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戰略面臨機遇與挑戰,為了提高民航運輸企業在全球民航運輸行業中的競爭力,本文以中國現有的民航運輸企業為基礎,揭示了目前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問題,以及與世界上一些最先進國家的做法進行比較,以分析擬議的發展和轉型戰略的利弊。
關鍵詞:全球化;民航運輸企業;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民航運輸業也在不斷發展,民航運輸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但是仍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從2011年開始,我國的發展速度有所減緩。常年保持在6.5個百分點左右。因此。在我國調整經濟結構以及轉型的時代下,對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一、民航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
民航運輸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民航運輸業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機場,機場是航空運輸發展重要的載體,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不同角度分析民航運輸業,對國民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民航運輸企業有效促進了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控,促進了國內產業結構的改善。民航運輸業極大地促進了內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完善。從技術發展和進步的角度看,民航運輸業集成了先進的技術設備,比其他運輸方式更加方便靈活。因此,在運輸系統中占有一定的優勢。而且,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在國際上的交流在不斷提高,民航業作為以服務為導向的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正在加快,可以充分促進國內經濟增長。
第二,民航運輸企業可以有效提高經濟體制的整體績效。民航運輸企業能夠促進區域運輸網絡的建設,使我國的客運和貨運得到有效統一。因此,它極大地提高了國內區域經濟體系運行的整體效率。
第三,民航運輸業可以改變該地區內部經濟結構的運作方式。民航業的發展促進了機場和城市各種經濟功能的有效結合,使區域服務業、工商業與居民區不斷融合,促進了城市人口分布和工業分布的變化。
第四,民航運輸有效促進了國內區域經濟的深度可持續發展。民航運輸業形成的國內貿易和服務業相結合,增加了區域內外的輻射半徑,一方面有效地吸引了眾多資金和技術支持,而且促進了多樣性,地區經濟的增長,確保經濟環境和活動的活躍性,幫助區域內經濟可以得到有效發展。
第五,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改善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和城市經濟。不僅能夠直接促進區域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還能夠有效提高兩個區域之間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群眾的生活水平,幫助城市經濟進行轉型。
二、目前我國民航運輸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規制缺陷
民航運輸企業是典型的資本產業和技術產業的結合,我國對民航運輸企業進入市場的管制非常嚴格,這樣不利于民航運輸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從而有效限制了銀行運輸企業的發展,如果減輕了準入的管制,大大減少甚至消除了準入壁壘,從而對該行業的正常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并使得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在開展監管準入工作時面臨許多困難。
(二)結構偏差影響正常監管
我國民航行業經過之前較大規模的重組并購,占據我國目前民航市場份額最大的是三個主要的航空集團。由于較大的航空集團壟斷了市場,政府的行政權力也受到了影響,導致競爭不力的弊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運輸企業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產業發展速度仍然相對較小,我國民航企業的發展要遠遠落后于世界其他同等水平的國家,并且我國民航業發展的效率非常的低下,因為市場被政府所壟斷,因此,民航企業無法憑借自身具有的優勢,來與國內其他的競爭對手進行抗衡,在與外國先進航空公司進行市場競爭時也不具備優勢。
(三)缺乏有效的戰略管理
由于我國民航市場當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企業在對自身戰略目標進行規劃設計時,很容易盲目的競爭而失去控制。公司的戰略管理策略包括安全性、服務和空中的輻射網絡,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實施系統,忽略了對整個發展戰略的控制,缺乏長期有效的戰略管理體系。企業戰略對于民航運輸企業來講是一個綜合管理系統,由于民航運輸企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企業,不僅需要強而有力的戰略管理系統,而且需要完善的戰略實施步驟。以及戰略完成之后的應急預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保證戰略的有效實施。
(四)市場競爭力弱,中小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
主要的航空集團都在其中心附近發展,不允許其他航空公司有很多進入的機會,同樣,由于缺乏對地區航空運輸公司的政策支持,雖然中小型企業具有較大的競爭,但是這些競爭都屬于同質競爭,在市場當中開展競爭時,彼此之間也缺乏較大的差異性。因為我國大部分民航公司的工作沒有足夠的創新優化,很容易出現產品結構層次不明確,市場定位不正確等問題,因此很難形成品牌運營。航空公司建設仍需進一步完善,不斷調整策略。
(五)支線航空規模有待調整
市場區域規模較小,我國發展民航運輸企業起步較晚,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我國民航運輸企業的航線較少,而且規模較低。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些區域機場在經濟上實質上比較落后。運輸量低,收入低、也沒有進行有效的利用,所以,當這些設備由于閑置而貶值時,會消耗企業大量的成本資金,并且由于企業收入資金較少損失成本,使得增長緩慢市場面臨更大的損失。
三、我國航空企業應對發展問題的辦法
(一)加強制度建設
從美國和日本的民航業監管改革來看,建立監管部門非常重要,通過對我國民航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仍需完善行業監管系統來確保企業高效的運轉。所以,我們應該主動的吸取美國日本等民航業較為發達國家的改革經驗,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成功經驗。
(二)尋找國際市場合作伙伴
想要在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當下,保障我國航空運輸業的活力,就必須主動的融入到市場當中,積極的面對航空運輸自由化帶來的困難,并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當中。而民航企業想要有效的參與到國際市場當中,就必須努力尋找合適的發展合作企業,從而建立合作共贏的市場體系,共同完善航空運輸網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彼此的長處中學習并利用先進的經驗,促進我國民航業發展。
(三)制定戰略時考慮差異化
由于之前我國民航業進行了大規模的重組合并。使得目前我國市場有三個主要的航空集團主導。但是在如今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這三個航空集團的產品服務已經日漸同質化,競爭工具單一,競爭方法趨于一致。 如果想擺脫激烈的競爭,則只能實施差異化策略,以區別于其他航空公司。如流程重構,品牌戰略的應用,模型與票證網絡的結合以及企業文化的強大發展。簡而言之,公司可以多樣化產品模型,創建自己獨特的服務方法,并將其與其他競爭公司區分開來,以獲得更強的核心競爭力。
(四)利用支線網絡完善網絡交流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民航運輸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民航企業需要不斷的擴展新的支線網絡航空。從而能夠盡快的彌補我國在中部以及西部地區航空運輸業的不足,促進區域之間的交流,能夠有效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努力縮小我國地域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
(五)進行戰略轉型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我國的民航企業需要進行戰略轉型,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1、安全水平能力的提升。建立符合我國特色的民航運輸安全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有效減少航空安全事故的發生。
2、總體支持能力。運輸機場的數量已超過230個,已初步建立了一個具有合理外觀、功能齊全、安全和高效的機場系統。空域缺乏的限制得到了緩解,空中交通控制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斷提高,“十三五”實現飛行和著陸次數達到1300萬架次。
3、運輸能力明顯提高。“十三五”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30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達到6.6億人次,貨運和郵件運輸量達到630萬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11%和5%。公眾對民航服務基本滿意。
4、通用航空發展迅速。通用航空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全產業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具有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十三五”通用機場數量達到500個,總飛行量達到200萬小時。
四、實施戰略轉型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于國際合作與資源配置
政策放松后,結果是市場競爭加劇,直接影響到公司政策方向的調節,最終降低了票價,提高了服務質量。 私營運輸公司的發展為國家實體帶來了競爭,不斷改善民用航空企業的發展和變化,能夠有效促進我國民用航空運輸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加強產業資源配置的效率可以得到提升。
(二)法律壁壘的利與弊
在法律的保護下,民航業的出口可以得到公平的保護。但是,在當前的發展中,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往往不同,這種變化將給民航運輸公司的經營活動帶來標準差異和市場混亂,沒有法律對民用航空運輸企業進行保護,缺乏航空運輸規則會阻礙不同國家之間的聯系,由于每個國家的航空法律存在著差異性,導致國際爭端的處理非常困難。盡管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和待遇,但根據該差別法律,待遇仍然非常復雜,即使待遇得當,也將花費很長時間。一些國家也不夠靈活,沒有合適的法律去進行解決已經發生或者存在的各種競爭力問題,盡管國際上很多國家已經召開過全球航空運輸協會議,但是只是對已經所出現的問題解決,其他問題隱患并沒有得出根據性的實施計劃。因此,面對這一問題,每家航空公司都應注意對員工進行各種國家法律法規的培訓,以免法律法規成為民航公司全球化的障礙。
(三)警惕社會以及經濟發展失衡
根據我國民航運輸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民航運輸企業的規模較小,整體實力落后于其他國家。因此,當前的發展仍應盡可能擴大其經濟發展程度,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發展水平。隨著政策法規的放開,涌現了許多新的民航運輸企業,市場在自由競爭中存在盲目和延誤的缺陷。這將難以集中資源,并且無法實現合理的資源分配以消耗大量資源,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政府還沒有完全放開規則。
五、結語
面對全球背景下的民用航空運輸業的競爭力,我國應該大力發展民用航空運輸業,不斷提高其管理制度,并運用合理的發展戰略,通過不同角度去提升民用航空運輸業的整體實力,才能夠在市場中得以生存,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制度和技術,并且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符合我國民航業的發展措施。
參考文獻:
[1]張婧.“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民航運輸業的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7(04):159-159.
[2]杜蓮.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探究[J]. 中國市場,2016(36):160-161.
[3]任若晗.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市場定位分析[J]. 科技展望,2015, 025(02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