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癥”,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積已達3600萬平方公里,占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更嚴峻的是,荒漠化土地面積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斷擴大。
近日,好消息傳來——陜西省林業局發布消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中國四大沙漠之一——面積曾達4.22萬平方公里的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陜西版圖徹底“消失”。
在中國北方,有一條漫長的沙漠帶,從橫跨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的河西走廊出發,向東一直延伸到內蒙古東部,接近亞歐大陸的太平洋西海岸。毫不夸張地說,中華民族的成長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與沙漠發生關系的歷史,它們在不斷地沖突、征服和融合中展現出無比迷人的魔力。
1949年以來,我會根據以固為主、固阻結合的治沙策略,在實踐中探索出多種防治風沙危害的措施。無數治沙人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探索,積極行動,使得荒漠化嚴重地區的森林覆蓋率不斷提升,有效遏制了生態惡化態勢,同時也創造出了可供各國借鑒的成功經驗租治理模式,為世界荒漠化治理貢獻出了“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