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使技能競賽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充分發揮技能競賽的導向作用,文章以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為大背景,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現有專業為研究載體,對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的管理運作模式展開了具體、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技能競賽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對技能競賽工作中的組織管理體系、激勵機制、參賽機制、開放場地等四個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出適應農科教一體化的創新型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的管理運作模式。
關鍵詞:技能競賽;組織管理體系;激勵機制;參賽機制;開放場地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創新人才的發展。在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重點強調,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并且在第六章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對技能競賽的實踐操作過程、實踐成果關注過多,但對技能競賽如何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達到“以賽促課、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管理運作模式的研究卻太少。因此,在高職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現有專業為研究載體,結合近年來技能競賽工作的實踐分析,逐漸摸索出一系列適應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技能競賽管理運作模式。
一、高職院校開展技能競賽工作的意義
高職院校技能競賽在設置上融入了最新的生產技術要素,吸收了行業前沿的生產技術,因此,它不僅反映了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對于高職院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有利于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改革
組織與開展高職院校的技能競賽工作,能推動和引導其相關專業課程體系、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因此,大部分高職院校不僅會根據技能競賽的需要來制定相應的實踐管理措施,而且還會針對技能競賽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總結分析。技能競賽指導師往往通過對競賽項目總體情況的分析,歸納出該項目所需的理論目標和技能要求。同時,指導師在競賽指導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現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的不足,發現自身授課中存在的不足。再根據技能競賽的具體內容與參賽標準,將這些不足納入到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去探索。對競賽課程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修正,使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更具有針對性。最終將課程體系的調整、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過程中提煉出來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技能競賽的各個指導環節中。
(二)有利于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
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面向的是企業(行業)的生產第一線,掌握專業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技能競賽的項目以及規程來源于生產實際,其體現了企業(行業)安全生產、崗位能力、企業文化等的規范要求。比賽項目的評分細則也正體現了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考核標準。這就要求競賽指導師既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理念,又懂得企業(行業)的生產實際,以及具備該行業相應的技能。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指導師會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企業(行業)的技術發展動態,結合企業(行業)的生產實際,不斷地更新傳統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及實踐教學水平。因此,在指導過程中,指導師只有結合企業生產的實際,總結技能要點,領會競賽的內涵,熟悉競賽的規程,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才會使學生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與技能競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實現了師生的共同進步。
(三)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提升
首先,技能競賽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每個技能競賽的項目或參賽的方案具有著較強的綜合性,它們代表著某一學科的行業前沿,所以它們對參賽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有著比較高的要求。每一位參賽學生,不僅需要運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而且還要拓展學習技能競賽涉及到的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參賽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涉賽學科的綜合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積極參加技能競賽,使參賽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其次,技能競賽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技能競賽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寬廣平臺,它能使課堂學習與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筆者對浙江省的電子商務競賽、生命科學競賽等競賽進行了調查,發現每個競賽項目均要求參賽學生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理論聯系實際,來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學生們通過參賽,不但鞏固了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積累了實踐操作經驗,而且也鍛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技能競賽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技能競賽的組織形式,有的以個人參賽,有的以團隊形式參賽。個人賽有助于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而團隊賽在培養競爭意識的同時,還講求團隊精神,要求整個參賽團隊在系統的分工與密切的配合下完成競賽的整個過程。由此可見,技能競賽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最后,技能競賽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和挑戰,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其就業競爭力,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需求是現今高職院校面臨的又一難題。高職院校學生利用技能競賽這一活動,讓自己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心理素質等方面均得到了較好的鍛煉,逐漸形成了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體系,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
二、當前高職院校技能競賽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管理體系尚未完善
完善健全的技能競賽組織管理體系是技能競賽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當前,多數高職院校還未建立專門的技能競賽組織管理機構,且相關的管理體系尚未完善。換言之,現有的技能競賽組織管理體系不夠成熟,不適合高職院校技能競賽工作的長期開展,缺乏長效機制。隨著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的不斷開展,有關部門對技能競賽的認識不斷地深入,完善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就顯得更為重要。
(二)競賽經費投入不足
充足的經費投入是技能競賽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但是多數高職院校的組織管理部門只把技能競賽工作認為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輔助工具,并未真正認識到技能競賽的意義。因此,組織管理上比較散漫,組織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夠重視,競賽所需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經費的不足必然導致競賽面窄,參賽人數少,參賽的層次低的現象,技能競賽的積極作用就得不到有效地發揮。
(三)師生參賽熱情不高
師生的參賽熱情是高職院校技能競賽工作順利開展的動力。開展技能競賽工作的根本在于鼓勵和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賽。而成功辦賽、參賽以及取得的優良成績,又離不開指導師們的悉心指導。但是由于當前技能競賽的管理體系及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真正參與到技能競賽中的師生只是少數人,還未形成真正的集體參賽的大環境。再加上教師們的教科研工作繁忙,學生們的學業壓力大的影響,師生參賽的熱情大打折扣。
(四)競賽場地及儀器設備受限制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技能競賽舉辦場地以及競賽相關儀器設備的配置仍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比賽場地的不足,使諸多技能競賽無法正常開展,只能臨時借用實驗實訓室、會議室等地方,而這些場地的利用有時又會受到常規教學、行政辦公的限制。另外,有些高職院校實訓室中的儀器設備配置也遠遠不能滿足辦賽、參賽、訓練的需求,為了保證競賽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購置新儀器、新設備,但購置設備的打算有時又會因競賽經費的限制而擱淺。
三、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管理運作模式的探索研究
為了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的導向作用,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使技能競賽管理工作實現規范化。近年來,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重視學生競賽技能的培養,從組織管理體系、激勵機制、參賽機制、開放場地等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研究,形成了適合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技能競賽持續發展的管理運作新模式。
(一)建立科學完善的技能競賽組織管理體系
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的組織工作是學校教務處、二級學院(部)、指導師以及參賽學生等多方協調配合的大工程。因此,科學規范的組織機構和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是技能競賽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基礎。為保證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各個因素都能密切配合并有條不紊地開展競賽工作,我校建立了科學完善的技能競賽組織管理體系。
首先,搭建了技能競賽組織體系平臺。我校設立了校級、二級院部級、競賽項目負責人的三級管理體系。形成了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由教務處主辦,相關二級院部承辦的組織形式。教務處對技能競賽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安排,由各承辦的二級院部配合技能競賽項目負責人具體實施技能競賽的各項工作。
其次,出臺了技能競賽相關的制度與文件。規范的技能競賽相關的制度與文件對競賽的組織工作、經費使用等方面作出了具體的規定,使我校的技能競賽工作有據可依。
再次,成立了技能競賽指導委員會。對于省級以上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技能競賽,我校專門成立了該項技能競賽指導委員會,具體指導、協調、處理技能競賽的相關事宜。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校逐漸形成了計劃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的創新技能競賽運作模式,建立科學完善的技能競賽組織管理體系,使各部門能夠做到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責任到人。
(二)創建技能競賽有效的激勵機制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實行“導師+項目+團隊”技能競賽集訓隊立項管理制度。由教務處負責技能競賽的組織立項工作。學年初由各二級院部提交“導師+項目+團隊”技能競賽集訓隊的學年計劃以及經費預算,由教務處負責召集相關專家召開立項評審會議。申請的項目以參賽面廣、影響力大的省級以上技能競賽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進行立項評審,并根據賽項支出的不同來確定立項經費。
通過立項的項目實行導師負責制。堅持計劃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根據學年訓練計劃開展常年集訓。設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集訓隊的執行情況和集訓進度,學年末各系部匯報集訓結果與參賽結果。定期召開論壇,交流集訓的經驗和心得。技能競賽立項制不僅提高了各系部對技能競賽的重視程度,而且使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的參賽得到保障,同時也使技能競賽的管理工作更加規范。
建立有效的技能競賽激勵機制。為充分調動師生的參賽積極性,激發師生的潛能,促使技能競賽工作持續健康地發展,我校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我校出臺了《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師生技能競賽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給予獲獎學生以相應的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和學分獎勵;給予指導師相應的輔導工作量補助和獎勵,并在年度績效考核中設置了相應的加分項;給予優秀組織參賽系部一定的經費獎勵。另外,我校召開學年表彰大會,對技能競賽獲獎的師生、優秀系部進行表彰,樹立榜樣的作用和激勵機制。
(三)構建人人參與的參賽機制
舉辦校園技能文化節,實現人人參賽。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作用的關鍵在于其如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開發出讓更多學生參與的競賽。我校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技能的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結合我校的專業特色開發出適合我校學生參加的技能競賽項目。舉辦每年一次為期1個月的“校園技能文化節”活動,真正做到了每二級院部有競賽、每專業競賽全覆蓋。活動中,各二級學院以專業為競賽單元,將教學和競賽緊密結合,鼓勵與本專業校企合作的單位共同開發競賽項目,這不僅激發了師生參賽的熱情,更掀起“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熱潮,實現了人人參賽的目標,也為省市級以上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的選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擴大宣傳,營造文化氛圍。我校充分利用院網、校報、宣傳欄、廣播室等媒介,對在省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獎的團體及個人進行宣傳,發揮榜樣作用。同時,結合職業技能培養的需要,把行業(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推廣到技能競賽的整個過程中,逐漸營造出人人參與、勇于爭先的校園技能競賽的文化氛圍。
融入課程教學,提高參賽積極性。為了實現技能競賽從階段性工作轉向常態性工作,我校還將技能競賽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教學過程中。開設了若干與行業(企業)崗位所具備的專業技能相結合的競賽類選修課,并將競賽類選修課程納入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所開設的競賽類選修課專門聘請企業資深的技能專家來授課。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參賽積極性,也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社會適應性,從而實現了由少數師生參與競賽到全體師生參與競賽的長效機制。
(四)多渠道開放競賽場地
首先,建立技能競賽的專門網站。我校在院網上創建了技能競賽網站,方便廣大師生及時了解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的相關信息。該網站直接鏈接到省級、國家級相關技能競賽的網站,涵蓋了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的內容,如報名情況、競賽知識、歷屆競賽題目解析以及競賽成果展示等。這對學生深入了解自己參加的技能競賽的歷史沿革、競賽規則以及歷屆真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其次,開放教學實訓室,創建競賽創新實訓室。課外時間對學生免費開放教學實訓室,充分提高實訓場地的利用率,滿足技能競賽訓練學生的需求;此外,創建更多的競賽創新實訓室,以滿足各級各類競賽賽前訓練的場地要求,確保訓練的順利開展。
最后,把競賽辦到企業里去。在校企合作單位舉辦競賽是一種新的嘗試,針對企業單位的生產建設要求來設計題目。通過在實體企業的參賽過程,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職業能力。也增進了學生對相應崗位的了解,對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有了更形象的認識。
四、結語
我校不斷完善技能競賽工作的方法,探索出創新的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管理運作模式。經過實踐,我校在實踐技能培養和技能競賽能力提升方面均取得了突破。第一,一類技能競賽項目國家級一等獎實現“零”的突破。由教育部高教司主辦的“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諸慧老師及其指導的黃李飛等學生團隊,以《機器人避障路徑規劃問題》喜獲專科組全國一等獎,實現了我校國家級一類競賽一等獎零的突破。第二,技能競賽獎項在量和質上實現雙豐收。近五年來,共獲得省級及以上技能競賽獎項542個,其中國家級獲獎獎項109個,實現了數量和質量的雙豐收。
對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來說,競賽的參與和獲獎并不是學校的終級目標,通過積極參賽,培養出實踐動手能力強、綜合職業素質高、就業競爭力大的創新型優秀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景曉紅.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競賽組織與管理研究--以電子設計競賽為例[J].職業技術,2010(12):89.
[2] 譚世海,楊洪,陳開平等.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競賽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225-228.
[3] 李娟,劉潔.高校學科競賽管理和運作模式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5):149-151.
[4] 劉廣武.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模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2):252.
[5] 劉長宏,戚向陽,薛猛,等.“四層次,三維度”學科競賽體制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109-111.
[6] 李金昌,林家蓮.實踐教學與學科競賽相結合,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1):1-3.
[7] 林木輝,張杰,包正委.開展學科競賽改進教與學方式[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l(3):98-101.
[8] 余啟銀.職業技能競賽文化探析[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8-20.
[9] 王瑋瑛,邵靖宇.高職院校開展技能競賽對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意義[J].黑龍江醫藥,2013(2):459-460.
[10] 劉治滿.淺談技能競賽對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推動作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5):26-27.
[11] 張瑞東,趙學余.加強學科競賽隊伍建設提高綜合教學水平[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10):169-172.
[12] 汪東平.高職校企合作開展技能競賽的實踐探析[J].繼續教育,2012(7):21-23.
基金項目:溫州市公益性科技計劃項目(R20140124)。
作者簡介:徐婉莉(1975- ),女,浙江溫州人,碩士,實驗師,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教務處,研究方向:高職實驗實訓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