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威龍
摘要:動作動詞作為一種文字語言,舞蹈動態作為一種肢體語言,兩者在呈現形式上不同,但其本質上都是語言。兩者相互依存發展。舞蹈動態的發展豐富著動詞的敘述,動作動詞的發展同樣對舞蹈動態甚至創作有一定影響。
關鍵詞:動詞;舞蹈;動態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075-01
一、動詞與舞蹈動態之間的聯系
動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存在、消失的詞①,動作動詞則指人或物的動作行為的動詞,如跑、跳、踢等等。舞蹈的動態則指的是舞蹈語句構成的單位,如壓腕這一動態,而“壓”則是動作動詞。兩者本質皆為語言的中的一種形態,動詞是文字藝術中的概念,舞蹈動態則是舞蹈藝術中的概念。動詞以文字為載體,舞蹈則以人體為載體。兩者互相補充。
舞蹈的記錄總是離不開動作動詞的形容概括,兩者關系密不可分。動作動詞可以記錄窺見舞蹈的形態之美,舞蹈動態可以直觀形象表現出動詞的語意與意境之美。對古代舞蹈的研究其重要的途徑之一便是古代文獻研究,主要對文獻中動態的整理盡可能還原古代舞蹈形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描寫中寫到:飄然旋轉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游無力,斜曳裙時云亦生”。根據這首詩的動作動詞可以聯想到此舞動作的大概路線以及舞蹈的狀態。當代人們也此盡力還原出當代的“霓裳羽衣舞”并取得了一定影響力。這也說明了動詞的記錄對舞蹈保存以及還原再創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漢唐舞蹈大家孫穎也致力于還原創新漢唐風格的舞蹈,同樣古代文獻分析無不為一條重要的途徑,文獻中的動作動詞也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也證明了動作動詞與舞蹈動態兩者之間互為補充互為依靠互為發展的密切關聯。
二、動作動詞在當代舞蹈創作中的運用
當代舞蹈創作百花齊放,形式內容以及題材都不斷的創新,但尋根求源其動態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動作動詞去描述記錄。當代舞蹈對動詞的運用不僅僅體現在動態上,更對舞蹈作品的題目結構以及人物形象捕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當代舞《走跑跳》在題目運用三個常見的動作動詞高度提煉與概括出部隊訓練的日常生活,整個舞蹈分別由走跑跳作為主題動作各為一段,層層鋪墊營造出一種不斷發展著的藝術化情調,進而形成長時間的張力以及情感緊張度。舞蹈語匯圍繞這三個動作為舞蹈動機通過節奏、力度、空間的變化,加入其他舞種的部分技巧。表現出軍人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將部隊訓練生活的畫而逐一展現在觀眾而前。②
第十二屆荷花獎《彩云追月》編導圍繞一個動詞“追”字去解讀這一民樂的意境之美。整個舞蹈以“追“為動機,不斷加工變化,整個舞蹈都在”追“中完成與體現。加入現代芭蕾的形式形成具有當代審美的舞蹈形態。通過人體動態表現出彩云追月這一自然現象,也表現出一對美麗的女子在追求著美好的希望。
第九屆荷花獎《我等你》,“等”是一個行為上的動詞同時也蘊含著心理上的種種韻味。該舞蹈通過“等”這一動詞為著眼點通過“看“這一動作來表現“等”。以”看“為動機發展出各種等待的形態。看這個動作是貫穿整個舞蹈的。軍嫂們坐在椅子上看,站在門口看,依靠著窗戶看…不管做什么,都會回頭看著遠方,等待著丈夫的歸來。在整個舞蹈作品中,“看”體現軍嫂們的”望“體現著軍嫂們對丈夫感情的寄托,體現了我等你中等待的情感,所以”看“這個動作,作為一個線索,貫穿整個舞蹈也貫穿了整個舞蹈的情感,描繪出軍嫂的日常生活以及無日夜的等待和無怨無悔的辛苦撐起軍人的家。⑤以等待卻等不到又繼續等待這樣的心理變化為舞蹈的結構。這樣的作品不勝枚舉,也再次例證了動作動詞與舞蹈的發展戚戚相關。
三、動作動詞在舞蹈創作中的啟示
根據上述對動作動詞與舞蹈之間的密切聯系,可知在一定情況下演員或編導可根據動作動詞以及自身的理解用肢體創作出相應地舞蹈動態。如“砍”這一動詞,可用肢體進行演繹。這便是演化還原動作動詞。同時也可運用身體各部位嫁接這一動作動態。
機遇編舞法是后現代舞的基本創作觀念和手法之一,創始人是美國現代舞大師默斯,坎寧漢,在深層次的東方哲學理念中找到了靈感,即中國《易經>中“變”的思想是他創造了“機遇編舞法”。④其核心為“非確定性”的思想和“投擲硬幣”的方法來進行舞蹈創作排練。如若將肢體的運動分解記錄為動作動詞,在機遇編舞法的創作理念指導下將動作動詞隨機排列組合,在編導對動詞的理解以及肢體重現,或將構成一組舞蹈動態,繼而進行重新排序整理,組合成舞蹈句子。這樣的方法去創作舞蹈可打破自身動作慣性,創作出新的舞蹈語匯。 同時根據動作動詞也對結構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重要的影響,如《走跑跳》,《我等你》中可以看到動作動詞的關鍵意義。
對動作動詞的挖掘,新的動詞產生與發展為舞蹈動態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更切貼的去記錄和描繪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舞蹈的創新。
注釋:
①《現代漢語知識辭典》.
②魏文婷.現代舞作品賞析——以男子群舞《走、跑、跳》為例[J].戲劇之家,2019(05):110.
③車紅連,群舞《我等你》的悲喜情感表達[D].九江:九江職業大學藝術學院,2018.
④陳菁.論默斯·坎寧漢的“純舞蹈”觀念與中國現代舞蹈[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0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