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夢玲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聯系的日趨緊密,在增強文化軟實力和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過程中,文化交流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旅游業作為文化交流中舉足輕重的一環,正在迅猛發展,并在文化對外傳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旅游景點翻譯模式的探討、翻譯方法的進一步研究、應用型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都是目前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項目以宿遷農業嘉年華景點為依托,在指導教師的幫助和指引下,采取工作坊式翻譯方式,通過申請人及參與人的翻譯實踐與研究,提出可行的場館翻譯方案,對工作坊式翻譯開展深入研究和實踐,并對景點翻譯的方法進行總結:在與企業共同完成相關材料翻譯的同時,使譯者本身翻譯能力得到提升,掌握更細致全面的研究和工作方法。
關鍵詞:翻譯工作坊;景點翻譯;場館譯介
中圖分類號:H315. 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054-02
一、前言
經濟飛速發展、世界聯系日趨緊密的大背景對旅游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其中,景點翻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多數到中國來的外國游客都需要參考相關景點信息的英文翻譯。可見景點翻譯,特別是相關景點信息的英譯作為對外宣傳和重要途徑,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目前有很多旅游景點的英文翻譯都存在不少問題,不僅旅游質量大打折扣,對傳播中華文化也極為不利。有關大力提高旅游翻譯效率和質量呼聲的越來越多,對旅游景點翻譯模式的探討、翻譯方法的進一步研究、應用型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顯得更迫切。
二、景點翻譯
景點翻譯的涉及而非常廣泛,既包括導游解說詞、旅游咨詢、導購等動態旅游信息的口譯,也包括旅游指南、景點介紹、景點公示語、旅游書籍、報刊等靜態旅游信息的筆譯①。本項目所研究的景點翻譯是后者——靜態旅游景點信息的筆譯。作為旅游翻譯的一部分,景點翻譯也遵循著旅游翻譯的原則和標準。
旅游翻譯的標準:第一,動態性。旅游文本涉及文學、歷史、政治、科技、地理、文化等各個領域,具有多樣性、綜合性、實踐性強等特征。翻譯的標準不是靜態的,是與翻譯文本的特點和屬性相適應的。第二,多元互補。翻譯標準多元化并不是翻譯標準無限化,也不是翻譯標準虛無化,而是追求無限中的有限性。旅游翻譯的原則:第一,內涵方而保證文化傳播、信息傳播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第二,文本形式上達到源語形式特征的保留與目的語讀者接受度的契合。
縱觀國內景點翻譯的現狀,雖然近些年已取得了一些進步和發展,但很多問題層出不窮:各旅游景區的錯譯、誤譯現象;景點翻譯模式的單一缺乏活力;譯者掌握景點翻譯方法的不熟練。本項目以宿遼農業嘉年華景點為依托,在指導教師的幫助和指引下,采取工作坊式翻譯方式,通過申請人及參與人的翻譯實踐與研究,提出可行的場館翻譯方案,對工作坊式翻譯開展深入研究和實踐,并對景點翻譯的方法進行總結。
譯者,歷來都被理解為單數形式,對旅游景點翻譯工作的理解也不例外。景點翻譯工作的特殊性也決定了這項工作需要多位譯者的參與。多人完成翻譯任務較之于個體而言,具有速度上的優勢,符合現代經濟快捷奏的發展需求,多人合作翻譯也逐漸形成一種翻譯模式②,存在于社會翻譯實踐中——翻譯工作坊。
三、景點翻譯新模式——“翻譯工作坊”
“翻譯工作坊”是一群從事翻譯活動的人聚集在一起,就某項具體翻譯工作進行見仁見智的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并通過不斷協商,最終議定出該群體所有成員均接受或認同的譯文的一種活動③。“翻譯工作坊”類似于商業性的翻譯中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譯者集中在一起進行的翻譯活動。在翻譯時,譯者可以合作交流,共同翻譯并解決實際過程中的問題。翻譯工作坊模式下的翻譯工作,以小組為模式,以實踐為根基,以計算機輔助翻譯為技術導向,通過譯員間的協作交流,提高了翻譯作品的速度和質量,避免了傳統的較單一的翻譯模式,也為社會培養了職業化的翻譯人才。
工作坊式景點翻譯具有以下特點:實踐性。對于在校英語專業翻譯方向的學生而言,工作坊式的景點翻譯實踐,實現了譯者的專業學習與市場需求的直接對接;參與性與合作性。采取輕松有趣的方式,多名譯員集中在一起,通過小組模式,共同思考,群策群力討論方案,發揮群體功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靈活性工作坊的組織形式多樣,時間和地點安排更加靈活,翻譯團體可依據自身情況靈活地制定相應的翻譯方案④。
作坊式景點翻譯的流程:該模式的流程分為四個步驟:
步驟一:資訊的收集。翻譯團隊通過實地采集以及查閱資料的方式,收集旅游景點的動態和靜態信息,并以資料的形式進行篩選和分類。
步驟二:團隊協作。團隊人員分為人數相等、實力相當的小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溝通分享。共同討論之后,確定最合適的工作思路、方案并實施。
步驟三:譯文交流。譯文交流分兩步,先是以小組為單位,每位譯員在小組內匯報所負責的譯文,并與組員積極討論。隨后,小組與小組間對于部分譯文進行分析、討論并最終給出一致通過的譯文。最后交由總負責人匯總。
步驟四:考核評價。總負責人將匯總好的各小組的譯文交由指導老師和景點負責人進行考核評價。
四、工作坊式景點翻譯——以宿遷農業嘉年華為例
關于此次項目,我們在充分了解了工作坊式景點翻譯的運作原理后,以作坊的翻譯方式,對宿遷農業嘉年華場館進行翻譯實踐,主要包括花卉館、中藥館等共計八個場館,并進行研究總結。項目前期,我們對項目進度安排和成員分工進行充分討論并給出了一致的方案。進度安排如下:第一階段:翻譯工作坊理論研究;第二階段:赴農業場館實踐,含材料收集;第三階段:著手翻譯的具體工作,開展翻譯思路討論和譯文比較;第四階段:驗證的優化、研究成果的產出。
項目中期,我們按照擬分好的小組前去宿遷農業嘉年華開展資訊收集和景點翻譯工作。以下是截選的兩篇譯文討論文本:文本一、現在我們來到的區域是創意園藝區,將生產與創意模式相結合,拉近農業生產與生活的距離”。
原文翻譯:“Now we come to the creative gardeningarea. Here we combine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whichbring agriculture closer to life.”
句中的“創意園藝區”的翻譯為“creative gardeningarea”,我們討論后認為改成“creative horticultural area”比較合適。且“horticultural”有“園藝的”的意思,維基百科上有解釋“Horticultural is branch of agriculture thatdeals with the ar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of plant cultivation.”根據下文文章確實與plant有關。
文本二、“米蔬田區,意在展示在一平方米空間內進行蔬菜種植,適用于家庭的陽臺、屋頂等小范圍蔬菜種植。”
原文翻譯:“One-square meter vegetable field.It intends to show how to grow plants in a square meterspa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scattered areas in houselike balcony, roof, etc.”
第一句讓人看起來摸不著頭腦,經幾番討論后,我們一致認為應該將第一句“One-square meter vegetable field intends to show how to grow plants in a square meterspa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scattered areas in houselike balcony,roof,etc.”在小組內討論完畢后,我們進行了組與組之間的討論。在此次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成員都感受到了工作坊式景點翻譯運行模式和程序下所帶來的種種益處,也在翻譯實踐中掌握了更多的有關景點翻譯的技巧和方法。如:四字格翻譯法;數字的處理;搭配;語境法;譯員與數字化翻譯資源。
項目后期由總負責人將匯總好的各小組的譯文交由指導老師和景點負責人進行考核評價。此外,在考核評價環節,除了對于景點譯文的分析評估外,每個小組還分別組織了對旅游景點的實地英文講解。特別是在議員和數字化翻譯資源方而,通過此次項目——工作坊式景點翻譯,譯員深知憑借一支筆加幾本紙質字典的翻譯模式早已落伍,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翻譯需求。要想成為一名職業的譯員,在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化知識和過硬的翻譯能力之外,還需要借助電子資源或工具來武裝自己,提高翻譯產出能力。
五、結語
總的來說,翻譯工作坊的運行模式和程序運用于景點翻譯中,保證了翻譯的速度和譯文的質量。在翻譯工作坊方式下,大量的翻譯實踐通過加強譯者間的合作交流,調動譯者的積極性并加強其對翻譯理論的運用,大大地提高了翻譯技能和效率。
注釋:
①楊梅,旅游景點名稱英譯的生態翻譯學角度解讀[J].巢湖學院學報,2018.
②楊琳.旅游專門用途英語第二課堂研究——基于微信的“作坊式”學習模式[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6.
③殷燕,肖志清,筆譯工作坊教程[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④盧穎,翻譯工作坊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