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嗩吶,作為民族樂器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從文藝片《百鳥朝風》到《閃光少女》,再到國樂節中的我方唱霸,越來越多的人都拜倒在嗩吶獨有的魅力中。身為一名專業的嗩吶演奏者,對于當下嗩吶藝術的紅火既欣喜,同時又略感擔憂。因為當下嗩吶藝術的教學發展缺乏創新,社會與院校教學中對于嗩吶基本功教學和藝術指導千篇一律,并沒有根據學生的特性做好教導工作。在此背景下,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習和表演經驗對于當下如何做好嗩吶教學,培養優秀人才的要點進行如下淺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嗩吶教學;氣息;手指;感覺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J632.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081-01
作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藝術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嗩吶既和各項民俗活動緊密聯系,同時又與民族文化的傳播密不可分。嗩吶的音色透亮,奔放激昂,且聲音極大,能夠與一整支樂隊相互抗衡,所以嗩吶只能主奏或者獨奏。對于學習嗩吶這門樂器的初學者來說,要吹好嗩吶必須先打好基礎,再經過多年的技藝研習,才能掌握嗩吶演奏的精髓。
一、基本功教學重點
(一)嗩吶教學中的氣息練習
對于學習者來說,嗩吶這門樂器最難掌握的就是氣息的控制。所以身為師傅,必須注重對學生氣息練習的調整、引導,同時教會他們各類氣息練習的嗩吶技巧,比如滑音、花舌音、回旋音、氣拱音等。學習者在接觸并開始練習這些技巧的時候,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氣息吐納,學會氣沉丹田。師傅在剛開始教導時,應該讓學習者從長音開始練習,隨后再轉換短音練習節奏。在學生練習的時候,教學者要時刻留意他們在音準、氣息位置以及音色上的表現,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通過觀察,我發現目前很多初學者普遍無法正確用丹田(腹部橫膈膜)葉氣,這就容易造成他們在吹奏的時候氣息不穩,音色不準。關于這個問題,我認為教學者應充分做好準備工作,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教導學習者將氣沉到我們肚臍下三指的位置,并囑咐他們通過多練習先適應后習慣。另一方面,氣息的練習除了要采用正確的腹式呼吸方法外,個人還需要注重練習的姿勢,比如在吸入氣體往下沉的時候,肩膀必須保證平直,絕對不能抬肩。反之,氣息無法下沉到丹田,會聚集在胸腔,導致吹起嗩吶的底氣不足,而哨片在口腔里的位置也會存在誤差,嗩吶的音色展現和氣息共鳴效果都會大打折扣。所以,師傅對于初學者,應該要求他們用站姿練習曲目,吹奏時肩膀平直,哨片準確地含入口中,這樣既能確保學習者的氣息位置,同時又能讓初學者比較迅速地掌握嗩吶的氣息控制要領。
(二)嗩吶教學中的手指練習
嗩吶吹奏中的手指技巧可以簡單概括為——抹壓揉打扣,墊滾倚顫顛。“抹壓”是上下滑音,揉是揉滑音,“打扣”是打音和扣音,“墊滾倚顫顛”則是墊音、滾指音、裝飾音、指花和顛指音。學習者要用兩手正確地按壓在嗩吶的八個音孔中,左手的大拇指要放置在背而音孔上,其他手指逐一正而按壓,最小的拇指輕靠在嗩吶桿的側方。右手的大拇指不能按壓任何音孔,應放在嗩吶背而支撐樂器,其他拇指也是正而逐一按壓。手指按壓的過程中,學習者的姿態要放松,不能用手指蓋住音孔的位置太靠前或者太靠后。
教學者應讓學習者用“三點一線”的方式進行嗩吶的手指練習。而在具體教導他們練習音調技巧時,要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有些學生來自于東北或南方,他們的按壓習慣和西北完全不同,力氣和肺活量也不夠大,比較難以掌握花舌音。對于這個問題,教學者可以建議他們先從最基本的發音練習,比如“嘟嘟”、嚕嚕”、啦啦”等聲音,借助于單一重復的手指練習,先能糾正他們的發音和按壓習慣,提高他們的舌頭與手指的靈活度。對于控制音的掌握,需要學習者看清舌頭位置、口型、氣息和手指練習這四者協調統一的重要性,確保手指的按壓能夠準確地反饋出氣息的導向。教學者可以讓學習者從弱音的吹奏先開始練習,至于滑音方而,無論是指滑音、氣滑音還是唇滑音,都需要學習者踏實訓練,確保滑音中的穩定循環,手指的力度得當。
二、情感訓練教學重點
除卻對于學習者基本功的扎實打磨,要培養優秀的嗩吶演奏人才,教學者還需要做好學生的情感訓練,才能讓學習者演繹出不同嗩吶曲目中的藝術形態和文化風格,為聽眾提供更多的音樂體驗。教學者對于學生的情感訓練有三個部分,分別是“唱”、“奏”、“悟”。所謂的“唱”是學習者掌握嗩吶樂器的關鍵,“唱”是讓學習者將樂譜以聲音的方式表現出來,將樂曲的音樂風格唱出來。學習者在熟練掌握基本功以后,在演奏水平還不是很嫻熟的情況下,可以先用試唱的方式進行演奏。“唱”的基礎扎實后,教學者對于學生的情感訓練還需要經歷視奏——唱奏——心奏的過程。視奏是以譜而所見的樂曲為準,讓學生轉化為音樂,學生需要從慢到快、從片段到整體。唱奏是屬于樂曲演奏和演唱的一種結合,借助這種方式,學習者可以更好地體會作品內在的含義,提高自己的嗩吶表現技能。至于心奏則是需要學習者完全將自己沉浸在音樂中,感受音樂的內在含義。只要學生將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嗩吶的器樂演奏和學習中,就能產生“悟”的感覺,體會出樂曲中的神韻,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
史鐵生曾說:我看不見那個吹嗩吶的人,惟嗩吶聲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時而悲愴時而歡快……響在過去,響在現在,響在未來,回旋飄轉亙古不散。”在我看來,這句話正是映襯了嗩吶藝術的偉大,同時也揭露了成為嗩吶優秀演奏者該有的品性和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