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

【摘 ? ?要】在新聞傳播移動端的風口上,短視頻新聞一直是各大媒體聚焦的重要板塊,也成為主流媒體謀求融合創新的一個載體。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都市報記者順應形勢,轉換身份角色,成為了全媒體記者。他們深度參與短視頻的采集、拍攝、制作,并結合平臺優勢積累拍攝經驗,以適應傳播視頻化、視頻碎片化、碎片移動化的市場需求。本文以新安晚報大皖客戶端短視頻新聞為藍本,探討都市報記者“跨界”短視頻新聞拍攝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都市報;短視頻;拍攝
一、短視頻新聞的特點
短視頻新聞可以通過動態、生動的畫面,為受眾提供新聞信息。與靜態化的文字相比,短視頻新聞可以彌補圖文的不足,讓新聞在呈現方式上順應移動端的特點。大皖客戶端的視頻欄目,是新安晚報構建內容新生態的一個支點。厘清短視頻新聞的特點有助于參與拍攝的記者更好地掌握其傳播規律,了解其傳播效果。一般來說,短視頻新聞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代入感
對于新聞類短視頻來說,它以直觀簡潔的可視化形態,滿足受眾對新聞事件的觀看需求,帶給受眾直抵新聞現場的代入感。舉例來說,從一起警方重大案件的跨省抓捕,到一場官方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問答,再到一個公交站污水橫流的社會現象……市民可以在閱讀文字報道之余,打開動態的視頻新聞,進而體驗到抓捕現場的緊張氛圍、捕捉到發布會上的信息傳遞、直擊和目睹污水橫流的場面。
(二)短小精悍
短視頻新聞并不像電視新聞那樣,可以面面俱到地呈現一個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抓取新聞報道中一些關鍵的環節、觸動人心的細節或者事件的第一現場等。
短視頻新聞既能夠作為完整的視頻新聞來獨立傳播,也可以作為文字報道的補充。而且隨著短視頻新聞的加入,可以使新聞事件的報道視角變得更加立體和多元化。
大皖客戶端的短視頻新聞時長在三十二秒至兩三分鐘不等,一般的短視頻新聞都控制在一分鐘左右。
(三)直觀呈現
畫面感是短視頻新聞的一大優勢,在一些場景下,它往往比文字更具沖擊力和接近性。
在報道一些數據較多、內容抽象的新聞信息時,如某個科學原理的呈現,或者某個經濟數據分析,短視頻新聞的表達優勢更加明顯。在視頻中通過動畫、圖表等形式,視頻創作人員可以對內容進行解構和梳理,引發更多受眾的觀看興趣。
二、文字記者轉型全媒體記者的必要素養
在人人都是拍客的背景下,短視頻新聞也對記者的日常新聞采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記者在采制短視頻新聞時要同時兼顧拍攝技巧和拍攝內容。媒體融合時代,對于專業從事新聞采訪工作的記者來說,要借助短視頻新聞的形式,在移動端上傳播優質內容,合力打造新聞平臺的影響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具有視頻表現意識
媒體融合時代,文字記者與攝影記者的界限已經模糊。雖然兩者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轉變思路,互相補位,轉型為全媒體記者已經成為一個大的趨勢,這也為采制優質短視頻新聞提供了人才保障。因此,文字記者就需要在文字報道之余,拿起手機、相機及時捕捉新聞事件的畫面。如大皖客戶端發布的一條短視頻《合肥交警年內打造100個樣本路口》,就是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以及路口探訪中拍攝的視頻,讓受眾跟隨記者采訪的腳步,了解新舉措是如何推進的。
當然,記者不可能出現在每個事件發生的現場,但是他們可以在采訪中積極發掘具有價值的視頻元素。事發一刻的監控、圍觀者拍下的視頻,在獲得授權后,這些都可以成為采集短視頻新聞素材的渠道。
今年疫情期間,大皖客戶端發布的一條視頻《你“逃跑”的樣子真帥!安徽六安一小伙在派出所丟下500口罩就跑》,雖然這條視頻并非由記者拍下,素材來源是派出所的監控,記者在聯系并獲取素材之后,經過視頻編輯制作成短視頻新聞,閱讀量達280.3萬,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二)熟悉短視頻的鏡頭語言
對于習慣于文字表達的記者來說,迅速熟悉短視頻的鏡頭語言是一門必修課。單純的空鏡一掃而過,沒有任何有效信息,這樣的素材沒有制作成短視頻的意義。媒體機構可以邀請報社內或者行業內短視頻拍攝方面的專家、視頻編輯等,與記者多做交流和探討,為他們掃清拍攝中的一些基礎性的障礙。
在新聞事件中,面對繁復的內容和細節,需要拍什么,顯然是記者最關注的問題。對于一般的短視頻新聞來說,受訪者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短視頻新聞里如果能夠拍下新聞事件核心人員的視頻和音頻,內容就有了支撐。
在大皖客戶端的多條視頻新聞中,新聞事件的受訪者是新聞中出現較多的要素。如在一條一分多鐘的短視頻《祖國和你在一起!留學德國的合肥姑娘領到祖國防疫健康包》中貫穿著當事人的講述,她在視頻里談到當地的疫情、收到的大使館的關愛等,而且這位當事人短暫出鏡,讓整個視頻看起來內容豐滿。
短視頻新聞遵循畫面先行的原則,新聞中最想表達的重點內容,需要通過畫面來展現。如大皖客戶端發布的系列短視頻中,多路記者在街頭、火車站、廣場等地,記錄下市民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的場景。那一刻人們低頭垂手,車船停駐,肅穆莊重。鏡頭里的人和場景,一下子就喚起了受眾的情感共鳴。
(三)具有策劃意識
除常規的新聞報道外,都市報記者也可以自主策劃一些選題,不僅是人物報道、發布會現場、以及突發事件等,很多新聞場景都可以通過短視頻來呈現,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這也更加考驗記者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力,以及對受眾心理的把握程度。
2019年長三角文博會期間,大皖客戶端的視頻欄目發布了多條“記者帶你看展會”的視頻,將大運河文創、氣味電影等具有典型性、充滿前沿科技含量的文創產品,通過短視頻的形式生動呈現。這組短視頻的選題策劃源于記者現場逛展會后的體驗。考慮到這些新鮮有趣的文創產品通過視頻的形式呈現更具沖擊力,于是記者在展會中挑選出了部分互動性強的展品,并提前與展臺前的受訪者進行溝通,請他們在鏡頭前演示和介紹,由此采集了一手的短視頻素材。這些素材由記者一邊提問一邊錄制完成,整個短視頻新聞兼具畫面感和知識性,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三、短視頻新聞采訪提升要點
如果把拍攝、采集回來的短視頻素材比喻成尚未下鍋的食材,那么想要其變成可口的佳肴,還需要后期視頻編輯的制作和加工。顯然,一條優秀的短視頻出爐,需要雙方的合作。那么記者在短視頻的拍攝中應注意什么呢?
(一)提供豐富的素材
事發場景、事件人物、事件細節、采訪問答等都是短視頻內容構成的基本要素。在與視頻編輯交流的時候,有時候他們會問:還有素材嗎?這意味著用于支撐某個新聞點的素材內容不足,呈現的效果往往會打折。所以記者在采訪中,盡可能拍攝和搜集與新聞事件相關的多角度視頻,為新聞視頻制作提供扎實的基礎。
有一些新聞選題難以獲取視頻畫面,但也很有新聞價值,記者可以通過搜集一些與新聞事件相關的照片等,后期由視頻編輯通過添加字幕、旁白、音樂等形式呈現,也可以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有效方式。
此外,在一些平臺的短視頻新聞中,記者的采訪錄音已經被納入短視頻新聞的制作中,這些提問和對話同樣可以成為有效的素材。
(二)創新形式嘗試出鏡
短視頻新聞的出現,也在嘗試改變記者的角色和功能。在一些場景化的短視頻新聞中,主持人的出現可以起到起承轉合以及豐富畫面形態等作用,也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皖客戶端發布的多條2019年世界制造業大會的短視頻新聞中,記者嘗試走到鏡頭前,拿起話筒與視頻編輯配合搭檔,在訪談嘉賓、體驗現場等環節,起到信息傳遞和串聯的作用。這對都市報短視頻新聞產品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和嘗試,有助于帶動短視頻新聞產品的流量,傳播優質的內容。
(三)多與編輯溝通
一條優秀的短視頻需要記者與編輯合力發揮優勢。在內容創作中,記者與視頻編輯應當多交流,在稿件的呈現思路、新聞要點、沖突畫面的選取中多加探討。比如事件類的新聞短視頻,其首要目的是為了交代核心信息,引起受眾興趣,記者可以將采訪的素材提交給編輯,助力其判斷核心事件對應的畫面,在制作中準確切入主題,吸引受眾關注。
此外,在一些策劃類的短視頻新聞中,視頻編輯也可以從畫面的角度給出拍攝的建議和大綱,使記者能夠拍攝到有效的畫面,提高制作的效率。記者和視頻編輯相互配合,方能創作出更多優質的短視頻新聞。
參考文獻:
[1]王雅賢.新聞短視頻的基本要素和制作要點[J].新聞與寫作,2020(01):103-106.
[2]曾祥敏.穩中求變 深度探索——第29屆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獎評析兼論內容融合創新[J].新聞與寫作,2019(11):29-36.
(作者單位:新安晚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