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摘要:影視藝術中,剪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將收集好的素材進行選擇和取合并合理編輯的過程。在影片在制作過程中,影視從業人員根據分鏡頭腳本拍攝影視片段及素材,通過對原素材的藝術加工,以一定的邏輯關系將需要的鏡頭篩選重組,最終呈現出主題明確、節奏連貫的影視作品,使鏡頭敘述表達出深層的思想感情。電影中的蒙太奇設計由影視制作者對素材創造實現,影視前期創作中編劇為電影呈現內容進行策劃,攝影師運用美學原理拍攝符合劇本需要的場景。影視剪輯最重要的是對鏡頭素材合理的蒙太奇處理,把握蒙太奇各環節因素,呈現最佳的影視作品。本文以遠方的家欄目《鴨綠江畔的邊城》為例,淺論影視剪輯技巧的運用。
關鍵詞:影視剪輯;藝術表現;遠方的家欄目;《鴨綠江畔的邊城》
中圖分類號:G642;J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112-01
影視作品中剪輯是很重要的環節,從業人員按劇情發展方向將素材拍攝完成后,將鏡頭的聲音畫而整理組合成符合影視效果的影片,因此剪輯也是影視作品再創作的過程。不同藝術形態有不同的發展經歷,影視剪輯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剪輯應整體把握影視作品的邏輯結構,根據導演需求對鏡頭進行合理的選擇,以最佳的方式排列銜接、重組和調整鏡頭,這是影視作品整體的思維模式。影視剪輯技術屬于藝術類的學科,它從技術層次提升到藝術層次,因此剪輯藝術家需要憑借自己的價值觀通過蒙太奇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遠方的家欄目《鴨綠江畔的邊城》是一部展示邊疆丹東巨變的電視紀實片,采用藝術與紀實組合方式,展示丹東市民族風情,經編輯人員的合理剪輯成為了一部極富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
一、影視剪輯的重要性
影視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廣泛吸收了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元素,經改造融合成為新的藝術形式。影視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敘述等手法表現生活,從戲劇中吸取戲劇語言展現矛盾沖突,從音樂中吸取音響節奏感配合時空的轉換,各類藝術的特有藝術因素在影視作品中結合。剪輯工作者進行藝術加工由充滿想象的畫而構成,剪輯師再度創作,對原始素材調整創新,使影視創作達到結構嚴謹,節奏流暢的目的,增加影視片的藝術表現力①。
影視作品往往基于現實生活,表達情感時往往在影視作品中需要壓縮或擴展,所以簡單的素材拍攝不能成為影視作品反映問題的最佳方法,簡單的邏輯思維組合不能讓最終的作品富有深度,需將拍攝的素材通過藝術手段加工剪輯。剪輯功能能否充分發揮取決于剪輯師的藝術素養,成功的影視品離不開剪輯師的努力,影片的成敗由道、攝、剪共同決定。剪輯在影視后期制作中處于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剪輯功能在影視制作中的發揮。
二、剪輯技巧在影視節目制作中的運用
要使影片各部分順暢連貫,必須考慮演員與攝像機的運動。畫而物理構成動作包括主體與攝像機運動產生的視覺運動,描述電視節目運動變量包括速度和方向。不同的主體運動速度或鏡頭轉換速度,為觀眾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景別小速度感強,掌握速度銜接可以引導觀眾預期情緒反應,下一鏡頭保持上一鏡頭被攝體,觀眾會認定上一鏡頭存在動作延續。動勢受速度與方向制約,被鏡頭運動傾向性,包括動靜及動向等,動勢判斷是確保動作連貫的主要手段②。動是視覺上有動感的鏡頭,動勢銜接是有動感的鏡頭切換方法。在鴨綠江畔的邊城拍攝中,攝制組跟隨李大姐乘潛艇參觀自家人工養殖場時,拍攝進行中的潛艇,沿線景物與記者和老阿姨侄子在潛艇顛簸特寫,鏡頭具有明顯的動感,這都是剪輯技巧在拍攝過程中的運用。
任何不同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把代表一定寓意的鏡頭在關鍵時刻反復表現,形成對比表達事物本質,通過蒙太奇手法體現編輯的創作風格,表達更深刻的內容,從而體現創作者的主觀意圖。在鴨綠江畔的邊城中通過兩座橋重復的蒙太奇運用使作品內涵意境濃厚,如鴨綠江上一座斷橋與友誼橋的對比,鴨綠江斷橋展示新中國國際地位,友誼橋展示令人振奮的精神風貌,處處反映出中國與鄰為善的周邊外交方針。
許多藝術家將細節比作藝術珍寶,沒有真實的細節不能產生動人的形象,故事中的藝術細節可以塑造,但電視專題片中細節要靠記者在生活中抓拍,依靠從生活中捕捉的典型細節,揭示人物的思想,專題片給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真實的生活細節。如在節目中,阿姨教記者制作朝鮮泡菜,把白菜葉涂抹辣醬,封存后可吃一冬,同時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蘿卜絲、小咸魚等,這一些制作細節歷歷在目,給人一種溫馨動人之感。再例如把和好的玉米而與白而壓制入開水鍋,而條煮好后撈出置于冷水片刻,盛入碗中撒上芝麻、水果丁,放入適量黃瓜絲,炒熟的土豆絲,作料加完拌和可食,通過阿姨制作而食的嫻熟舉動表現出農村婦女的勤勞,專題片拍攝以細節取勝,展現了邊疆城市的普通生活。
注釋:
①杜群,淺析剪輯在影視藝術中的運用[D].南昌:南昌大學,2013.
②畢建煒,影視剪輯藝術表現力——以“遠方的家”欄目《鴨綠江畔的邊城》為例[J].記者搖籃,2013(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