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 李世偉 肖舒文


摘? 要: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消費需求的內容主要通過消費結構來表現,消費結構作為衡量消費需求的重要指標,能從多方面反映消費需求的具體內容、水平、質量及居民的滿足程度。不斷優化消費結構對于改善城鄉二元消費結構、縮小城鄉居民之間消費水平的差異,改善西藏民生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西藏城鄉;消費結構
一、西藏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比較
(一)西藏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及比較
1、食品消費變化
食品作為消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活質量與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城鄉居民在食品消費支出的差距較大,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由2000年的2570元增長為2017年的9254元,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由2000年的886元增長為2017年的3284元,2017年城鎮人均食品支出是農村人均食品支出的2.8倍。西藏城鎮居民在糧食、肉類、蔬菜、煙草、奶制品、其他飲食以及在外飲食的消費支出增長較快,從而帶動了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而農村由于小農經濟特點造成農村對食品支出絕對額低于城鎮食品支出,其次對高營養副食支出的比例增加也說明西藏城鎮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高于農村居民。
2、衣著消費變化
城鄉居民對于衣著的消費支出都呈現不斷上漲的態勢,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從2000年的876元增至2017年的1973元,年均增長64元,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從2000年的87元增至2017年的736元,年均增長38元,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增長快于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
3、居住消費變化
2000年至2012年,西藏城鎮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費支出增長趨于穩定并且差距較小,而從2013年開始,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大幅度增長,究其原因,得益于黨的治藏方略的施行,西藏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大幅度提升,加大了與農村人均居住消費的差距。
4、生活用品及服務變化
西藏農村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務的人均消費支出逐年穩增,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波動上漲,2008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318元,而同期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了2元,說明2008年經濟危機對西藏城鎮居民影響較大,隨著中央對西藏援助力度加大,西藏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品消費支出大幅度增加,并與農村人均生活用品消費支出差距越來越大。同時也反映了城鎮居民對高檔生活用品的需要越來越大,而農村仍然集中于自給自足的手工制作。
5、交通和通信變化
西藏城鎮居民對交通和通信人均的支出呈現先升后降再升的變化,由2000年的人均443元上升到2005年的1320元,然后2006年降至694元,從2006年一直至今,交通和通信的消費支出呈大幅增長態勢。而農村對交通和通信的消費呈現緩慢增長的狀態。由此可以預測,隨著西藏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費支出還會繼續增長。
6、教育文化和娛樂變化
西藏城鄉居民教育文化娛樂的消費支出在穩步提升,但是城鎮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的速度大于農村居民,從2000年的419元提升至2017年的1044元,年均增長36元,而農村居民對教育文化娛樂的消費支出從2000年的11元上升至2017年的239元,年均增長13元。對比發現,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有了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相反,農村居民還停留在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關注度不夠。
7、醫療保健變化
西藏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遠遠高于農村人均消費支出,特別是在2006年以后,城鎮居民對醫療保健的消費支出大幅度提升,僅11年就提升了418元,年均增長38元,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2000年到2017年,年均增長7元,可以看出西藏城鎮居民對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的關注度遠遠高于農村,雖然農村的支出也逐漸開始增加,但增長比較平緩。究其原因:一是生活水平的差距,二是農村居民享用醫療資源沒有城市居民豐富便利。
8、其他商品及服務變化
西藏城鎮農村居民其他商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均有所增長,但是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幅度大于農村,而且波動性比較大,可見其他因素對于這類商品及服務的影響較大。
(二)西藏全區、城鎮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收入扣除所得稅后的余額。西藏全區、城鎮、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呈上升趨勢,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6567元上升到2017年的30671元,年均增長1417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1326元上升到2017年的10330元,年均增長529元,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遠遠快于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增長幅度。
(三)西藏城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較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西藏城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并且城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差距不大,甚至處于相同物價水平。
(四)西藏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比較
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家庭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會減少,恩格爾系數越低表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2000年至2007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高于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并且二者之間的系數指標在不斷縮小,而2007年至2011年恩格爾系數趨于相同,2011年至2017年二者差距逐漸拉開并且農村家庭恩格爾系數高于城鎮家庭的恩格爾系數。
二、西藏城鎮與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差異的原因分析
(一)收入因素
2000年西藏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5241 元,到 2017 年西藏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20341元,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導致西藏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異的重要原因。西藏城鎮居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可以利用剩余資金消費其他商品及服務,如在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文化教育娛樂等方面的消費支出,而農村居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所剩資金較少難以同時滿足其他消費支出。
(二)價格因素
價格對需求量的影響一般表現為價格越高,消費者的需求量減少,價格越低,消費者的需求量增加,不同商品的不同價格,都會導致西藏城鄉居民對商品及服務的需求量發生變動,由于西藏城鄉居民之間有一定的收入差距,西藏農村居民對價格低的必需品需求量高,而且彈性小;對價格高的商品需求量較低,而且需求價格彈性大。
(三)消費觀念因素
每個人都是有差異的個體,每個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心理千差萬別,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價值觀念、文化習俗、宗教信仰、風險規避意識、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儲蓄節約意識等等都會導致西藏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的差異。
(四)消費環境因素
消費環境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制度環境、技術環境等。近年來,隨著西藏經濟的發展,盡管西藏城鄉居民消費環境和消費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西藏農村居民的消費環境仍遠遠低于城鎮居民。西藏農村交通設施、商業網點、生活環境等都明顯滯后于城鎮,消費環境差異導致了城鄉居民消費的差異。
三、縮小城鄉差距及優化城鄉消費結構的建議
(一)提高西藏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
西藏居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經營性凈收入與轉移性收入,如果不從當地實際狀況出發改善西藏城鄉居民的收入狀況,長期依賴于轉移性支付無疑會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負擔。因此西藏當地政府必須從實際出發幫助農村居民改善農牧業的生產條件,幫助培育優秀的生產技術人才,加大農牧業的科技投入,改善生產基礎設施,以及加大扶貧特色產業的開發,形成規模化的經營,幫助城鄉居民解決就業問題,從而依靠自身力量提升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
(二)改善城鄉居民的消費環境
對于城鎮地區來說,可以在城鎮及大型居民社區建設便民服務實體店以及網上營銷店。對于農村地區來說,就需要加大對農村銷售站點的推廣,便利鄉村交通運輸渠道以及物流信息渠道的建設,通過便利農村商品服務市場來提升鄉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三)改變城鄉居民的消費觀念
盡管西藏城鎮居民的文化教育娛樂消費趨于逐漸增長的態勢, 2017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為1044元,西藏農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支出為239元,相比2017年全國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086元,西藏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處于落后狀態。因此,要加大力度引導城鄉居民合理消費,特別是當前處于知識經濟時代,必須引導居民加強教育文化的學習,提升知識文化素養,引導農村居民消除陳舊陋習,加大文化娛樂設施的投入,加強文化教育宣傳,進而潛移默化影響城鄉居民的消費觀念。
(四)完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制度
影響西藏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健全與否,一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能夠幫助解決城鄉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因此,西藏政府必須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險即養老保險、失業社會保險、工傷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社會救助即災害救助、貧困救助、特殊救助,社會福利等,改善城鄉醫療服務水平,中央及各地政府加強對口支援西藏項目,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培育醫療服務性人才等。
(五)調整商品生產,促進居民消費
在八項消費支出中,食品與衣著的消費支出幅度逐漸縮小,然而交通通信與居住等方面的消費支出呈上升趨勢,并且增長幅度較大,這就要求政府在未來的時間里,加大力度扶持交通通信和居住,建材和家裝等屬于居民消費熱點行業的發展。同時也要推廣支持教育及文化行業這些潛在消費熱點,促進西藏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儲德銀,經庭如.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0(04):99-105.
[2]趙志堅,胡小娟.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比較分析[J].消費經濟,2007(05):24-27.
作者簡介:
楊? 凡(1994-),女,陜西榆林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西藏與南亞經濟貿易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