近年來使用廣泛,并對患者產生了積極和正面的影響。因而,本研究將信息平臺應用于MHD 患者的認知行為管理中,在改善認知行為管理中的聯絡程度,促進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共計80 例患者。采用方便取樣法,根據入院順序對我院患者進行抽取,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0 例,對照組40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女性人數分別為23/17 例、平均(56.5±14.2)歲,平均透析時間(27.3±7.3)月;觀察組男性女性人數分別為28/12 例、平均(54.2±13.4)歲,平均透析時間(26.4±9.2)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自我管理調查問卷:自行設計自我管理行為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共包含27 個條目,4 個分量表:規律透析(7個條目)、血管通路維護(8 個條目)、遵醫囑服藥(4 個條目)、體重控制(5 個條目)、合理飲食運動(5 個條目),每個條目包含4 個選項,分別為“總是這樣”(4 分)、“經常這樣”(3)分、“很少這樣”(2 分)、“從不這樣”(1 分),計算各條目累計總分,總分在27~108 分,分數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問卷信度Cronbach’α 為0.813。
(2)干預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檢測肌酐(SCr)、尿氮素(BUN)、尿素清除指數(Kt/V)、腎小球濾過率(eGFR)指標,評估透析充分性與殘余腎功能。
對照組采用常規認知行為管理,發放健康管理教育宣傳冊,做好患者的溝通等日常護理工作。
觀察組采用基于信息平臺的認知行為管理。(1)入院后,建立認知干預小組:團隊成員由本研究組成員、護士長和臨床醫師組成,參考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搭建基于信息平臺的認知行為管理模型,見圖1。臨床醫師對患者狀況進行評估,護理人員根據評估結果對工作進行安排和分工,護士長協調安排人員分工,統籌全局。

(2)對小組成員進行內部培訓,在患者入組后收集患者及家屬的聯系方式,包含電話,QQ、微信等信息資料,建立QQ群與微信群,電話隨訪等信息平臺。微信群命名為“MHD 患者信息交流中心”,邀請患者及家屬入群,群內嚴格設置準入資格和群規,并及時修改群內成員稱謂,以保護患者的隱私安全,最大程度的給患者提供培訓的平臺和交流的機會。每名小組成員輪流負責一天群內的內容輸出,包含患者自我管理及治療科普等方面內容,每天8 點準時推送,培養患者定期查閱和接受消息的習慣,周末不進行內容推送。(3)搭建好信息認知行為平臺后并運營一段時間后,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一次深度訪談,了解患者認知行為管理能力情況是否得到改善,未得到改善的原因是什么,根據訪談結果修正下一階段平臺推送信息的更新。訪談前,對訪談人員進行培訓,力求訪談結果真實、可靠,訪談過程中,由兩名小組成員進行訪談,注意不要對患者有引導性或暗示性的語言,以免影響訪談結果。(4)患者離院前,與患者共同設立自我認知行為管理目標,內容針對患者飲食、生活、運動、透析等方面,并設置分解小目標,方便患者逐步完成。(5)患者離院后,利用信息認知行為管理平臺,建立患者社會支持網絡體系,小組成員錄制短視頻、語言推送、群內容推送等方式,向患者傳達認知行為管理內容,并通過在線視頻方式監督患者的完成情況,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信息平臺進行管理,保證認知行為管理從院內到院外的連續性,每周實施1 次行為監督。
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6 個月的認知行為管理干預。
表1 兩組MHD 患者自我管理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MHD 患者自我管理情況對比(±s;分)
組別 規律透析 遵醫囑服藥 體重控制 合理飲食運動 血管通路維護干預前 對照組(n=40) 34.17±6.29 11.35±1.67 18.30±3.48 14.20±5.23 18.29±2.19觀察組(n=40) 35.28±3.19 12.38±2.18 19.37±2.79 16.29±4.28 18.37±3.29 χ2/t 值 -0.995 -2.372 -1.517 1.956 -0.128 P 值 0.323 0.020 0.133 0.054 0.899干預后 對照組(n=40) 35.19±5.19 12.07±3.49 17.20±2.39 15.09±3.80 18.37±3.18觀察組(n=40) 40.18±3.13 15.23±1.32 21.38±2.23 17.27±1.37 21.79±2.76 χ2/t 值 -5.207 -5.356 -8.088 -3.413 -5.137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MHD 患者治療情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MHD 患者治療情況對比(±s;分)
組別 BUN(mmol/L) SCr(μmol/L) Kt/V eGFR[mL/(min·1.73m2)]干預前 對照組(n=40) 18.14±3.12 987.24±240.43 2.07±0.26 41.56±14.47觀察組(n=40) 18.28±5.28 975.26±268.32 2.18±0.79 42.68±13.86 χ2/t 值 -0.144 0.210 -0.837 -0.353 P 值 0.886 0.834 0.405 0.725干預后 對照組(n=40) 19.37±4.18 992.19±296.21 1.79±0.68 39.13±5.32觀察組(n=40) 16.39±3.75 857.23±266.24 1.97±0.56 36.16±3.43 χ2/t 值 3.356 2.143 -1.292 2.968 P 值 0.001 0.035 0.200 0.004
本次數據使用SPSS 18.0 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情況相當(P>0.05);干預后,觀察組在各項指標上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SCr、BUN、eGFR 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但Kt/V 與對照組間無明顯差異,見表2。
如表1 所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與任清麗等人[4]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我們在臨床上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和教育過程中,不僅局限于過往傳統的口頭宣教,在傳播形式上應充分利用現在已經成熟的信息平臺,注重對內容的把握和產出,在日常治療和患者生活中進行自我管理能力意識的培養,促使患者主動做出改變,從而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以往研究多采取單項新媒體信息教育[8],部分患者常因為其他原因漏看或錯看消息,患者受教育的效果受到一定影響,本次采用信息平臺的方式,集合了現下主流的QQ、微信等新媒體教育,既達到了讓患者潤物細無聲的接受教育的目的,又不至于讓患者對過多的消息感到厭煩或錯過重要消息。從本次結果也可知,經過基于信息平臺實施認知行為管理,在規律透析和血管通路維護方面患者改變最大,進一步證實了本信息平臺的有效性。
如表2 所示,干預后,觀察組SCr、BUN、eGFR 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與謝玉秋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通過信息平臺能夠促進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腎功能改善,分析原因在于,信息平臺從多個維度為患者提供了相關信息、追蹤、追溯功能,患者在出院后能夠得到持續、有效的信息反饋,并及時修正出院后的患者遇到的透析方面的錯誤認知和問題,不斷完善個性化護理方案。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多種信息平臺保障認知行為管理的順利實施,保證管理從院內到院外的連續性,進一步加強家庭生活狀態中的認知行為管理強度。本次研究結果中有部分指標之間無明顯差異,考慮是受到樣本量大小的影響,需要后續增大樣本量來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通過基于信息平臺實施認知行為管理,實施相關管理內容,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患者病情康復,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