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俊,肖昌明,翟昊宇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412001)
本文目的是詳細分析項目部未來發展中的生產制造模式,為項目部在未來的發展到底要涉及哪些制造部分,深入到某程度,提供參考意見。隨著項目部的穩定發展,涉及到的生產制造事項日益增多,參考同類型的企業,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
企業只需要關注產品需求和設計部分,設計包括部分外觀、應用層、接口設計,其余工作完全委托供應商完成,目前大部分所有涉及到電子信息產品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上屬于該方案,但最終的整機制造在我司完成。
該模式優點在于可以小規模運作,只需要少量人員就可完成產品的交付,組織結構靈活,可應對多種產品需求;缺點在于對產品質量、周期等方面掌控力較差,供應商出現問題時,風險較高,同時由于部分設計交給供應商,公司難以掌控核心技術,在價格、新產品開發等多方面都會受到制約。
該模式中,企業不需要進行PCB制作、SMT加工,企業需要關注元器件、模塊采購、半成品測試等,同時設計部分也需要掌握完整的核心技術,才可以委外進行PCB制作、SMT等流程。
目前項目部戰略合作伙伴A所采用就是這種模式,其優點在于能更加可靠地控制產品質量,同時產品的生產更加靈活多變,可自由地選取SMT加工、PCB制作廠商,出現問題可隨時更換;缺點在于需要在設計方面掌握核心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同時需要相對完備的原材料管控(多品種的電子元器件、模塊)、PCB管控、半成品測試能力,在人才、場地也需要支撐。
該模式中,相對模式二,企業還需要購置SMT加工設備,進行SMT加工制造,自主完成該流程。優點在于能大幅度提高對于產品質量的掌控,缺點在于如果沒有足夠大的產品數量,SMT加工設備、消耗品、人力資源等方面產生較多支出,從而提高產品的成本。
為了更直觀地對比分析三種模式的優缺點,現根據項目部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假定項目部的年采購價格達到1億元,全部由LCU該產品產生,LCU單個機箱價格約為4萬元,項目部全年產量為2 500個LCU機箱,每個機箱中包括板卡15塊,則共有板卡37 500塊,全部按照統一規格進行分析。
模式一的情況下,成本、人員、設備等情況如表1。
模式二的情況下,參考供應商A實際生產情況及配置,其中具體情況如表2。
模式三的情況下,需要完備的人員體制及較大的設備初期投入,表3為模式三比較模式二差別的部分,不同點在于SMT加工部分。
SMT設備的價格國產和國外同類產品差距較大,一條完整的流水線從800萬~2 500萬等,參考配置2 000萬的流水線設備費用。該費用包括所有SMT加工涉及到的設備、工裝等。
同時該流水線的產能可達到1 000~2 000塊/d,遠遠超過目前的實際需要,實際2個月的生產就可以滿足全年的實際生產需要。

表1 模式一基本情況

表2 模式二基本情況

表3 模式三較模式二增加部分
從硬件生產成本的角度,一旦可以自主進行生產制造,硬件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同時自主進行生產制造的門檻在于掌握完整的核心技術,目前我司在與相關供應商進行談判時,各個供應商都將其掌握的底層源碼等核心技術完全保密。人員方面,模式二、模式三主要增加了設計人員數量及配套生產人員。同時根據分析硬件成本中,SMT加工部分只占硬件總體成本的5%(見表4)。 模式二中硬件生產成本占比見圖1。

表4 三種模式對比

圖1 模式二中硬件生產成本占比
通過對三種模式的定量化分析對比,得出如下結論。
1)項目部目前處于模式一的情況下,生產成本較高,產品附加值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受到供應商的制約較大。
2)模式三情況,需要較大的前期投入,在目前的產量,流水線產能有較大盈余,處于長期空閑狀態,同時消耗人力資源、場地等各方面資源。
3)模式二相對而言更適合項目部的發展方向,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需要的投入相對較少,唯一的瓶頸在于掌握完整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