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是全球最早生產茶葉、最先開展茶葉貿易的國家。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新興產茶國的崛起,世界茶葉貿易的格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競爭越發激烈的茶葉國際市場中,增強中國茶葉的競爭力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因此本文借助國際市場占有率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等指標進行分析,將中國與斯里蘭卡、肯尼亞的茶葉出口競爭力進行橫向比較,發現中國茶葉出口存在供需不匹配、出口競爭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并據此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茶葉;出口競爭力;國際市場占有率;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一、引言
中國是全球最早生產茶葉、最先開展茶葉貿易的國家,也是全球唯一一個種植六大茶類的國家,其茶葉產量和出口量都在世界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新興產茶國的崛起,世界茶葉貿易的格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近年來,中國雖仍為全球第一茶葉生產大國,但茶葉出口量卻時常屈居肯尼亞、斯里蘭卡之后。在競爭越發激烈的茶葉國際市場中,增強中國茶葉的競爭力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因此本文將中國與斯里蘭卡、肯尼亞的茶葉出口競爭力進行橫向比較,歸納中國茶葉出口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促進中國茶產業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國內對茶葉出口的研究較為豐富。阮越香和饒志堅(2018)認為在中國茶葉產量連年增長的背景下,茶葉的國際競爭力問題成為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傅利利和徐倩(2019)分析中國茶葉產業出口和國際競爭力的現狀,提出中國茶葉對外貿易存在需求國際化程度低、缺少高端茶葉品牌等問題。除了側重于分析中國茶產業的發展現狀,也有學者將中國茶葉出口情況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以論證中國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趙長和(2016)通過貿易競爭力指標對比分析,發現中國茶葉的出口競爭力低于印度。牛滿萍(2017)認為斯里蘭卡和英國是中國茶葉的主要競爭對手。許詠梅(2018)借助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進行分析,發現中國綠茶在俄羅斯、伊朗等“一帶一路”沿線6個國家的市場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力。沈童菲等(2019)從茶葉出口單價、RCA、MS和TC指數測度中國茶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發現中國與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之間的差距仍較為明顯。歐陽凌等(2020)借助貿易競爭力指數測算分析,認為中國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低于斯里蘭卡等其他茶葉出口大國。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中國與肯尼亞、斯里蘭卡的貿易現狀對比入手,進而借助貿易指數測算分析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期望為今后的茶葉貿易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二、中國、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葉出口的現狀
(一)出口規模
根據FAO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茶葉產量為247.34萬噸,約占全球茶葉產量的五分之二,肯尼亞和斯里蘭卡的茶葉產量分別為43.99萬噸和30.77萬噸,分別位列全球第三和第四位。出口量上,2010-2017年中國茶葉出口量在31至35萬噸之間浮動。2017年出口量35.5萬噸,緊隨肯尼亞(46.7萬噸),位居世界第二;斯里蘭卡的出口量為28.7萬噸,排名第三。與產量相比較,發現中國茶葉出口比重僅14%,而斯里蘭卡和肯尼亞的茶葉出口占比都超過90%。
出口總額上看,2010-2017年中國茶葉出口額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同期肯尼亞、斯里蘭卡的茶葉出口額均波動較大;斯里蘭卡茶葉出口額在14億美元上下波動。2017年中國作為全球第一茶葉出口國,出口額達到16.1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斯里蘭卡(15.13億美元)、肯尼亞(14.25億美元)。
(二)出口結構
中國茶葉出口種類以綠茶為主,占比超過茶葉出口總額的70%;其次是紅茶,占比約為茶葉出口總額的20%,還有特種茶、花茶等類型茶葉向國際市場輸出。斯里蘭卡、肯尼亞的茶葉出口結構都十分突出,紅茶的出口比重高達90%以上,綠茶等茶葉的出口占比十分之一不到。
三、中國、印度和斯里蘭卡茶葉出口競爭力比較分析
(一)出口價格
出口價格即一國某種商品出口總額和出口數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國產品的品質優劣程度和在國際市場的地位。由表1可看出斯里蘭卡的茶葉出口價格較高,反映出茶葉國際市場中斯里蘭卡的茶葉品質優,而肯尼亞的茶葉受到低品質的影響呈現較低水平的出口價格。近年來中國茶葉出口價格增長速度越發明顯,與斯里蘭卡的差距越來越小,說明中國茶葉生產質量的提升,茶葉出口競爭力的不斷提高。
(二)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衡量一國產品出口在該產品國際市場中所占的比重,是直觀展現出口競爭力的指標之一。市場占有率越高,說明該產品出口競爭力越強。公式為:
三大茶葉生產國中,斯里蘭卡的MS指數呈現下降趨勢,但基本保持在20%,反映了其茶產業在供給市場上較強的實力;肯尼亞的MS指數浮動明顯,但總體變化幅度不大;近年來,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增長明顯,2017年超過斯里蘭卡,居全球第一,說明中國茶葉出口優勢逐漸凸顯,茶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國際茶葉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三)顯性比較優勢指數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衡量一國某產業在該國所有產業中的比較優勢情況,反映該產業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公式為
2007年后,中國的RCA指數基本在1.25以上,說明中國茶葉出口具有顯性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明顯。但橫向比較發現中國RCA指數遠小于斯里蘭卡、肯尼亞,意味著斯里蘭卡和肯尼亞的茶產業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先從茶葉出口規模、結構等方面展開分析,進而借助出口價格、MS、RCA指標測算三大茶產國的茶葉出口競爭力。得出以下結論:一是中國為全球第一茶產國,但其茶葉出口量并非全球第一。主要是因為中國生產和出口茶葉以綠茶為主,而國際茶葉需求以紅茶為主,茶葉供給予市場需求的類型不匹配。二是中國茶葉質量逐年提升,茶葉出口價格增長,不斷擴大中國茶葉出口額,因此從出口額上看,2017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茶葉出口國。三是通過出口價格、MS和RCA指數測算,發現中國茶葉出口價格低于斯里蘭卡,高于肯尼亞,但中國茶葉出口價格增長趨勢明顯,反映了中國茶葉質量的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中國茶葉的MS指數不如斯里蘭卡和肯尼亞,但近年來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呈現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RCA指數顯示,中國茶葉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與斯里蘭卡、肯尼亞進行橫向比較,中國茶產業的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有待進一步增強。
(二)展望與建議
為促進中國茶葉的出口競爭力,本文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優化茶葉出口結構,增加國際需求。中國生產和出口的茶葉類型以綠茶為主,而國際茶葉需求以紅茶為主,這反映了當前中國茶葉出口結構的不合理。一方面保持中國綠茶出口競爭優勢,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向沿線國家推廣中國的茶產品和茶文化,擴大綠茶出口規模;另一方面,通過提供高端紅茶、特種茶產品,打入茶葉高端產品市場,提高紅茶的出口份額,雙管齊下以促進中國茶葉產品的國際需求。二是借力跨境電商和數字營銷方式,拓寬茶葉國際營銷渠道。傳統的貿易方式對中國茶葉貿易的推動作用有限。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和數字營銷的崛起,給中國茶葉帶來了新的契機,國內茶企可借此契機,拓寬茶葉國際營銷渠道,激發茶產業新活力。三是提升茶葉貿易質量,打造品牌效應。為提升茶葉貿易質量,應重視茶葉生產技術的創新,改良茶葉生產種植方式,質量的提高一方面將避免發達國家的技術貿易壁壘;另一方面兼顧茶葉產量與質量,將逐漸實現產量大國轉質量強國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阮越香,饒志堅.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8):79-80.
[2]傅利利,徐倩.我國茶葉產業的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9,(13):221-223.
[3]趙長和.中國和印度茶葉出口競爭力比較[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11):82-87.
[4]牛滿萍.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對手及核心競爭力培育研究[J].福建茶葉,2017,39(05):32.
[5]許詠梅.中國綠茶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伊朗、烏克蘭、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6國為例[J].茶葉,2018,44(03):145-151.
[6]沈童菲,王森培,張慧,等.中國茶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與發展對策[J].四川農業科技,2019,(09):5-11.
[7]歐陽凌,廖翼,梁景普.我國茶葉產業國際競爭力與提升對策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20,(04):76-79.
作者簡介:
蔡慧梅(1993-),女,漢族,福建福州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農產品貿易、環境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