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
最近,一些海外政客和媒體大肆鼓吹,外資企業將大規模從中國撤離,外部資本將加速與中國脫鉤。各種論調和傳言,一時間引發關注。事實真是這樣嗎?
看上海一季度,吸引實到外資46.69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其中,3月實到外資18.72億美元,同比增長20.8%。1月和3月,共簽約外資項目129個、投資總額達239億美元。一季度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0家、外資研發中心5家。
看蘇州一季度,實際利用外資42.3億美元,增長幅度高達163.3%,創下歷史新高!新設外資項目236個,同比增長9.3%,新增注冊外資54.9億美元,同比增長68.3%。
看廈門一前3個月,實際使用外資59.67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1%,占全省總量53.0%,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6.6個百分點。
再看看全國的情況——3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817.8億元,雖然受疫情影響,同比還是下降,但降幅已經較2月收窄11.5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高技術
服務業成為吸收外資新熱點。1月至3月,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額同比增長15.5%。
無論是地方還是全國,雖然疫情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退,但外資依然活躍,不僅沒有撤離,反倒還持續加碼。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大的一項生產性投資——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落地江蘇昆山,特斯拉上海工廠早早復工……就連最敏感的資本市場,也給出了有力的回應——4月以來,北上資金大舉流人A股,逆轉了2、3月流出的態勢。
外資為什么就看好中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外資看好中國,有以下3個原因:
經濟基本面穩健。受疫情嚴重影響,海外很多國家經濟幾乎停滯,生產、需求、庫存同步走弱。外資不僅沒錢可賺,還背負各種壓力和風險。再看中國,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全面推進復工復產,消費和供給都在快速恢復中。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巨大韌性,特別是中國市場潛力的逐步釋放,有效提振了外商對中國投資的信心和預期。看好中國,就是看好未來。
產業鏈條完善。這,可是我們的強項。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供應鏈優勢明顯,特別像家居用品、高科技零部件、紡織服裝等行業的全球產業鏈,高度依賴中國。各地為了吸引外資,還不斷補鏈、強鏈、擴鏈。
營商環境優化。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營商環境總得分已經由2016年的63.1分持續上升至目前的77.9分,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近年來,各地也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了不少功夫。4月份,上海出臺穩外資“24條”主要內容就是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強化外商投資保護。
在外資投入持續加碼的
大趨勢下,也難保會有一些企業撤離或遷移。比如,一些過去偏重于高效供應鏈和低廉成本的公司,受疫情沖擊,可能會更看重供應鏈的安全性,并通過在全球開設多工廠,以便更接近終端客戶。也有一些公司,會因為疫情沖擊,導致自身戰略收縮,從而選擇撤離或者遷移。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沒必要對個別企業撤離大驚小怪,驚慌失措。我們需要做的,是以更大的力度,為外資企業也為本土企業,打造更開放、公平、透明的投資熱土。
有理由相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對外資的吸引會越來越強。
摘編自《嘹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