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云
摘? 要:本文通過設計問卷,對即將畢業的大學四年級學生以及已經畢業4年以內的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取了100份有效問卷數據,通過對數據的整合,并結合線性回歸的分析,得到經濟水平、消費觀念、心理因素、社會資源、主管規范對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政府可以完善相關政策,緩解大學畢業生經濟壓力,提高經濟水平,對租房行為產生顯著正向影響。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住房租賃;租房影響因素;行為分析
一、緒論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探討大學畢業生的租賃行為,研究對象應當選擇為已畢業或即將畢業的群體,通過研究他們的發展軌跡結合他們的租住情況分析。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1、根據大學畢業生不同情況進行整理分類,并整理出影響他們各自的因素。
2、分析不同階段影響租房的主導因素。
3、根據研究結果,結合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及大學畢業生的住房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建議。
(二)研究意義
通過借鑒前人對租房選擇的研究,并結合大學畢業生的發展趨勢,運用收入理論、發展曲線等對大學畢業生的各發展階段的需求進行分析,最終得出大學畢業生不同層次階段的最佳租房選擇。在實踐方面,能夠使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選擇實現更加清晰,節省他們進行選擇的時間與經力,并緩解他們的購房的壓力,使之擺脫“房奴”的困境,以更多的精力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通過對每個發展階段的分析,將有利于政府進行政策及以制度的完善,以此來保障這個群體的利益減少他們的壓力,讓他們及時或提前實現自己的購房夢想。
二、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通過問卷數據收集調取影響租房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結合計劃行為理論模型,設計變量,提出假設。
(一)租房選擇影響因素的研究
初步確定了影響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的影響因素:經濟水平、消費觀念、主觀規范、心理因素、社會資源。
1、經濟水平
本文研究中經濟水平是指大學畢業生個人的經濟水平,他們現在經濟水平主要反映在工資收入上,指畢業生在一年內得到的全部收入。本文所研究的是畢業生的個人收入,其主要來源是工資。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畢業的大學生都處在一種入不敷出的窘況,因為步入工作崗位,工資薄弱,此時家里也會給予一定的幫助,因此家庭的經濟情況也會影響租房的選擇。正常情況下,剛入職時需要先過渡一段實習期,這段時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工作得不到保障,會對他們的租房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目前看來對畢業生租房行為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租金。
經濟水平直接影響了大學畢業生進行租房行為的態度,根據目前的市場的經濟情況、租金趨勢以及房價的變化趨勢,會使絕大部分的畢業生做出租房的決定。
2、消費觀念
消費觀念是對于自己可以支配的收入的一種處置態度,是指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時對消費對象的來自自我認知的價值判斷。
根據對大學生消費調查研究的統計,可以看出對于這個群體來說,飲食與服飾等的消費支出占比較大的比例,而當他們踏出校園時住宿則變成了最大的消費支出。消費觀念便會影響在租房時的選擇,到底是量入為出根據自己的收入能力來進行消費還是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不考慮經濟能力問題。
3、主觀規范
本文研究中提到的主觀規范指畢業生在進行租房這個特定行為時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來自外界的壓力。主觀規范在工作之后,來自同事朋友間的壓力是最為顯著的,由于好勝心以及虛榮感的存在,不允許自己比他人差一點的攀比心理有時候導致自己做出不理性的抉擇,尤其是在租房這樣一個大支出的事情上尤為重要。另一種現象是羊群效應,羊群效應是說人們經常受到大多數人決定的影響,從而導致的跟風現象,換一種說法就是被大眾的行為和思想左右,通俗的講就是從眾心理。租房是個麻煩事,對于大多數畢業生來說,從眾租房會從中省很多事情。
4、心理因素
剛畢業的年輕人心高氣傲,好面子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因此在租房時可能選擇一些豪華的居住區又或是裝修精美的,導致超出自己的經濟能力。但有的人可能成長環境或者其他原因對這方面的情緒比較淡不會受這些影響,會做出理性明智的租房選擇,且在租房過程中以劃算為標準。
5、社會資源
對于畢業生來說,社會資源是十分匱乏的,他們的資源大多數是以前的同學或者在讀書過程中通過老師接觸到的資源,因此租房資源較少。大多數需要通過中介或者通過尋找房東來進行租房。有的通過朋友租住的地方缺租戶租房子,有的可能是朋友要換地方或者到期等來尋求租房機會。對于社會資源豐富的人來說,會省下很大一筆中介費用及時間成本。
(二)研究假設
本模型分為兩個部分:
1、自變量:本研究就其中的自變量經濟水平、消費觀念、心理因素、主觀規范、社會資源、宏觀方面。
2、因變量:本研究把租房選擇的結果作為因變量。做出以下假設:
H1:經濟水平對租房行為態度產生正向的影響。
H2:主觀規范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H3:消費觀念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H4:社會資源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H5:心理因素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三、實證分析
(一)問卷設計
1、初步設計。通過大量文獻研究和咨詢的基礎上,根據本文研究所需的研究變量和數據,轉化成通俗易被大眾接受的問卷問題進行發放,語言盡量保持舒適、客觀。
2、修改階段。由于初步設計中的部分問題對于研究對象不適合,因此在后期進行部分修改,并最終完成問卷的定稿。
3、完善階段。最初進行問卷發放的形式,后期采取了網上進行問卷填寫,并針對填寫過程中的情況進行反饋,修改問卷,目的是使問卷完全適應了研究對象,以避免數據出現偏差,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
(二)調查問卷的發放和數據的收集
根據制作的畢業生租房選擇調查問卷,通過網上調研的方式像濟南市畢業生隨機發放110份問卷,有效問卷108份,有效率98.2%。具體的調查情況:男性占57.41%,女性占42.56%;學歷本科55.56%,碩士5.56%,博士5.56%,專科33.33%;月收入2000以下5.56%,2000-3000占9.26%,3000-5000占25.93%,5000-8000占33.33%,8000-10000占 14.81%,10000以上占11.11%;工作狀態中,正在尋找工作中占12.96%,工作實習期占14.81%,工作半年內占18.52%,工作半年到一年占35.19%,工作一年到三年占14.81%,工作三年以上占3.7%;租金一次付清占比38.89%,分期、貸款占比61.11%;租房的主導因素上,價格便宜占44.44%,離公司近占53.7%,住宿環境好占46.3%,戶型占27.78%,周邊配套占29.63%,交通便利,臨近地鐵、公交占50%,房源(來自個人還是中介)占11.11%;租金在1000-1500占51.85%,1500-2000占24.07%,2000-2500占16.67%,2500-3000占3.7%,3000-4000占3.7%;租金來自家長的占38.89%,自己賺的占61.11%;房型選擇單身公寓占50%,家庭套房占9.26%,合租型33.33%,看情況7.41%;希望附近有菜市場占44.44%,購物商場33.33%,健身房占20.37%,醫院占29.63%,警局20.37%,公交站占42.59%,地鐵站占48.15%,公園占24.07%;就業城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占59.26%,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占25.93%,其它占14.81%;租房狀態半年以內占9.26%,半年到一年27.78%,一年到三年44.44%,三年到五年14.81%,五年以上3.7%。
(三)數據分析與結果討論
對正式問卷利用SPSS軟件進行得到問卷的總體信度檢驗得出,該研究項目的整體的Cronbach α系數為0.789,其他六個延伸項目的Cronbach α系數也都大于0.6,說明經濟水平、消費觀念、心理因素、主觀規范、社會資源的測量項目設計較好。分析結果顯示:
H1:經濟水平對租房行為態度產生正向的影響。 **顯著
H2:主觀規范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 *** 顯著
H3:消費觀念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 *** 顯著
H4:社會資源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 ** 顯著
H5:心理因素對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 顯著
通過以上可知,以上五個假設所得到的P值都小于0.05,說明本文所構建的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分析研究模型合理有效,并且提出的模型也都得到了驗證。該研究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分析模型驗證完畢。
四、總結
(一)主要結論
本文是在消費行為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來分析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的影響因素,主要目的是對大學畢業生租房偏好的解釋和預測。本文通過構建理論模型,研究經濟水平、消費觀念、主觀規范、社會資源、心理因素之間的關系,數據分析推出影響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心理因素、社會資源對畢業生租房行為產生正向影響,經濟水平、消費觀念、主觀規范對畢業生租房行為產生顯著性正向影響。在影響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的影響因素中,消費觀念對租房行為的影響最大,經濟水平和主觀規范次之,心理因素最小。主要原因是受社會文化的影響,使大學畢業生加強消費觀念,以此來影響大學畢業生租房行為態度。
(二)政策建議
1、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提倡理性消費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可以得出,傳統的消費觀念影響城市居民的消費選擇,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都有“重買輕租”,認為只有擁有一座房子,擁有房子的所有權,才算是住有所居。因此剛步入社會的畢業生絕大多數都以買房為目的,同時也變成了一種生活壓力。政府可以通過媒體進行宣傳,逐漸改善大眾的消費觀念,引導大學畢業生形成梯度消費觀念,且盡量不要提前過度負債,形成過大的壓力。
2、增加長期穩定的可租房源,發展培育租賃機構
租賃住房面對經常搬家的風險,租賃合同一般是半年或者一年一簽,房東不原本以前長期的合同,租賃的房子主要是投資或者是個人閑置的,租賃市場中租賃關系不穩定,目前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租賃市場。政府應該建立經營租賃機構,可以向社會提供穩定房源。
3、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向社會出租他們所持有的房源
政府要多鼓勵房地產開發商改善現有的經營模式,盡可能實行租購并舉的模式,可以將商品房一部分進行賣,一部分用做社會出租。
參考文獻:
[1]胡福光,李放,周婷婷.住房弱勢群體對廉租房霱求度的實證研究一以江蘇省四市為例[J].經濟體制改革,2010(05).
[2]秦基勝.關于構建我國租房市場體系的若干思考[J].中國房地信息,2010(08).
[3]張建坤,王效容,劉科偉.基于“公私合作”模式的大學畢業生低收入群體保障性住房價格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03).
[4]巴曙松,牛博坤,楊現領.保障房制度建設:國際經驗及中國的政策選擇[J].財政研究,2011(12).
[5]潘虹.職業青年住房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J]經濟論壇,2012(10).
[6]解海.基于過濾理論的中國住房保障政策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06).
[7]楊穎佳.武漢市大學畢業生住房狀況、購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 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