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我國的軍民融合發展,以政府為先導、以法律法規為保障、以發展軍民兩用技術為核心,完善的法律法規,是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環境保障。完善軍民融合的政策法規體系、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科技創新政策制度體系、科技創新管理模式、軍民融合科技創新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情況,提高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
關鍵詞:軍民融合;科技;創新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國外研究現狀
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現代國防經濟學始于1960年,美國學者查爾斯·J·希奇與羅蘭·麥基恩合著的《核時代的國防經濟學》,揭開現代國防經濟學發展的序幕。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資源實現國防安全是國防經濟學永恒的主題。在查爾斯·希奇國防經濟學研究的基礎上,把國防科技工業向軍民融合研究深入主要是從冷戰結束后開始的,雅克·甘斯勒(1988)與林奇(1992)指出冷戰結束后,軍事競爭被經濟發展所替代,國防工業必須向軍民一體化轉軌。兩極格局結束之后,新格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和平與發展成為了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軍民融合也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保持軍事優勢和國防工業活力的重要舉措。
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通過立法確定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美國國會技術評估局對軍民一體化的潛力進行了評估,首次把軍民融合上升到國家層次的長遠發展規劃,強調要把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英法等國也先后出臺了軍民融合的相關政策法規,英國國防部2001年制定了國防科技和創新戰略, 確定了國防工業不僅要與民用工業進一步融合,還要在世界范圍內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的方針, 指出國防部應吸引世界范圍內技術先進的民用部門參與國防工業的科研和生產,英國國防部所確定的“一個工業基礎”不僅包括國內的軍民融合,還涵蓋了國內軍與國外民的融合。除了專門立法外,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在軍民融合方面均有專門的經費支持,如1992年10月美國對小企業革新研究計劃項目進行了篩選,確保具有商業化潛力的軍民兩用項目能夠入選,并增加投資預算額。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學者對軍民融合的研究相對而言起步較晚,主要是在十六大確定了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十七大”明確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之后,眾多學者(主要集中在國防理論界)圍繞融合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
我國學者在軍民融合發展路徑研究上在國外的發展基礎上加速發展,在一些理論上提出來自己獨有的理論。牛振喜(2011)指出我國的軍民融合發展,應以政府為先導、以法律法規為保障、以發展軍民兩用技術為核心。 羅菁秋,張宇(2016)從產業經濟學的視角提出了我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路徑,使我國有了自己特有的發展路徑。徐小奇,宋少杰(2016)對軍民融合技術協調創新的動機機制進行了研究,指出在“雙重力量”和“兩對矛盾”在思想上激發了協同創新意識、行動上推動了自發性創新行為,這構成了軍民融合式技術協同創新的社會動力機制。
(三)發展趨勢
國內外學者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對軍民融合這一課題進行了豐富的研究,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了許多豐碩的研究成果。國外學者研究的重點在于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影響因素、制約因素及動力機制的研究。這些成果對發揮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優勢,構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路徑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但是因為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基礎薄弱,相對研究成果還與國外存在差距,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仍存在尚需完善之處:
一是當前對我國軍民融合問題的研究大多是針對軍民融合的融合路徑、融合效果等某一方面進行研究,缺少軍民融合的相關機制的系統性研究,無法反映總體趨勢和態勢;二是缺乏軍民融合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與區域經濟結合度相對較少;三是軍民融合與創新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無法發揮創新協同優勢,無法發揮軍民融合最大的社會效用。軍民融合應該是要突破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工業的邊界,共享各自的技術成果,實現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實現軍民融合由“物理變化”到“化學變化”的深度反應與融合。
二、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的現狀及分析
(一)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的發展現狀
借鑒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其他大學學者的研究成果,預計從以下方面進行建立:融合基礎。擬采用軍工企業民品研發投入比率、軍工企業民品產值比重、民用單位科研人員參與軍品科研的比率、民用單位軍品科研生產能力作為量化指標,分析評價科技創新投入與運行經濟效果;科技創新組織與人才管理。擬采用地方高校培養軍隊干部數量、創新型人才引進培養計劃、軍隊特招地方專業技術人員入伍數量、軍民融合企業與科研機構增加數量、陜西省軍民融合產業研究基地數量作為量化指標,分析陜西省在軍民融合方面創新組織與人才培養方面的現狀,數據將從陜西省高校和陜西省軍區取得;軍隊保障社會化水平。軍品民品科研生產能力、軍民融合的瓶頸、科技創新的難點以及未來科技創新方向等一些通過開放信息平臺無法獲取的信息列入實地訪談問題計劃單。最后,整理分析調查問卷和訪談記錄,結合查閱文獻和網站取得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建立指標體系,評價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的發展現狀和取得的成就。
(二)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所取得的成就
通過查閱陜西省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以及政府官方網站收集陜西省關于軍民融合與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的量化數據,分析評價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取得的成就。查閱地區發展數據庫和走訪陜西省工業與信息化主管部門,收集近五年陜西省軍民融合產業總收入和軍民融合創新型企業的數量以及當前的盈利情況, 收集軍工企業民品研發投入比率、軍工企業民品產值比重軍工企業R&D經費支出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等數據。
(三)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發展面臨的問題
首先,完善的法律法規,是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環境保障,法律基礎保障,鼓勵性的國家經濟政策是助推器。其次,查閱陜西省統計年鑒和走訪地方統計局,收集軍工企業民品研發投入比率、軍工企業民品產值比重、民用單位科研人員參與軍品科研的比率、民用單位軍品科研生產能力數據,試圖發現陜西省軍民融合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不足以及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最后,通過調查問卷和實地走訪企業收集主要軍工企業R&D經費支出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軍工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軍工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工業增加值專利量,試圖從微觀的角度深入分析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競爭力方面的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
三、國內外關于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經驗借鑒
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因此,世界主要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推行相關國家發展戰略。
(一)國外經驗
國外的軍民融合與科技創新日漸成熟,各國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值得我們從宏觀上加以借鑒。美國:“軍民一體化”發展模式。美國的做法是通過國家制定和頒布法規政策,政府軍政部門協同,由專門機構具體負責和管理軍民融合科技計劃,來共同推行軍民融合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美國政府在推行軍民融合創新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以及統籌規劃值得我國借鑒。俄羅斯:“先軍后民”發展模式。俄羅斯注重國防科研與民用科研的相互滲透,其還出臺一系列政策來促使軍工企業軍轉民。俄羅斯注重兩用技術出口的做法足以引起我國的重視。以色列:“以軍帶民”發展模式。以色列等國家把軍事工業作為本國工業與經濟發展的先導,擴大軍工技術成果的利用,并將部分軍工企業轉為民間經營,同時鼓勵其他企業利用國防投資來開發生產民用產品。其國防部研制機構公司化和國防工業私營化等做法可以促使軍用技術走向市場,提高技術資源利用效率,值得我國借鑒。
(二)國內經驗
根據國內目前的軍民融合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情況,結合現階段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情況,同時參照國外軍民融合發展的模式和經驗,在路徑選擇、運行體系和制度體系三方面為陜西省的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提供可借鑒推廣的適宜經驗。軍民融合創新發展中的成果轉化路徑按照目前的實施方式分為自行轉化、合作轉化和轉讓或許可轉化合計三種。
四、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思路
(一)構建陜西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與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相結合,凝聚省內各力,加強探索創新,走出一條符合陜西地區實際、有效發揮經濟和國防建設雙重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道路。推動發展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的分類管理模式,擇優扶強,鼓勵和引導省內資本參與軍工股份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軍品市場準入效率,遵循公平、高效、規范的原則,維護市場良性競爭格局。
(二)完善促進軍民融合創新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明確陜西省軍品市場管理規則與市場主體的行為準則,從市場準入、稅收政策等方面構建陜西省軍民企業平等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政策環境;加快創新管理體制,明確問責范圍,構建陜西省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平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籌謀劃、建設、管理等環節有關信息雙向流動和協調溝通制度;軍民融合發展日常工作制度、程序及要求。注重完善軍民資源共享機制,確保國防領域與民用領域在技術、人才等要素之間雙向擴散、交流、融合。
參考文獻:
[1]張雯,牟曦媛,王席 .“一帶一路”建設中陜西軍民融合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18(12).
[2]喬玉婷,鮑慶龍,李志遠.新常態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04).
[3]遲俊杰,陳金濤.淺談我國國防安全構成要素[J].中國市場,2011(05).
[4]郭萍.軍民融合式發展構成要素[J].經濟研究導刊,2012(03).
[5]王亞玲.軍民科技融合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07).
[6]林繼揚,包澤慶,郝斌,張明火.提升軍民兩用技術發展水平研究;發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07).
[7]龍紅山.用市場化機制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J].裝備制造,2016(07).
[8]趙立雨,張萌物.關中天水經濟區軍民科技資源有效融合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01).
[9]寇偉.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研究綜述[J].現代商貿工業,2012(12).
作者簡介:
張? 濤(1981.05-);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河北省香河縣;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