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朵 劉萍丹 陸明望 陳 平 李云壽 張清婉 張艷嬌 寸樹寶
1.云南省廣南縣者兔鄉畜牧獸醫站,云南廣南663300;2.云南省廣南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云南廣南663300;3.云南省廣南縣舊莫鄉畜牧獸醫站,云南廣南663302
M.suis寄生于人和多種動物紅細胞、血漿及骨髓,能引起人畜共患病,隨著人附紅細胞體病臨床病例的增多和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暴發流行,該病越來越受到關注[1]。本病不僅導致動物機能障礙,生產力下降,還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值得注意的是該病在我國當前非洲豬瘟流行中可能起到促進暴發流行的作用。
2019年8月,廣南縣南屏鎮某商品豬養殖戶新購進的300 頭12 kg 香豬發生以精神沉郁、營養不良、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由于膚色的原因,未見其他明顯癥狀。
新購香豬進場第2 天開始發病,體溫40.5~41.5 ℃,稽留熱型;扎堆發抖,食欲廢絕,口流白沫。初期病豬腹瀉,糞呈污綠色,尿黃色;呼吸加快,共濟失調,驚厥或麻痹,肌肉震顫,頻頻抽搐;叫聲嘶啞,眼瞼水腫;可視黏膜蒼白或黃染。
病豬皮下淤血、出血,全身各組織水腫,胸腔及心包積液;血液稀薄,不易凝固,漿膜黃染;肝臟腫大,呈土黃色。對發病豬使用抗生素、柴胡等降溫藥物治療,該病在短時間內有較明顯的好轉,但停藥1周該病又復發,且其它豬也出現類似的臨床癥狀,后全群采取多西環素和泰萬菌素拌料方法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病豬前腔靜脈采集血液加入肝素抗凝管中,上下顛倒搖勻,置于56 ℃水浴鍋中3 min 后附紅細胞體從紅細胞上脫離[2],游離于溶液中,經2 0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取上清顯微觀察[3],可見呈球形、針形、鋸齒形或環形的蟲體(圖1);取蟲體直接PCR 鑒定[4],目的片段與預期大小一致(圖2)。

圖1 M.suis 50 倍光鏡下觀察

圖2 M.suis ORF2 基因擴增結果
飲水中添加雙黃連口服液,飼料中添加泰萬菌素和多西環素,治療效果明顯。
附紅細胞體病的傳播方式為節肢動物或吸血昆蟲等的蟲媒傳播,而非洲豬瘟也可以通過該蟲媒途徑傳播;香豬飼養周期長,生長環境相對較差,感染后臨床癥狀不明顯,因此需要加強本病的預防,定期進行體內外驅蟲,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在治療時要注意酸中毒、補液、消炎退熱和強心保肝。
母牛產犢時的注意事項
1)產犢時一般不宜人為介入,不要干擾母牛的正常產犢。當出現第1 個“水袋”后,不要人為將其弄破,否則會影響子宮頸的正常擴大,而延長產犢時間。
2)在前腿露出時不要立即施行牽引手術。這是因為前腿露出時,子宮頸通常還沒有完全擴大,除非母牛經2 h 后仍未產犢,才需要人為介入實施助產。
3)母牛正常的產犢過程可達8 h,讓母牛有足夠的時間經歷正常產犢階段很重要。如果決定助產,必須注意衛生和嚴格消毒,以避免感染。
4)母牛應在專門的產房分娩,產房保持清潔干燥和通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滅蚊蠅;冬季要保溫、換氣。產犢結束后要將產房徹底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