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少峰
摘要:在對阜陽剪紙、界首彩陶、杜氏刻銅、阜南柳編等阜陽地區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狀況進行詳細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阜陽地區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在當下社會環境中發展的制約和契機,梳理出制約因素。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制約因素;發展道路
中圖分類號:J505;F2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146-01
阜陽市位于安徽西北部,古稱汝陰、順昌、潁州,西北部與河南省周口市相鄰,西南部與河南省信陽市相接,北部、東北部與毫州市毗鄰,東部與淮南市相連,是甘羅、管仲、鮑叔牙的故里,晏殊、歐陽修、蘇軾也曾在此為官。阜陽地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共同孕育了阜陽地區的民間工藝、美術。
一、阜陽地區民間工藝、美術的發展概況
(一)阜陽剪紙的發展概況
阜陽剪紙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民間美術,兼有南北剪紙的藝術特色,其作品有單色、填色和染色等。2008年,阜陽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阜陽剪紙的作者都是土生土長的,他們以自己的作品來表達生活情趣,這種“大俗即大雅”的審美觀,形成了阜陽剪紙特殊的風格和作品內容。目前,阜陽市有國家級非遺剪紙傳承人1人、省級非遺剪紙傳承人4人,他們己成為阜陽剪民間紙傳承的中堅力量,在多方而、多層次地大力宣傳普及阜陽剪紙。
(二)界首彩陶的發展概況
隋代,界首便有了立窯燒陶的歷史,至唐代,因與唐三彩產地洛陽為鄰,界首三彩刻花陶器隨之問世。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漸演變為今天的三彩刻畫陶。但是,其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依然保持了古老的風韻。元代以后,界首彩陶吸收了當地比較盛行的木版年畫和剪紙貼花的裝飾技法和紋飾內容,初步形成了界首彩陶特有的藝術風格。2006年,界首彩陶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界首市民間藝術家的盧群山、王京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三)杜氏刻銅的發展概況
刻銅藝術始于清朝中期,以陰紋刻、陽紋刻、雙溝淺刻為主要刻法,采用不同的刀型以不同的角度在銅器上呈現出景深效果,立體感非常強。目前,刻銅藝術家杜平乃是“杜氏刻銅”阜陽的唯一代表性人。杜氏刻銅通過多變的刀法和線條的搭配來刻畫形象,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給人強烈的層次感。2014,阜陽市申報的“杜氏刻銅”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四)阜南柳編的發展概況
阜南柳編主要指阜南縣黃崗柳編,阜南縣有而積巨大的分洪道,為杞柳種植提供了土地條件。同時,黃崗鎮的“立編”、“經編”、“擰編”和創新的“藤編”、“排編”又為黃崗柳編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2001年阜南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杞柳之鄉”,2009年被國家工藝品美術協會授予“中國柳編之鄉”稱號。
二、阜陽地區民間工藝、美術發展所受到的制約
阜陽地區民間工藝美術資源豐富,但開發、挖掘工作還處于中規中矩階段,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目標,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自身傳承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許多民間剪紙藝人創作熱情日漸減弱,究其原因,還是民間工藝、民間美術等民間文化的經濟潛力還未充分釋放,后備力量年輕血液注入不足,難以吸引優質的高素質人才投入其中。二是對學校、對學生的滲透力度不足。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何謂民間美術、何謂民間工藝,對阜陽剪紙、阜南柳編等美術工藝品知之甚少,這種淺層次的了解顯然不能使年輕人真正對民間工藝、美術產生興趣,更不用說愿意從事這類工藝、美術活動。三是民間藝人的管理難度大。任何藝術都需要依靠藝人作為載體來展現,民間藝人、藝術家多為游散藝人,長期分散活動在廣大農村和城鎮,分布范圍較為廣泛,同時,民間藝人沒有所謂的編制和機構歸屬,無法用制度上的行政手段來管理。四是民間工藝、美術的創新力度不足。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發展措施還比較少,許多傳統工藝、美術還需要將新時代的群眾生活融入其中,在形式和內容上吸收當下一些健康的、流行的、受群眾喜愛的元素,既要原原本本傳承,也要不拘一格創新。
三、針對阜陽地區民間工藝、美術發展的一些建議
一是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多組織一些傳統工藝美術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等活動,讓更多的人而對而的了解傳統工藝美術,同時,要運用各種新聞媒體,特別是新媒體,比如小視頻,將非遺傳承人創作的視頻配上語音講解發布到網站或者小視頻APP上,通過網絡的力量來擴大影響。此外,要注重傳統工藝美術在中小學生中的普及力度,對中小學的美術老師組織定期培訓,不僅是各項業務上的培訓,更要有突出本地區特色的文化內涵培訓,以老師帶學生、以老師帶老師,在中小學校中擴大本地區傳統工藝美術的影響力。
二是加強與企業合作,充分釋放民間工藝美術的經濟效益。以阜南柳編為例,阜南縣黃崗柳編產業園目前的入園企業都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生產的柳編座椅、桌子、衣柜等等日常用品非常暢銷,企業賺取利潤會投入更多的資金發展阜南柳編,阜南柳編越發展越能融入百姓的生活,越具有活力,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不失本真的情況下,更多的考慮如何融入生活、如何深入百姓的精神世界,這樣合作式的發展才是長期的、可持續的、創新性的發展。